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武举考试
正月初五后,长安城便开始热闹来,正月初五这一天,天宝七年的马球大赛正式开锣,同时,一年一度的武举也开科取将,两件大事使略有点沉寂的京城变得热闹来,马球大赛是由礼部和太仆寺负责,礼部只负责制定规则,而具体的筹办组织就是由太仆寺一手操办了。
马球大赛是三年一次,这是大唐的国球,士庶民众们盼望已久,当第一场开锣赛,在务本坊举行的益州队与宋州队的比赛,便吸引了大量的民众,马球场内最多只能容纳五千人,尽管如此,还是有近万人聚集到务本坊,焦急地等待比赛结果。
不过很快,其他十块马球场也陆续地开赛了,长安城内,无论酒肆、客栈,还是青楼、赌馆都开始变得生意火爆,许多资深球迷对每支强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他们口若悬河的渲染下,长安城内到处都在谈论着马球比赛,支持不同队者在酒楼打架,赌馆里下注的人排成了长队,长安的气氛火爆来,长安民众开始全身心地沉醉其,享受着三年一次的马球盛宴。
安西队今天轮空,他的第一场比赛是在明天,对弱旅剑南马球队,但李庆安今天下午却有一场替高力士的比赛,对手是实力强劲的金吾卫队,这是一场关键的比赛,拿下它,后面几支马球队都是州弱旅,至少高力士的马球队前十五名可以保住了,这也是太仆寺官员的私下安排,既让高力士的马球队风头强劲,又可暗度陈仓,让人无话可说。
李庆安的这一场比赛是在崇仁坊马球场举行,由于崇仁坊马球场是开放式球场,四周没有围墙,因此涌入崇仁坊来看球的人格外多,再加之有李庆安出场,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少男少女赶来。
凌晨,天还没有亮,高力士开了动员会,撒出大手笔,第一场比赛只要获胜,每人赏一千贯,击球进洞者,另外加赏每球三百贯,一时球员们激动万分,个个摩拳擦掌。
“七郎,你过来一下。”
高力士向李庆安招了招手,李庆安快步走上前,“请高翁吩咐!”
“七郎,今天的第一场比赛我可能不在场,一切就由你做主,我已经给他们有言在先了,谁敢不听你的指挥,你可当场革除,我永不再用。”
“谢高翁信任,可是今天的第一场比赛,高翁为何不参加?”
高力士无奈地笑了笑,“我当然想参加,但今天也是武举第一天,圣上要去视察,我也得跟去,没办法啊!”
李庆安点点头,“高翁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
今天对于长安民众或许马球比赛是第一重要,但对于大唐天子李隆基,武举的开考才是他的第一要务,这些年大唐国力强盛,他要尽快扭转大唐在与吐蕃僵持的不利局面,西线的小勃律大胜,使大唐在安西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现在的战略重心就是东线的河陇地区了,他必须要在这两年内取得突破,因此今年他对武举的考试格外重视,选拔大批骑射能力出众的武将就是这次武举的重之了。
李隆基一早来时,他的爱妃杨玉环还在甜睡之,这也难怪,前天晚上她和自己比赛掷壶居然在两丈外五投三,打了个平手,这两天她兴致勃勃,天天在宫里练习,着实有些累坏了,连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李庆安是个不错的师傅,居然只教授了一个下午,便使她的爱妃上手了。
天刚刚亮,身着常服的李隆基便登辇了,考试地点是在皇城的右武卫校场内,今天是第一天,是江淮、河南、岭南各州各军府推荐的武人考试,由兵部负责,不仅是皇帝李隆基,各个相国也都要同时出席。
李隆基刚到右武卫军衙附近,便听见围墙内有射箭和骑马之声传出,考试已经开始了。
崇仁坊内已是人山人海,马球场两边挤满了热情似火的观众,两名太仆寺的官员在这里主持,一人记分,一人记时,十几名巡查骑兵在场内边缘来回巡逻,维持秩序,球场上,高力士的飞豹球队和金吾卫马球队都已经就位了,双方各上十名球手,球手们正在检查马具和球杖,球手们都是短装打扮,显得十分精神,其金吾卫队为红衣,高力士的飞豹队为白衣,对比鲜明,在西南角上挤满了二百多名小娘,气势十分壮观,她们一尖叫娇呼,“七郎—进球啊!”
