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81 秋收
    081 秋收
    “鱼儿,我们也来了”铁蛋带着一大群的孩子跑过来,如今家里哥哥们都长大了,铁蛋是村长孙子,所以成了屯子里的孩子王。
    “辛苦小哥哥、小弟弟、妹妹,今天谁拾的稻穗多,不仅仅有糖吃,还有果子和点心吃”袁小鱼振臂一呼,一大群孩子欢呼着冲进地里。
    袁家盖房子这期间,这些帮着捡石头,捡鹅卵石的孩子们,袁小鱼可是没少给好处。
    糖果、点心、苹果作为工钱,不然也没有墙头上那些防护的尖锐石头,好多都是孩子们磨出来的,还有后院的鹅卵石路。
    山里的小溪也是不少,加上修水渠,从河道饮水,来来往往的人,所以孩子们跟在大人身边,也是捡回来不少。
    地里卖力收割着稻子的人家,看着自家娃娃兴奋地往地里跑都是哭笑不得,自己家干活都不见他们这么勤劳,想着肯定又是在袁家那小孙女那得了好处。
    袁小鱼在柒峰屯也算是一号,不外乎别的,家家户户的媳妇们都喜欢她,因为她大方啊,凡是能和她玩一起的孩子们,总是少不了一些零嘴吃食,时不时还能吃到填肚子的点心或是在袁家蹭饭吃,让家里大人们都很是感激。
    家里日子都不好过,哪有闲钱给孩子们买零嘴,漫山遍野的野果子大多也都味道不好,孩子们不准出护围,所以深山的一些核桃树、枣树、柿子树什么的,只有大人们进山弄回来一些给孩子们解解馋。
    可是袁家就不同了,袁家今年就不怎么缺吃食,山上成熟什么袁家肯定有什么,谁让人家哥哥们多,家里又有会打猎的,进山一次就能弄回来不少的果子、核桃、山枣什么的。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袁小鱼给孩子们吃的,都是空间果树带着微微灵气的果子,对孩子们的身体都是极有好处的。
    这半年多来,没听说谁家孩子得个重病什么的,所以大人们都是觉得孩子们日日能够吃饱,有零嘴开心,也是身体健康的原因,就更喜欢袁小鱼。
    而当袁小鱼看着小富贵也拎着一个小小篮子,晃晃悠悠地迈进了地里,后边跟着王喜媳妇。
    “哎呀富贵,你别进去了,摔倒了扎到你啊”袁小鱼哭笑不得地将小富贵给抱了出来。
    “菊婶,富贵太小了,这稻茬割一下也是挺疼的”袁小鱼看着王喜媳妇道。
    王喜媳妇叫张小菊,她笑呵呵地道“鱼儿你放心我会照看好他的,他这是也想挣些好吃的”
    袁小鱼嘴抽抽了,这小吃货啊,不过这么就懂得用劳动换取报酬,也足见王喜一家没有将这孩子给养歪了。
    无奈,袁小鱼只好给小富贵找了一个活,让他坐在地头的一棵大树下别晒坏了。
    树下特意给他放了几捆捆好稻子,让他看着别丢了,然后给了他一包点心,一个水囊,还有一个大苹果,让他坐在这啃果子。
    张氏看着袁小鱼十分的赞赏,也十分地羡慕,自己大儿子十七岁了,小女儿十四岁,但是那也不是个多省心的,没有袁小鱼这么懂事。
    再想到自己夭折的小儿子,也不是不伤心难过,别人的孩子给她寄养着,但是终究不是自己的,她摸摸肚子,希望自己可以再有一个孩子。
    小富贵坐在这吃东西,没一会又凑过来两个小不点,袁小鱼看着带着他们来的大人都在地头帮着撵绳子或者摆放稻捆,就也给几个孩子分了点心。
    一个个都还太小了啃不动苹果,一人给了一根香蕉,排排坐看着几捆稻子也怪可乐的。
    不过这倒是给几个孩子的大人高兴的不行。
    要知道香蕉可是南边的水果,在北地可是不多见。
    当然,袁家既然有银子盖起来那么大的房子,家里有个新鲜吃食也不多奇怪,因为全狗熊岭都知道袁家全家宠爱袁小鱼一个孩子。
    家里割稻子,这是一年中最累的时节,袁家的稻子长得好,并且早收了半个多月,这让狗熊岭不少人家都十分兴奋。
    所以今年来帮忙的人家特别的多。
    地里一片片的人,男人割稻子,女人打成捆运到地头,孩子们跟在后边拾稻穗,老人们用稻草撵绳子。
    秋收是农人一年最辛苦,也是最有干劲的一个时节,家家户户都盼望着一年的收成能够好一些,毕竟关系到一家老小活命的根本。
    稻子被半大小子们用独轮车或者扁担运送到屯子里边靠近田地最多的这一侧一块平整的晒谷场。
    这谷场也是屯子里今年干的一件最有意义的大事,也是袁家带头平整的地面,然后铺了大块、大块的青石料,为了日后全屯子人家能够有个平整地方晒稻子,省的稻子占了泥土最后不好收拾,还容易浪费粮食。
    稻子运到晒谷场后,另一拨人就开始用最原始的脱粒方式,在稻桶内脱粒都是力气活,生生将稻穗从稻杆上摔打下来,然后摊平了要晒干,不然不容易存储。
    有屯子里人帮忙,8亩水稻几天就完成了收割到脱粒以及晾晒,这期间袁家自然是继续管帮忙人家的吃食,屯子里人都很高兴,本来帮忙嘛也没想着让人家回报,但是袁家也不差这一些,在秋收前,凡是帮忙的就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顿顿有肉没有亏待任何人。
    “大伯,咱赶紧上称看看”
    稻子刚刚晒好,袁厚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过称了,全屯子人这些天都在帮着袁家看稻子,当然不是怕丢,而是为了看看到底能有多少收成。
    因为收割的时候,很多老农就已经算了一个大概,估摸着有600多斤的收成,个个都兴奋地不行。
    山里收成一般不错的400斤,多了将近200斤就已经让人十分的惊喜了,结果最后装了麻袋上了称,更人让人目瞪口呆!
    “700多斤?怎么可能?!亩产700多斤?”袁厚土看着一边帮忙的人算出来一个平均数。
    “爹,一共5816斤!”袁永安都兴奋了。
    袁老爷子看看袁永平拿着的计数用的纸张,他平日里跟着家里人学个字、算术什么,倒是也学了一些。
    “这啥字?永平啊,你算得准不?”袁厚土又急急地问了一句,再一次地确认问道。
    “准,这种算学是鱼儿在一本古籍上学到的,这个只有我们看得懂,但是数保准不错,亩产就是700多斤”袁永安赶紧点头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