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一章 论文该不该发表
    一天赚7500万,一个月22.5亿!
    他运作欧洲杯,靠着先知优势也就这么多奖金,最后扣除税务捐款,才得到15.5亿,还没卖微生物赚的多。
    况且这还是第一个月靠异能卖的钱。
    真把批量繁殖技术弄出来,那不得每天卖几斤?
    那时候不知道上面怎么想。
    陈涵因为发现u型微生物,还获得一些好处呢,几年的税收优惠更加恐怖。
    正常报税,然后可以去退税,要是真的卖几百上千亿微生物,退税的钱也比一些互联网公司整年的盈利还多。
    “怎么样,第一个月每天的产量有多少?”柯霖期待的问。
    这个数量柯霖也知道不会太多,京城多位专家评估过,u型微生物体外繁殖,最根本12小时分裂一次是没办法改变的。
    产量应该可以指数级增加,第一个月最多最多也就几十斤。
    陈涵并没有把所有产量都报上去,而是说了个中间值。
    “每天大概提供10克,一个月300克左右。”
    柯霖顿时皱眉说:“这么少!一斤都没有啊,完全不够用,是什么限制了产能呢?”
    一斤500克,300克完全不够用,即便每个人使用的时候,稀释几百倍,1克就可以供应上百人,300克也太少了点。
    柯霖完全相信陈涵没有欺骗他,毕竟每多一克,就多500万啊。
    看来是真的面临一些困难,柯霖要想办法帮帮忙,提高产量才行。
    陈涵也不能说自己是靠异能,才能体外繁殖的吧,只能瞎扯技术不成熟,抑制剂并不能全部保证微生物存活。
    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已经有思路,不需要额外的帮助。
    柯霖皱眉不已,他不懂技术,只好去把孟院士找过来,问问他的看法。
    反正陈涵一口咬定技术不成熟,也不需要其他人帮忙。
    孟院士本来还打算帮着验证一下技术,结果陈涵没有卖技术,而是卖成品,这就没办法插手了。
    “小涵,你这个体外繁殖的方法,打算写论文发表吗?哦,还有发现u型微生物这个论文我已经看了,这个要发表吗?”孟德力问道。
    孟德力打算从论文上出发,看能不能获得更多信息。
    虽然没能得到技术,而是得到了成品。
    科学院这边还是会深入研究。
    甚至也会想办法在灵长类动物上,试试体内繁殖的办法。
    多管齐下增加产量。
    “您认为可以发表吗?这会不会干扰到国家战略呢?”陈涵反问。
    孟德力自然有资格做出决定,国内除了陈涵没有人比他更懂u型微生物。
    “第一篇发现新的微生物可以提高记忆力的论文是可以发表的,在这方面可以证明我国走在国际前列!”
    “可以吸引更多科学家关注我国,更利于一些专业人才回流,我们不反对你发表论文。”
    “只是发表后,你今后在出国时,都需要更多手续,身边的安保力量也要继续增加。”
    “至于第二篇论文,看你自己要不要申请专利,毕竟是你的新发明,如果有专利的话,对你有利,没专利其他科研团队研究出来,提前申请专利你就处于劣势了。”孟德力缓缓说道。
    陈涵以前还真没想过,发表前沿论文还有这样的作用。
    以高层视野格局来看,他们其实不担心发现新微生物,影响记忆力的研究成果曝光。
    可能像是孟院士这样的专家已经确认,u型微生物不是那么好研究出来的。
    陈涵还是忍不住问:“孟老,那这样的论文发表,难道不怕国外的人学会,复制我们的科研成果吗?”
    “这确实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所以你那篇论文还需要修改一些东西,比如不要公布微生物的外形,只详细写u元素对大脑记忆细胞的积极作用。”
    “甚至可以写更细节的论文,比如老年痴呆症的病理研究和治疗方法,也算是给以后的药物做广告。”
    “就像是你掌握了树干树根,但你写论文别写树干树根,而是要写枝叶,明白了吗?国外的论文很多也并没有把最核心的技术拿出来,论文是可以隐藏一些数据的。”孟德力指点说。
    接下来孟院士好好给陈涵上了一课。
    为什么国外顶级期刊很多论文发表,但根本不怕技术泄密呢?
    这是因为期刊上的论文大部分都是理论。
    原子弹的制造原理,是不需要保密的,相关原理,早已经写进了教科书,真正需要保密的,实际上是一些技术细节。
    比如说,怎样获得高纯的u235。
    像芯片制造也是,相关原理流程大家都清楚,但真正要做出高性能的芯片,必须要有配套的技术和设备。
    还有一种情况,科学论文中,除了提出新的观点和知识,也有展示新技术新方法的。
    比如说,发现了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活性聚合。
    这种新的聚合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控制高分子的形态结构。
    按理说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技术突破,一旦实现工业化,可以创造出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
    问题也正好出在这,那就是要“工业化”。
    这些发现都是实验室规模的,距离实用还有非常远。
    陈涵的第一篇论文,即便完全泄露,最关键的地方也在“工业化”上。
    目前获得的微生物,全是实验室提取。
    就算按照笨办法,用翔提取。
    那也是成本高达350万每克。
    上面给陈涵开出的500万每克,其实就是实验室价格。
    真正工业化生产后,那价格肯定就没这么高了。
    但那时候的产量,和实验室的产量,又完全不同。
    明白这些道理后,陈涵其实已经知道,论文里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而且也可以让其他人知道,燕窝是微生物的食物。
    甚至刻意隐瞒微生物,其实是从翔里提取。
    有些科学道理,要是不点破,想一辈子都想不出来。
    国外的专家,也许看了论文,能够猜到是从翔里提取,结果耗费精力就是找不到。
    因为他们没想通,还要把燕窝酸吃进肚子才能在翔里找到。
    就算真想通了,找到了,国内的技术,依旧走在最前列。
    孟院士还建议,发表论文后,国内要召集顶级专家,进行学术会议。
    把国外的人才邀请回国,相当于栽颗梧桐树,吸引凤凰来。
    到时候国家肯定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投资资金,让他们在国内搞科研。
    随着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国内的生物学也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