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嬴政脸黑了下来。
还真有不怕死的啊!
循声看去,发现刚才正是右丞相冯去疾所言。
“臣附议!”
“臣附议!”
还不待嬴政发飙,叔孙通等数名臣子也站出来符合道。
其中有儒家的,也有来自其他流派的。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来自权贵和豪富阶层。
他们如此激烈反对,一方面是为维护圣人、儒家学说,一方面则是维护贵族和豪富阶层利益。
他们隐隐猜测到陛下为纣王立庙平反的深意,十有八九是要改变选官制。
这就触碰了贵族和豪富阶层的核心利益!
嬴政的脸色愈发阴沉。
他怎不知晓,这些个狗东西激烈反对自己,不就是为了“护食”,想要将选官制牢牢掌握在贵族和豪富阶层手中。
先生说的没有错,推行科举制果然阻力巨大!
科举制度势在必行,否则因阶层固化,大秦官场没有其他阶层的新鲜血液补充,长此以往将会成为一潭死水,变得腐朽、臭不可闻。
如此,大秦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大秦是朕的,容不得尔等放肆!
嬴政腾地站立起身,若一座山岳拔地而起,威严霸气道:“来人,将右相冯去疾退出去,杖责八十,其他人杖责五十!”
这些家伙不是跳得高吗?
那朕就将他们一一打下去!
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靠的就是铁血手段,岂是这些个文官能够裹挟的!
而且,这个时候世家豪族还没有真正兴起,世家没有东汉、魏晋时期的强大影响力,起不了太大波浪。
一群黑甲卫士立刻冲进来,将冯去疾、叔孙通等官员拖出去。
“陛下,你这是昏庸无道啊,西周史书记载怎能有错?孔圣人的评断岂有错之理?”叔孙通叫骂道。
“储君,陛下为昏庸暴君立庙,乃要遭受万夫所指,被史书批判的,您劝劝陛下吧!”右相冯去疾道。
“储君…”
如果换做从前的扶苏,他一定站出来与官员们站在统一战线上,激烈反对嬴政,甚至不惜性命!
但现在的扶苏,已经从儒家的枷锁中挣脱出来,站立在一个全新的高度看待问题。
他知晓,天道楼先生说得没有错,帝辛乃明君!
扶苏也知道,大秦想要治理的好、蓬勃发展,选官制度确实需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打破阶层固化。
扶苏走出朝班,面相众臣道:“陛下所言,无错!纣王帝辛乃千古明君,上古人皇!”
“储君你……”
冯去疾、叔孙通等官员闻言,气得简直一口老血要喷出来。
平时他们用儒家思想,对扶苏进行谆谆教诲、悉心培养,欲把扶苏培养成儒家代言人,等到其继位就可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那时,儒家将极尽辉煌!
但冯去疾、叔孙通等儒家之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扶苏竟然背叛了儒家,让他们之前所有心血都白费了!
嬴政不耐烦地挥挥大手,道:“拖出去!”
“陛下,你会后悔的!”冯去疾大吼道。
“陛下,你这样做与昏庸暴君纣王有何区别!”叔孙通大骂道。
嬴政眉头一皱喝道:
“冯去疾、叔孙通各杖责一百,打完后押入大牢!”
原本一些还想要叫骂的官员,见状纷纷都焉了!
若是再惹怒嬴政,他很有可能要大开杀戒了!
很快,麒麟殿外杀猪般的凄厉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嬴政挥挥手道:“来人,将殿门关上!”
接着,嬴政沉声道:“李斯听令!”
“罪臣,在!”李斯一拱手。
嬴政道:“从今日开始,你恢复左丞相之位,并负责在大秦境内各郡县建立纣王庙、宣扬纣王唯才是举等诸多功德!”
“诺!”李斯激动的浑身一颤,重重一抱拳道。
陛下终于恢复自己的左丞相之位了!
以后,自己定要誓死报效陛下,效忠大秦!
嬴政道:“来人,命通武侯王贲即刻率领十万精兵,回归咸阳!”
嬴政如此安排,乃是为改革选官制保驾护航。
他推行科举制度,动了权贵、豪富阶层的大蛋糕,担心这批人会狗急跳墙,必须要有精锐大军镇守咸阳才行!
“诺!”负责拟诏书的宦官,恭敬领命。
嬴政虎目精光四射,扫视群臣一眼道:“好了,今日朝会就到这里,退朝!”
百官退出麒麟殿,看到冯去疾、叔孙通等一个个屁股流血,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凄惨模样,不禁都是无奈地摇摇头。
很快,嬴政要给昏庸暴君纣王立庙平反的诏书,便传遍大秦各郡县。
这份由李斯起草的诏书,详细罗列了纣王帝辛各项功德,西周史书和儒家圣人对帝辛的各种打压抹黑。
顿时,整个大秦的舆论便被引爆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地的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许多人都在议论纷纷。
“真没想到,纣王帝辛背后还有这些故事,他竟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情!”
“纣王真乃千古明君啊,以前我们都被西周的史书和圣人们的批判给误导了!”
“这就是成王败寇,无耻的西周,无耻的姜子牙、比干、姬昌…”
“纣王是真正为我平民百姓着想的好君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纣王给了普通人当官的机会啊!”
相较于普通百姓的一片赞叹、叫好,大秦境内的贵族、豪富阶层看着这份平反诏书却是皱眉不已!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陛下难道也要学纣王,重用奴隶、罪犯?!”
“陛下肯定是这个心思!该死啊!以后定有诸多下等泥腿子、贱民跟我们争夺官位了!”
“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阻止贱民抢走属于贵族、豪富阶层的官职!”
“那些卑贱的下等平民,根本不配为官,凌驾于众生之上!”
“……”
淮阴之地,城门口。
此刻正围满了百姓,他们在围观嬴政给纣王的平反诏书。
有识字的人士将诏书内容读给百姓们听。
百姓议论纷纷。
一位身着布衣、有着胡茬、手握长剑的落魄青年,好奇地向城门口走来。
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此人正是韩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