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八章 虎头蛇尾
    由于杨师厚部被金寨的朱延寿阻挡,没能抵挡战场,李晔只能稳步推进,以李承鼐的水军开道。
    期间,朱温也想各个击破,令蒋玄晖领三万军出击刘存部。
    刘存依托水军与河道,反复避让,蒋玄晖毕竟是北人,又不通水军,被刘存部耍的晕头转向。
    而李神福的黄头军,朱温令朱友裕迎击,双方爆发一场大战,可惜,李神福以黄头军坚守营寨,水军扰敌,骑兵破阵,朱友裕不敌,只能退回。
    梁军面对的不只是唐军,而是完整的防御体系,地利水利皆不在梁军手中。
    这次败北令梁军老实许多,集结在平淮城外。
    朱温似乎也预感到了某种危机,居然领着五万军向南抵挡李晔。
    唐军列阵于淠水之西,梁军列阵于淠水之东。
    李晔望着梁军的阵列,与前几年相比,那种凶煞无匹藐视天下的气势荡然无存,似乎他们也感到紧张,最前列的梁军,依稀可见很多稚嫩的面孔,仿佛还是少年,一身的盔甲都合身。
    连年的大战,强盛的梁军也衰弱下去了。
    就连眼神里也充满了畏惧。
    这几年梁军流了不少血,中土也流了不少血。
    从南到北,烽火漫天。
    一种使命感与紧迫感忽然在他心中滋生。
    耶律阿保机领四十万骑兵攻打代北河东的消息,李晔也收到了。
    契丹人终于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先中土一步崛起。
    幸亏李克用宝刀未老,挡住了耶律阿保机,否则河北就要变天了。
    “梁王请大唐皇帝叙话。”几十名骑兵沿着河水大呼。
    李晔一愣,都杀红眼了,还叙什么话。
    上一次叙话还是八年之前,在蒲津两岸。
    “朕与朱逆不共戴天,无话可说。”李晔望着东岸的几十台投石车,拒绝了。
    两军就这么对峙着,从正午到黄昏,又从黄昏到黑夜。
    仿佛两条火龙在河两岸燃起。
    李晔在等杨师厚的消息,没有他的三万人马,这场决战只能延后。
    一夜未眠,天亮之后,对岸的梁军象征性的以弓箭手与投石车攻击河道中李承鼐水军,李承鼐干脆顺流而下,向梁军腹地挺进,沿途袭扰梁军营寨。
    双方就这么一直对峙着,朱温不着急进攻,李晔更不着急。
    “梁军似乎有退兵之意。”薛广衡汇总斥候的各种消息。
    这种大战,双方都小心翼翼,任何一方的失利,都会导致江淮局势的崩盘。
    而梁军若是再大败一次,不要说河北彻底失控,就连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也会爆发。
    第一次清口大败,止住了朱温如日中天之势,唐廷保有关中之地。
    第二次虢州之败,梁军攻势不再,唐军东出。
    第三次平淮大败,梁军二十年声威沦丧,天下正式进入群雄并起的时代。
    不知不觉间,朱温已经输不起了。
    “梁军攻打平淮只为泄愤,现在无利可图,又身受四面夹击,想退兵是正常的。”李晔认同了薛广衡的判断。
    不得不说,杨师厚撤离平淮,简直是神来之笔,令朱温一击重拳打到虚处,这么多天的对峙,以及北面的失利,梁军士气已经在消退当中。
    现在的梁军已是骑虎难下,进退失据。
    到第四天黎明的时候,薛广衡忽然叫醒沉睡的李晔,“陛下,朱温退军了。”
    连着两日李晔都没合眼,昨夜实在扛不住了才睡下,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昏昏沉沉的。
    “梁军退走了!”薛广衡重复的时候,李晔才反应过来。
    朱温退军了?
    “梁军昨夜汇合平淮城中朱友裕,缓缓而退,阵列严整,后方又有梁军的驰援,朱瑾将军追杀一阵,被梁军击退。”
    没想到昨夜发生了这么多事,李晔望着河对岸散落一地的甲胄、旗帜、兵器,连营帐都没来得及收,似乎梁军是紧急撤退,“难道梁军后方失火?”
    正疑惑的时候,斥候飞马从西北而来,“禀报陛下,昨日杨师厚将军与刘存将军突击金寨,大败梁军,阵斩朱延寿!”
    “什么?”李晔大喜。
    淮南大将,李晔得六,朱温得三。
    王景仁、朱延寿、陈璋都是江淮宿将,朱温能破淮南,首功在王景仁。
    若是没有朱延寿牵制杨渥大军,恐怕王景仁也难以成事。
    朱延寿镇守寿州这么多年,击退葛从周,梁军数年无法越雷池一步,已经证明其实力。
    此人覆灭,等于折断了朱温在江淮的砥柱,也算是狠狠打了朱温一耳光。
    当然,若想在平淮歼灭朱温,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梁军输不起,唐军同样输不起,南面同样有人在窥望。
    或许现在就是最好的结局,双方适可而止,在没有能力彻底灭掉对方之前,见好就收。
    “传令诸军,平淮会师!”
