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八章 占着茅坑不拉屎!(求打赏月票推
    说起这个燕国国君燕王哙,他可谓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笑话。
    燕王哙乃燕易王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他最出名的事就是他搞了一次春秋战国乃至先秦时代绝无仅有的“禅让”。这次禅让致使燕国国内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混乱。
    “回禀陛下,正是燕王哙。”
    “燕王哙禅让王位给相国,结果导致燕国国内太子与相国两党相争,燕国国内陷入混战。彼时齐国发兵,一举攻下燕国,燕国几乎就要被齐国吞并。”扶苏顿了顿又道,“燕相子之,也算是有名的一代奸相了。”
    冯去疾并未有篡皇帝位的意思,他只是想顺路捡个便宜。秦国的局势如今这样紧张,他只需要稍稍推波助澜一下,帝国内部的朝局就会稳定多了。
    但看皇帝这般指桑骂槐,冯去疾不可能察觉不到。
    “陛下,臣说起此事,并无他意。以陛下之真知灼见,不会不明白老臣是在说什么。以治理千里之地的法子去治理万里之疆,决然不能行。老臣一直佩服陛下,正是因为陛下当日年纪轻轻便洞察到此事。是故,自陛下继位以来,臣一直兢兢业业,唯陛下之命是从。”
    “老臣今日对陛下重提旧事,只为问陛下一句话。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绝不会将今夜的话说出去。还请陛下容老臣放肆。”
    扶苏面色微微一滞,自然是不喜。
    实际上,扶苏内心是狂喜,不仅仅是因为这老狐狸竟然这么主动从容的落入自己的圈套,这让扶苏和冯去疾联手改个朝中吏治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扶苏由此对冯去疾表示十分的欣赏。
    因为从冯去疾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就发现了皇帝制度的缺陷。准确来说,是集权制度的缺陷。
    春秋战国五百年,历代的君主都在围绕一件事努力,那就是集权。
    而秦皇嬴政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准确的说,是嬴政、韩非、李斯这三个人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秦国对六国的胜利,是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纵观华夏扬扬三千年可清晰论述的历史,历朝历代的兴盛时期,中央集权都是达到高度统一的。
    但是,在和平时期,集权制度的弊端也暴露的十分明显。
    冯去疾说起这燕王哙,眼中带有钦佩之色,扶苏自然更能看出他的心意。
    但这个时候,非常关键,扶苏不能让冯去疾看出,他有想要动皇帝制度的意思,扶苏要让冯去疾感到,他是被迫的,要让冯去疾感到,是他这个皇帝软弱不能,而非扶苏自己也发现了当前皇帝制度的问题所在。
    否则,扶苏会变得非常被动,你能想象满朝文武都发现原来我们的皇帝真的是个圣人,是个一心一意想着要为天下所有人的命运负责的人吗?
    到时候满朝文武都会跳出来逼迫皇帝,就像是燕国丞相子之对燕王哙做的那样。
    这种局面太可怕了。
    【秦朝的皇帝制度绝对不是完善的,这里说的皇帝制度主要是指天下一人决这件事。官僚政治虽然取代了贵族政治,可是官僚体系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改革是反复的,需要时间,更需要循序渐进。十年前就提到过的问题,当时没有解决掉,自然是因为条件不成熟,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条件成熟了,改革起来也还是要小心翼翼。】
    世界上仿佛只有殿中的滴漏滴答滴答的声音。扶苏强做忍耐之色,犹豫迟疑了好久,这才道:
    “先说来与朕听听。”
    冯去疾屏息。
    “陛下,天下能一人治之乎?”
    “若不能一人治之乎,当如何?”
    “从前秦国的马车上,只有秦国的贵族们。如今帝国的一辆马车,拉的是七国的贵族,更有我秦国的军功贵族之后们。马车大了,自然需要更多马匹来拉,也需要更多驭手来驾驭马匹。老臣言尽于此,唯望陛下深思之,老臣深恐冒犯陛下,请陛下恕罪。”
    “先帝在世时,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每日都要处理重达百斤的奏章。朕初继位,重组尚书台,以尚书台侍中侍郎辅佐朕处理朝中政务,但朕仍然深觉力不从心。”
    朕思前想后,决定在朝中设立六部。但是这话不能由他皇帝说出来,得由丞相说出来。
    “然,祖宗之法,丞相妄图逆乎?”
    “陛下,老臣绝非此意。”
    “那丞相想要做什么?”
    “陛下,老臣以为,如今天下大定,朝中本……”
    扶苏眼中泛着冷色锋芒,就像是鹰隼,忽的发现了猎物一般。
    冯去疾的狐狸尾巴终于冒了尖……
    在殿中良久的沉默后,扶苏不耐道:
    “本什么?”
