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三十六章:H-Y材料优秀的导热系数
    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的完成,让韩元舒了一大口气。
    高透明、高耐温、高强度,这三种属性是这种应用于新型航天飞机表层必须具备的性质。
    好在新研发出来的这种材料,足够完美。
    至于隔热效果,那是意外的发现。
    “不知道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多低。”
    韩元眼神烁烁的看着正在进行测试的材料,想到了米国在九十年代研发的航天飞机上的隔热瓦。
    那的确是一种牛逼的材料,从两千度的高温熔炉中拿出后放置三秒钟就可以直接用手拿而不会灼伤手。
    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多亏当初的冷战。
    苏米两国冷战,拉高了多少人类的科技。
    航天技术,登月,军事设备等等,很多在今天看起来依旧牛逼的东西都是在那时候发明的。
    甚至在冷战过去这么多年后,有些东西如今的米国都无法再度制造了。
    比如土星系列的超大型运载火箭,那是米国航天史的骄傲之一。
    但如今,米国根本就拿不出来那么多钱,调用那么多的资源去制造这种东西了。
    冷战结束以后,米国吃了老大哥解体的福利后,在科技方面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在走下铺路。
    就如同航天飞机一样,一些技术的确牛逼。
    韩元没想过目前还在进行测试的叠层材料会有‘隔热瓦’一样牛笔的隔温效果,但可以期待一下。
    这是属于额外的惊喜,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这种材料会有隔温效果,所以无论高低,他都能接受。
    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一毛钱也是钱,总比没有好。
    而且这种材料如果隔温效果好的话,那么中间层的降温材料,韩元就可以不用再自行研发了。
    脑海中的知识信息中有不少能够缓冲降低温度的材料可以使用。
    能节省点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
    很快,针对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导热系数以及隔温性能的测试完成了。
    为了数据的严谨性,韩元做了三次。
    三次的结果一对比,数据方面让人很是惊喜。
    “第一次测试,三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2913w/(m·k);七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5612w/(m·k);一千度温度导热系数0.6741w/(m·k);一千五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9211w/(m·k)。”
    “第二次测试,三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2922w/(m·k);七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5654w/(m·k);一千度温度导热系数0.6710w/(m·k);一千五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9181w/(m·k)。”
    “第三次测试,三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2901w/(m·k);七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5609w/(m·k);一千度温度导热系数0.6698w/(m·k);一千五百度温度下导热系数0.9232w/(m·k)。”
    三次数据测试,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三百度的时候低至0.29w/(m·k),在一千五百度的时候也没有超过数值1。
    虽然依旧比不上航天飞机上的隔热瓦,但这么低的导热系数让韩元眼前一亮,心中忻悦。
    2厘米的普通厚挤塑板,其导热系数在30度左右的时候是0.71w/(m·k)左右。
    从数据来看,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绝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要低不少。
    如果使用这种材料作为玻璃的话,房间的保温性能会得到一个相当高的提升。
    而且这么低的导热系数,意味着使用这种材料作为表层后,中间层完全可以使用普通的降温材料了,而这省去了他不少的时间。
    降温材料的研发对比起表层材料来说要容易不少,但如果要进行单独研发的话,少说也要一个星期以上。
    能节省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它不香吗?
    .......
    导热系数和隔温测试的完成,剩下的两样耗费时间更长的测试韩元就没再守着了。
    关键材料现在已经完成了,现在要抓紧时间做的,就是建造新型航天飞机。
    这种由勒落三角飞行器变形而来的航天飞机,有不少的结构和设计和原先是一样的。
    这些东西韩元就没有动了,直接通过科技积分进行兑换处理。
    百来万的科技积分,虽然不算很多,但也算富余,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节俭。
    而且这一次生产和组装新型航天飞机,还有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帮助,不再是韩元一个人来回跑调整工具、吊轨等东西。
    长时间的训练和指令培养,两大群黑猩猩的智商已经完全不弱于十岁的小孩了。
    辅助做一些操控吊轨、滑轮、固定绳索之类的事情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有黑猩猩们的辅助,韩元组装拼接新型航天飞机的速度比勒落三角飞行器快多了。
    在完成所有零部件材料的生产制备后,仅仅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完成了新型航天飞机的整体组装。
    不过这个时间点也已经不短了。
    整体完成航天飞机的组装后,星链任务第二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四个月。
    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一架可以将卫星送上天,并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的飞机,在各国看来已经是超高效率了。
    不过在韩元看来,花费的时间还是有点多了。
    虽然研发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耗去了不少的时间,但大部分的材料和零部件都可以通过科技积分进行兑换。
    要重新制造和生产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而且组装的时候还有黑猩猩的辅助,就这样依旧都花费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耗费这么多的时间,韩元有些不太满意,但也没办法。
    人力有穷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体会到了。
    上次三级任务制造勒落三角飞行器的时候就体会了一次。
    这次如果没有黑猩猩的辅助,他在组装上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韩元清楚的知道,自己一个人已经到极限了。