    自朱温把盛唐改为平淮之后,也不知触怒了哪位神仙,一直噩梦不断,淮南没平,差点把自己平了,如今更是折损大将。
    李晔对这座城池也心有余悸,宣布改回旧名盛唐。
    俘虏一列列从西而来,这些人本来就是江淮本地人,跟着朱延寿投了朱温,李晔处斩了朱延寿的十几名亲信之后,编为辅军,暂由李承鼐统辖。
    一天之后,霍邱的淮南军到了。
    李晔亲自出城迎接,为首一将,五十不到的年纪,神色淡泊,不过眉眼间的英气并未因他的年纪而褪去。
    李晔主动上前,为其牵马,李神福一时没认出穿着一身普通唐军盔甲的皇帝,只在马上拱手施礼。
    直到周围气氛不对时,李神福才感觉到异常,又触碰到李承鼐的古怪眼神,父子连心,惊觉有异,这才打量为他牵马之人,慌忙从马上跃下,声音都颤抖了,“末、将、末将死罪,不、识天颜。”
    李晔哈哈大笑起来,转身扶起这位淮南第一名将,“将军从未见过朕,何以知晓牵马人是谁?”
    “末将常侍先忠武王身侧,多见天下豪杰,然未有一人有陛下之英雄气,末将心神震恐,方知是圣人驾临。”李神福一脸惶恐的拍着马屁。
    就算这几年李晔的涵养功夫上来了,也忍不住一阵暗爽,怪不得从古至今会说话的人都混的不错。
    “朕不喜得淮南,而喜得将军!”李晔反手也拍起李神福马屁来。
    人性都是这样,地位越高,马屁的质量也越高。
    李神福红光满面,两人又继续客套了一番,说了不少场面话。
    “不知朱瑾、李承嗣、史俨三位将军何在?”
    “三位将军还在追击梁军。”李神福目光一闪,似乎在遮掩什么。
    都两三天了,朱温已经退回庐州,还有什么可追击的。
    不过李晔忽然明白过来,朱瑾或许是在躲着自己。
    与李神福、李承嗣等大将不同。
    朱瑾是一镇节度,与其堂兄朱瑄联合,当年的实力不在朱温之下,从不遮掩自己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令僖宗大为恼怒,与唐廷关系极差。
    不过这些在李晔看来,此一时彼一时。
    以前是以前,以后是以后。
    “传令朱瑾将军,不必追击,来盛唐见朕。”
    斥候才出城,半个时辰,朱瑾就与李承嗣、史俨等将领回来了,见了李晔纳头便拜,“臣、末、将拜见陛下。”
    他这一开口,就暴露了他心中的惶恐与迷惘。
    按道理,他是大唐的藩镇,也就是大唐之臣,但在朱温的逼迫下,转投杨行密,成了淮南将领,淮南崩溃,天下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恐怕他这辈子都不会想到会与大唐皇帝见面。
    李晔打量三人。
    朱瑾身高体大,双臂粗壮,一股武人的坚韧浮现在他眉眼之间。
    李承嗣三十多岁的年纪,面容坚毅,不卑不亢,虽然是沙陀骑将,但确实代北汉人,早年随李克用、王重荣平定过朱玫之乱,生擒伪朝宰相裴彻、郑昌图,被僖宗赐号迎銮功臣,加检校工部尚书,此人有功于大唐。
    史俨面黑短髯,李晔在看他的时候,他也在用眼角余光看李晔。
    “三位将军请起。”李晔挥手致意。
    朱瑾起身的时候,身体还晃了晃。
    “天下豪杰,无出三位之右,大唐能得三位襄助,实在是上天眷顾,即日起,设骁骑左右军,李承嗣为骁骑左军指挥使,史俨为右军指挥使,改韩逊为神羽都指挥使,李神福大唐水军都指挥使,皆领枢密参军。”
    所有人的名字都念到了,唯独没有朱瑾。
    如今的朱瑾,已经没有当年叱咤风云的枭雄之气,人也谨慎多了,目光低垂。
    李晔接着道:“以朱瑾将军为光州团练使,寿州招抚使,东北招讨使,为朕总摄淮西之事!”
    朱瑾不可思议的抬头,团练使有当地的募兵权,还有一个招抚使加招讨使,等于是封疆大吏了。
    “臣,谢陛下隆恩!”一代豪雄的朱瑾眼中居然闪着泪光。
    虽然杨行密待他不薄,但若说重用他,还算不上。
    而李晔不计前嫌,一上来就是一系列大权,令这位饱经风霜的猛将瞬间归心,“臣若是能早遇陛下,天下何至于此!”
    李晔心中失笑,早遇的就不是自己,而是昭宗了。
    再说当年你朱瑾风头正盛,也看不上大唐这棵枯树。
    当然,李晔给他职权虽重,但却是顶在光州寿州前线,能有多大作为,还是要看他自己的能力。
    想像当年天平军一样割据却是白日做梦了。
    而且在现在的唐军之中,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