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04 五丈原归天
    诸葛亮最后一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一次,诸葛亮统率全军从斜谷出兵,用流马作为运输工具,进军占据武功县五丈原,魏军主将司马懿与之对垒相持于渭南。
    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接济不上,而使自己志愿不得实现,于是将部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就地开荒耕种,作为长期驻扎的基础。耕垦的兵卒杂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间,百姓生活安定,军卒所种不谋私。在这期间诸葛亮曾经千方百计的想要司马懿出战,甚至用女人的服饰来侮辱司马懿,司马懿只是不出战。这次是是诸葛亮这几次出战唯一不缺粮草的一次。
    从司马懿兵马其实是对于诸葛亮数倍,而且还居于守势,说明诸葛亮给魏军和司马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但司马懿处于坚守状态,无非是想等诸葛亮粮草用完的时候自然就撤退了。可是棋逢对手两人都没有很大进展,相距有一百多天诸葛亮病死。
    在诸葛亮死后兵马撤退,司马懿才发觉诸葛亮已经死了,准备追赶,谁知道被杨仪反杀,吓得不敢追赶因为他并不确定诸葛亮已经死了,所以当地有歌谣说:“死诸葛,走活仲达。“
    这虽然不想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精彩,也说明司马懿还是有些畏惧诸葛亮的,或许不是畏惧诸葛亮,而是畏惧诸葛亮谨慎。也许诸葛亮的谨慎曾经让诸葛亮错失了一些机会,但是也避免了也许失败,性格使然。
    待蜀军撤走,司马懿一一巡视蜀军的驻扎营地,叹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可见诸葛亮的才能还是得到司马懿的肯定,至少行军打仗才能是得到司马懿的肯定,诸葛亮确实少了一些奇谋,也就是不敢冒险,也许诸葛亮本身输得起,蜀国也输不起了。
    因为诸葛亮的谨慎使得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战绩没有像曹操那样辉煌,可是也没有像曹操那样重大的失败。
    后主刘禅下诏祭奠诸葛亮说:“您天生兼备文、武的才干,英明睿智忠厚诚实,受先帝托孤遗命,尽心力辅佐寡人,使衰微待绝的汉室复兴,立志平定天下战乱,整治六军,岁岁出战,英武盖世,威镇天下,将为蜀汉建成伟大功业,所取勋绩有如伊尹、周公。为何有此不幸,大业即将功成,您却染疾归天!朕痛悼您的逝世,心肝欲裂。
    推崇您的德行,论评您的功勋,根据您生前事迹追封谥号,让您的精神传扬天下,英名永垂史册。
    现在特派持使节左中郎将杜琼,赠给您丞相武乡侯印绶,追谥您为忠武侯。
    英魂有知,对此亦感宠荣。
    以上是刘禅祭奠诸葛亮的原话,上面说过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遇,这里说一下刘禅和诸葛亮君臣际遇,如果刘备是知人善任,给了诸葛亮机会,那么刘禅就是气度恢弘,给了诸葛亮巨大的包容。
    诸葛亮是真心辅助刘禅的,有人说诸葛亮大权独揽擅权,甚至有取代刘禅的心。诸葛亮权势很大,甚至和曹操有一比,与司马懿有一比。其实我觉得这三个人可以相提但不能并论,这三个人都是权倾朝野,甚至可以说比皇上权力还大。权力其实一把剑,剑有两面,剑越是锋利,不仅能伤害别人更能伤害自己。而且权力的诱惑是巨大的。
    比如曹操青年时期的志向是为国效力,也就是为了汉朝效力,可是当曹操功绩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虽然取得巨大成就统一了北方,但是却失去了最初为国的初衷,曹操这样做是否正确不提,只是想说人一旦拥有权力,很难放弃。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司马懿和曹操不肯放弃权力原因还有功高震主,一旦放弃权力自己和家族都会灭亡。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让儿子继承。
    而诸葛亮、曹操、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的俊杰,很难说谁更强,但如果选一个最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守住自己的理想,最公正无私的人。这人一定是诸葛亮,诸葛亮与司马懿和曹操相比虽然少了几分权变。
    但多了几分正直,公正即便是大权独揽也不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且在死后推荐蒋琬为继任者,没有把精力放在争权夺利上,而是放在兴复汉室上。而且在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百姓团结,官吏廉洁,人民爱戴,因为这样蜀国不仅能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而且还能不断的向魏国进攻,蜀国在诸葛亮手上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而诸葛亮南征北战为的不是自己,而是蜀国。所以蜀国的百姓尽管承担很大兵役,但是没有怨言,即便诸葛亮死了之后,蜀地的百姓开始纷纷的祭祀诸葛亮,评价一个是不是有功于百姓,不是活着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死了之后。
    诸葛亮死了十几年之后人们因为怀念诸葛亮,而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推崇备至,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瞻所提倡的。”可见蜀地百姓对诸葛亮的爱戴。而且诸葛亮绝对没有反叛之心,最好的一个证据就是诸葛瞻,诸葛亮唯一的儿子也为了国家战死绵竹,邓艾曾经劝降,诸葛瞻拒绝,这就是气节。
    刘禅在和诸葛亮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巨大气度和宽容,因为诸葛亮不是奸臣,但却是权臣,自古权臣有好下场的少,与好坏无关,只是因为与皇权发生巨大的冲突,历史比比皆是,比如霍光,张居正,多尔衮等等,死后下场惨淡。可是诸葛亮没有,不仅死后没有遭到清算连儿子也做了蜀国高官。
    刘禅心中对诸葛亮是有些不满意的,这倒不是说是诸葛亮的错,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意就像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意,父母做的再好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刘禅表现出对诸葛亮巨大包容和理解。
    不仅在诸葛亮死后给诸葛亮最大尊崇,而且重用诸葛亮给他留下的人才,这样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得以延续。从这点上刘禅是宽厚的,睿智的,可是到了后来诸葛亮留下的人才蒋琬,费祎,董允先后离开人世,刘禅重用黄浩,造成了蜀国的衰落。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容貌伟岸,当时的仁人志士都对他甚为看重。遭遇汉末**,他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到荆州,亲身耕种田地,不求闻名显达。
    当时刘备认识到他有奇才,于是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也深感刘备出类拔萃、英姿超群,于是推心置腹地向刘备显示忠诚,两人倾心相交。当时情况危急,诸葛亮献策奇谋亲身出使东吴拜见孙权联吴抗曹。
    帮助刘备取下荆州、益州,刘备称帝让诸葛亮作为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外与东吴连好结盟,对内平定南部诸郡,颁定法律制度,整治全国军队,所制机械极其精巧,法令严正赏罚分明,作恶者无人不受惩处,为善者无人不被表彰,使全国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人人奋求上进,道不拾遗,强不凌弱,民风淳厚,秩序井然。这些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难。
    诸葛亮的智慧,忠诚,志向人品,治理内政,知人善任,着一些品质是历来是被大家所认同,即便抛开三国演义的光环这些也是存在的。尤其值得称颂的是诸葛亮清廉自守,而且在巨大权力面前没有迷失自我,志向始终如一从未改变,也不说诸葛亮是不是以卵击石,是不是愚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生坚守自己所信仰和追求的东西,就这一点值得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