旁边站着安西军的同僚,李嗣业、段秀实、白元光、荔非元礼等二十几人都在场,都是来看李庆安打球,如诗如画和小莲三个小娘也在安西军的队伍,一尽全力为李庆安喊加油。
这时,比赛香已经点燃了,一名骑兵上前举旗高喝,“准备开球!”
二十名球手一跃上马,各自列队,忽然,一只鞠球抛进场内,红旗挥下,一场龙争虎斗开始了,战马交错,快如闪电,鞠球在空飞击,掩护、切断、假球、突击、偷袭,各种谋略层出不球,两旁观众嘶声呐喊,几百名休假的金吾卫官兵更是敲响大鼓,为金吾卫队威壮声势。
这时,李庆安突到六十步外,两名专门防守他的对手在二十步拦住了他的前路,他显得认为李庆安不可能再六十步外射球,李庆安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空挡,鞠球呼啸而至,他眼睛微眯,策马疾奔,侧身挥杖击球,‘啪!’的一声脆响,鞠球如一道闪电,强劲地射向球洞,当两名防守他的对手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球应声入洞,飞豹队先声夺人,开赛仅一盏茶时间便拿下了第一分。
六十步外的精彩射门激了满场欢呼,高潮迭,金吾卫也奋力反击,比赛进入了白热化。
右武卫校场的看台上坐着十几高官,间是大唐皇帝李隆基,两边是几名相国和七八名各卫的大将军,无数侍卫拱卫在两旁,此时李隆基面沉如水,或许今年他接触边军较多的缘故,无形之他对武者的要求也高了,而今年来参加武举考试的武者着实令他失望,其实武举的要求并不高,平射三石弓,骑射两石弓,五十步外十箭七者便可通过弓考,然后是骑术和马上枪法,只要三项完成便可算通过武举了,至于身高七尺,目光是否有神,这些都是次要。
可就算这么低的要求,今天还是有一大半的参考者失败,尤其是江淮地区推荐的武生,更是只有十之一二通过,当然,这和皇帝亲临考场给考生造成了压力有关,李隆基心里也清楚,可是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将来还怎么上阵打仗?李隆基更加生气了,他重重哼了一声,回头问新任礼部尚书裴宽道:“裴爱卿,你以为今天武举如何?”
裴宽身材高大,满头银发,他曾任范阳节度使,十分精于骑射,见圣上问他,他连忙道:“陛下,臣的感觉十分失望。”
“朕也是同感啊!”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道“同样是江淮地区,朕还记得前年有人能开七石弓,去年有人能开六石弓,可今年却没有一个能拉开五石弓,再说射箭,前年有人十发十,朕印象十分深刻,可今年连十发七都很少了,哎!一年不如一年,一叶知秋,江淮府兵堪忧啊!”
“陛下,臣以为这是府兵衰败的先兆,各地土地兼并太严重了,导致兵源不足。”
裴宽趁机说出了他的担忧,李隆基默然了。
这时,左相兼兵部尚书陈希烈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这和府兵衰败的无关,裴尚书有点草木皆兵了。”
“哦?陈相国说说看!”李隆基十分感兴趣地问道。
“陛下,臣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是府兵衰败,那也应该是所有地区都出问题才能,可河南道的考武者成绩并没有下滑,岭南道也是一样,成绩和去年前年持平,成绩下滑的只是江南道和淮南道,臣以为,这两年江淮地区武备松弛是有自己的原因,一是江淮地区物产富饶,民众普遍家境殷实,享受之风盛行,盛武衰,也影响到了府兵,致使训练不足,其次是将官大多老化,臣手有统计,江淮各兵府的都尉年龄大多在四十五岁以上,果毅亦然,将官本身能力不足,下面军士又如何能提高,所以臣认为归根到底,江淮地区推荐的考武者成绩不高,还是一个训练问题。”
“陈相国,连陛下都认为这是府兵衰败的必然结果,你是兵部尚书,难道还不清楚这其的问题吗?却避实就轻,说什么训练不足,陈相国,你这是误国!”
