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家
    藏最后遇到了一个名为墨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又询问了他一个问题:
    “世间可有一物,至大,至高,至远?”
    藏依旧回答不了。
    在回到自己的家乡后,他一边享受着田园生活,一边苦苦思考这三个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之中,藏在侍弄自己的田园之时从泥土中挖出了一块赤色与墨色混杂的奇异石头。
    因见这块石头晶莹剔透,美丽非常,藏便寻找琢石匠人将之雕刻为了珮,随身携带。
    他日夜思考,逐渐将心中所藏的知识融会贯通。
    终于有一日藏在路旁看到了这样一幕:
    因践踏而死去的腐草上生出了美丽的萤虫。
    他恍然大悟,拂手赞道:
    “是极,是极。世间确有此物,吾不知其名,却可强称其名曰:道。”
    藏越想越高兴,回到自己的木屋中,采青竹片刻写自己的学说,并于三年后著书完成,号为《道经》
    就在这些最初的思想家们开始探讨世间万物的真理之时,中原诸侯也并未停下自己扩张的脚步。
    春秋一十三年,景天子邀诸侯会猎于娄池,共饮美酒,并趁机索取纳贡。
    慧国国君持剑进逼天子曰:“吾等岂是汝予取予求之人?”
    景天子因受惊,不敢再谈及纳贡之事,并罚酒一杯以作谢罪。
    娄池之会后,天子威仪彻底崩塌,诸侯皆奉慧国国君慧文公为霸主,相与会盟。
    暗地却是各使手段,扩充实力、奖励耕战、变法办学。
    恰逢道经通传天下,代表各个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招生纳徒、周游列国、宣传推销自己的强国之道。
    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不过是又一场百家争鸣的大世。
    然而就在道家经义通传天下之后,第二位崭露头角的学派却是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此学派名为墨,组成者皆为市井游侠,推崇“世间有大义”的思想,并以极快的速度开始了扩张。
    原来但凡真心信奉墨家信条的游侠儿,均能从《墨义》一书中领悟强身健体,乃至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其虽身着粗麻,脚踏草鞋,却皆有十人不可阻挡之力。
    一时间墨家大为盛行,并受小国国君姜忍公所邀,将墨家学说作为立国之本,扩散到整个国土之中。
    姜国因此国力突飞猛进,几欲问鼎霸主之位。
    由于墨家游侠儿皆是重义之人,高官厚禄,酷刑屠杀皆不能使其开口透露秘密,其余诸侯国见之蠢蠢欲动,却始终不知《墨义》一书如此超凡脱俗的原因。
    但很快,墨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便被打破了。
    一名叫做方的学子向景天子敬献了《德经》一书,书中除了阐述“德行至重”的诸多道理,还记述有不亚于《墨义》一书中的独特力量。
    景天子大喜之余,尊“方”为师,并以德行治理景国,很快景国便成为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之国。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周国都城青术外,一条小河两侧,老者用沙哑而苍老的声音叙述着阴阳与五行的学说。
    他的身前几十个年轻人或跪坐于地,或皱眉苦思,唯有一位短衣青年突然站起来道:
    “先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老者抬眼,平静的看向他:
    “仓,你没有听懂刚刚的道理吗?”
    老者名衍,正是周国目前最为兴盛的阴阳学家的创造者。
    “并非如此,先生的道理如同甘露玉食,我食之轻松,咀嚼起来却又生无穷回味。”名为仓的年轻人行礼道:“但世间众人却并非与我相似,对先生所传授的道理如饥似渴。国君推崇您的学说,仅仅是贪图如《墨义》《德经》所相似的强国之力……”
    他的发言似乎正中其余弟子的下怀,跪坐在旁的年轻人也小声的攀谈了起来。
    衍确实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子中有人会说出这样的话,他老怀大慰,赞叹的道:
    “五行轮转,世非恒常。仓,你能够想通隐藏在俗世之下的道理,难得。”
    衍的弟子们向仓投去了羡慕与欣赏的眼光,却没有什么嫉妒之意,反而仔细揣摩先生与他的对话,思考其中的道理。
    在弟子终于安静之后,衍才继续讲道:
    “仓,你所问之事无非道理与外力的关系。汝可知除吾等阴阳,还有名家胡云子,杂家尸子,史家,农家,医家等众多学派?汝可知为何吾等知世人只图外力,而不求道理,却仍然要讲学?”
    仓理所当然的摇了摇头。
    他觉得世人所求与先生所讲有本质上的区别,授予他们道理却被弃之如敝履,反倒是对那些身外之物如此推崇,又何必一心奔走,热脸贴那冷屁股。
    衍明白他的意思,轻松的讲起了故事:
    “胡云子与我路过泗水,一位渔夫正在教育自己的儿子,他的大儿子要走了父亲的鱼竿,二儿子要走了渔网,三儿子没有什么能够得到的,渔夫便教会了他捕鱼的方法。仓你来说一说,谁能够捕到鱼呢?”
    这件事就发生在数天之前,衍身前的弟子正是亲眼所见,他们低下头细细思量,心中很快便有了答案。
    “应该是三儿子。”仓信誓旦旦的回答道:“捕鱼之法正如先生所讲之道理,大儿子与二儿子即使拿走了渔网和鱼竿,却不明白使用的方法,正如那些不明白道理的人,即使得到了工具,也无法捕到鱼。”
    “非也。”衍摇了摇头:“方法之于工具,正如道理之于外力。明白了方法,手中空无一物,又如何捕鱼?手中拿着工具,却不知道使用的方法,这也捕不到鱼。”
    “吾等学派虽然知晓道理,却无外力可用,并非吾等不想寻得外力,而是外力本就是道理明白到一定程度才会知道并去寻找的东西。墨子与方子能书写出《墨义》《德经》,是因为在寻道的路途上先于我们一步。”
    “那么先生,您寻找到外力了吗?”仓如此问道。
    衍没有回答只是笑着摊开了手,他的手上以水为始,开始展现五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