    “陛下,这治国不同于兼并天下。征服天下需要善谋略,懂排兵布阵的将才,但是治国则需要懂韬略,识敬畏,通六业之人。”
    “今陛下为政一年,前前后后下达了数道革新利于民生的政策,就拿这官营经济之法来说,朝中通法善战之书居多,可是善商之人,寥寥无几。陛下研发推广新币,但是只能从朝中法士武夫之中挑选。”
    “老臣不知陛下是否知道,这货币官铸,朝中多少武将眼红铁官司马昌,更在背后议论陛下的不是。以至于关中更新货币的事,乱子层出不穷,更别说,陛下还同时下达了多道诏令。”
    “朝中本就人心不一,但如今让老臣为相都感到棘手的是,帝国的有功之将们有意的联合起来,他们虽然明着支持陛下改革,但是暗地里却想方设法阻挠。”
    “陛下设太学久矣,匡扶儒家多时,但时至今日,能入朝中为大夫上卿的儒者又有几人?”
    冯去疾一语道破事实。
    这些旧军功贵族集团,就像是吸血的臭虫一样,不肯挪动地方。
    甚至更不堪的,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但是又不肯给旁人让位置。
    扶苏不免想到齐国的败亡,齐王和后相贪权好势,年纪大,昏聩不堪,但是就是不肯将王位和相位交给他人。以至于齐国是一衰再衰,不战而降!
    而今的秦国面临的问题却是年轻的皇帝刚刚上位,想要积极有为,改革弊端,但是旧的吸血虫还是牢牢的吸附在国家机器血液最丰满的地方。
    压榨百姓也就罢了,还阻挠新鲜血液的供入和流通,这会让整个国家瘫痪。
    秦国的情况原本也没有这么糟糕,可惜当初秦始皇称帝不久后,沉迷长生不老术,这弄得天下未统一之前投奔秦国的有识之士也纷纷离开。
    像顿弱这样的大臣,他本可以做接替隗状的大才,管理整顿赋税征收的问题,但是当他看到始皇帝沉迷修仙问道,而朝中又乌烟瘴气,小人李斯赵高得势,他自然隐退。像顿弱这样悄然离去的大臣,多得是,缭就是如此。
    云游四野,也是当时诸多士人的追求。
    前有陶朱公范蠡功成身退隐于乡野,帝国的这些大佬们也一个个离开。
    属于秦国的辉煌时代,一度在这个时候落幕。
    茅焦是闻名天下的谏议大夫,但是他的富贵本就是险中求来的。后来在朝中为事,也一直小心翼翼,规规矩矩。即便现在他还在朝中,不怎么出众,也不怎么位分卑下。
    但是他无用!
    谏议大夫之中无用的人多了去了。
    很多时候,扶苏在朝堂上,看到帝国朝堂上这帮无事浑浑噩噩,有事兴风作浪的‘人才’,都为帝国的官僚人才队伍感到担忧。
    再这么下去,广大庶民的利益无法保证,随之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陈涉吴广这样的人必反!
    不过,好笑的是,冯去疾似乎还沉浸在旧时代,从他方才的话语中,句句不离贵族,他的观念还是旧的。以贵族镇压庶民。
    这就让扶苏站的先机,扶苏的政治眼光要比冯去疾的长远多了。
    冯去疾言辞之中,很是激动。
    他成为丞相以来,也想做点大事情。他跟从了皇帝,本来为的也是成全自己一代相国的美名。
    但是太可惜了,现在一帮武夫横亘在朝中,让朝中局势僵化。
    “丞相确实能纵览全局,倒是为朕点破了一道朕不忍点破的窗户纸。”
    冯去疾顺势道:
    “陛下心存仁义,正是承接天命的昭示,但老臣以为,如今天下太平,倒也并不需要那么多武将。”
    武将在秦国占了三分之二的官职,这还不算曾经是靠军功晋升上来后来改做文官的。
    一个军功爵制在秦国坚持了一百多年下来,秦国就像是个野蛮人一样,一点不懂的温柔和节制,只会突突突的猛进。
    冯去疾说完这话,他的目的和野心也终于暴露了。空气中忽然充塞着满满的贪欲。
    见皇帝不说话,只是呆呆的盯着他,冯去疾很是恭顺的道:
    “老臣知道皇帝陛下心存怜悯之心,一心想要保全前朝功勋老臣,但是如今咸阳城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十二位公爵公然挑衅御史大夫王戊。在老臣看来……”
    冯去疾在这个时候提这件事,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显然是想要激怒皇帝。
    “看来什么?”
    “显然是不把陛下放在眼中。”
    扶苏听了,自然重重捶了一下扶手。
    “老臣以为,陛下惩处十二位公爵,确实有必要。但是这十二位公爵,背后可是牵连了不少大臣。尤其是王炎,他背后是武成侯、通武侯。武成侯年纪尚轻,但是奉陛下之命远在边关;通武侯在家中闲赋,已经多年不上朝,但是……”
    “但是什么?”
    “咸阳城中诸将,时不时前去探望通武侯。老臣以为,通武侯本不应该见这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