裴宽心十分恼怒,身为相国,不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举轻避重,误导圣上。
陈希烈冷冷一笑,反驳道:“裴尚书,我是兵部尚书,我所言皆有根有据,我可以拿江淮各军府的书给圣上,而你不过才上任两天,请问你又有什么依据?”
“好了,两位爱卿不要争吵了。”
李隆基笑着打了个圆场,又问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林甫道:“李相国,你兼是扬州大都督,你以为呢?”
李林甫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臣认为两者都有可能,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实地试验一下,看看究竟是陈相国说得对,还是裴尚书说得有理。”
“那相国说说看,用什么办法试验呢?”
“这个臣还没有想好。”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办法。”陈希烈接口笑道。
“陈相国请说,朕听着。”
陈希烈轻捋一下他的山羊胡,笑道:“现在长安有许多边军悍将,臣建议把他们任命为团练使,调到江淮地区统兵半年,用边军的方式来训练江淮地区的府兵,半年后,是土地问题,还是训练问题,便一眼可知。”
李林甫也笑道:“陛下,臣以为陈相国的办法不错,可以一试。”
李隆基又看了一眼户部尚书张筠,张筠也笑道:“陛下,可以一试,若不行,咱们再考虑裴尚书的意见。”
“好吧!这件事朕准了,此事就由陈相国全权负责协调,半年后,朕看结果。”
“臣遵旨!”
崇仁坊马球场上比赛快要结束,第三支香还剩下一小截,场上的比分是六比四,高力士的飞豹马球队领先两球,这六个进球李庆安一人便射了四球,比赛的胜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飞豹队的八名球手都退至自己的球洞附近,用防守取代了进攻,他们要保住最后的比分,每人一千贯就到手了,只有李庆安和另一名球手在全场游弋,伺机寻找对方的漏洞,正因为有李庆安在场附近游走,使金吾卫队不敢全力押上,这就是战争的攻城,一支骑兵游弋在外,使攻城者心有忌惮,唯恐大营被袭。
观众席却喊声震天,锣鼓拼命敲打,如诗如画姐妹声音都喊哑了,小莲却无意发现了那个化妆新潮的独孤明珠也在场,见她手举着一张大纸,上用红字写着:‘李七郎必胜!’
时间离比赛结束越来越近,尽管金吾卫队疯狂反扑,但飞豹队却防守如铁桶一般,让对手毫无机会,这时一名球手抓住了机会,一杖将球送出去七十步远,正落在李庆安的身旁,李庆安挑出一个高球,纵马疾奔,突至对方球洞斜角处,这个位置的前方无人阻挡,球从空落下。
金吾卫的四名防卫球手见势不妙,一齐向李庆安狂奔而来,但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李庆安行云流水般地打出一记旋转球,球在空划出一道弧线,调到另一边的空挡处,那边还有一名队友策应,此时在他的前面已经没有一人防守,他轻松一记抽击,球应声入洞,七比四。
这时比赛结束的钟声敲响了,顿时满场欢声雷动,飞豹队的球手们翻身下马,将球杖高高抛,激动地拥抱在一,这是他们第一次用真本事击败了劲旅,每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和李庆安拥抱,如果说他们曾经对李庆安有过不满和怨恨,但在胜利面前,所有的怨恨都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