    基因药剂和人体开发药剂虽然强大,但终究还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开发人体的能力。
    除非是将他改造成超人,能飞,否则一个人的情况下,能力再优秀,做的事情也是有限制的。
    “需要尽快将功能性的机器人弄出来了。”
    摇摇头,韩元微叹一声,将脑海中的想法抛出去。
    “什么时候这个狗系统能解开时间限制啊。”
    “固定任务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有时候他需要缩短睡眠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根本就没什么去弄其他的东西。”
    如果说对于这个系统有什么不满,最大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韩元觉得脑海中的知识信息,很多都有大用,完全是可以直播出来的。
    特别是医药方面的一些东西,有不少都是可以造福人类的。
    在得到初级仿生应用知识信息的时候,韩元就曾找到过一种医药技术。
    叫做‘定向靶药’。
    这是一种仿‘噬菌体’生产制造出来的药品。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病毒之一。
    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
    在泥土、动物的肠道里,你都可以找到噬菌体,甚至此刻你的手上就有数以亿计的噬菌体。
    当然,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并不是某一类。
    这玩意的种类,如果按照寄附细菌的不同,恐怕没法计算有多少种。
    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的病毒,几乎都被称为噬菌体。
    但按照形态来分的话,有三种:‘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如果再细分一点的话,有六种。
    而定向靶药仿生的,就是蝌蚪形的噬菌体。
    这种噬菌体看起来像男人的‘大蝌蚪’,有着一条细长的尾巴。
    那是它们用来注入遗传物质的。
    而仿这种蝌蚪形噬菌体的定向靶药杀死细菌的方式和正常的药物比起来也很另类。
    它在注射进人体后,可以像噬菌体一样寻找识别特殊的细菌,从而附上去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里面。
    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后代就会破开细菌壁而杀死这个细菌。
    而繁衍诞生的无数仿生药会主动去寻找其他目标,借助繁衍机制,很快就能清楚掉有害的细菌。
    这种方式宛如链式病毒一样,在短时间内数量就会就会迅速暴涨。
    在定向清理掉特殊细菌后,这种定向靶药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细菌而自动死亡,最后被人体排出。
    可以说,它能迅速的清理掉人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不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这种东西,如果能直播出来,绝对是造福人类社会的好东西。
    除此之外,类似的东西也不少。
    韩元很想将这些东西都直播出来。
    但很可惜,这个狗系统留给他的工作时间只能勉强应对任务,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这些东西。
    这是一大遗憾。
    其实如果实在没时间在直播中直播的话,以后收购一个医药研发公司专门用来搞这些也可以的。
    但精力和时间不够也是个大问题。
    之前收购的实验室就是这样,除了丢科技给他们外,韩元几乎就没有管过。
    毕竟绝大部分的时候,他都处于模拟空间内,没有时间去管理。
    韩元甚至有一种实验室的人或者国家的人已经猜到了‘元初’实验室跟他有关系的感觉。
    毕竟人都不是傻子,一个原先平平无奇的实验室突然爆发了超强的科技力量,谁都会调查一下的。
    不过既然没人找,韩元也没太理会这个。
    可能上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
    从臆想中回过神来,韩元开始清理厂房。
    新型航天飞机已经制造完成了,剩下的自然是对其进行测试。
    通过光刻机制备出来的功能芯片已经全面部署到了新型航天飞行器上。
    这些功能性芯片里面已经存储了一定的指令信息,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启动。
    如果是在人类社会中,要将一颗卫星送上天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因为无论是近地轨道还是高空轨道,都有着数量不同的卫星。
    特别是近地轨道,能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制的。
    发射上去的卫星需要先进行计算,计算出它的准确运行轨道路线后才能发射。
    否则可能会出现与其他卫星相撞的事情。
    特别是因为轨道空间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方式。
    向来执行的是谁先上去那个轨道就归谁的原则。
    毕竟能将卫星送上天的,一般都是集国家级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就某些无良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大量将各种小型卫星发到太空上去,先抢到轨道再说。
    无数的小型卫星占据了大量近地轨道,导致其他国家就没有轨道可以使用了。
    而且轨道上运行的大量小型卫星因为寿命的问题,短短几年机会损坏,虽然大部分会坠落下来,但还有少部分会对其他卫星或者空间站造成一定的威胁。
    这简直是艹弹的事情。
    毕竟空间站内很多时候都是有着宇航员在做实验的。
    撞上去了就站毁人亡了。
    不过这是在地球上,而他现在是在模拟空间内,
    在这颗模拟星球上将卫星送上天,韩元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新型航天飞机装备了两种不同的电推进发动机,一种是在大气层内使用的。
    通过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将携带卫星的航天器送到八十公里的高空后,再启动电磁型推进系统。
    通过切换飞行模式,三台电磁推进发动机再输出庞大的推力将飞行器送到近地轨道上。
    然后直接将卫星丢下来就可以了。
    而卫星里面也会有功能芯片、高度定位器等东西,在检测到高度后,会通过光帆和小型的电推进发动机自动进行修正高度,保持运行。
    当然,这种简陋的方式做不到稳定且长时间的让卫星保持固定高度。
    它可能会在近地轨道上划出一道心电图,位置时高时低的。
    但在触发高度预警后,电推进发动机会自动启动,将高度拉回略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点。
    而且寿命方面也没有精密卫星那么高,一般的通信和广播卫星大概在五到十年内。
    而韩元对自己送上去的卫星要求是一年的时间。
    一年后完成任务后你掉不掉下来已经无所谓了,不掉就更好,能维持一下通讯,掉下来了就补一个上去呗。
    而且一架新型航天飞机一次能携带卫星可不止一个。
    纵然他设计出来的航天飞机体型比米国的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之类的要小一些。
    但能携带的卫星数量其实反而更多。
    前者只需要将卫星送上去然后抛出来就行,后者是需要携带宇航员上天的。
    这样必不可免的,航天飞机里面就会浪费大量的空间来保障宇航员的生存活动。
    后者不承载宇航员,底层的大部分空间都可以用来放置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