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九十九章 北宋狄青
    “能力太强,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子夏从吴起的一系列经历中,得到一个结论。
    白起、李牧、廉颇、乐毅、韩信、岳飞等武将,遭遇与吴起差不多,都是因为能力太强,遭到君王猜疑。
    子夏叹道:“既然都是同样的结果,为何不与为师隐居于市坊,收徒授业?”
    “老师可听说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还要为之,这就是人的本性。如果遇到明主,效力个二三十年,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足够我名垂青史,出将入相了。”
    吴起还是遵循本心。
    吴起就是为战而生的天才,不可能安分下来。
    子夏闲来无事,于是又向吴起问道:“你不败的诀窍,在于哪里?”
    吴起答道:“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可立于不败之地。”
    吴起比起其他统帅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吴起不仅擅长用兵,也擅长变法图强,军事、政治全能。
    否则即使是再厉害的武将,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使如此,你在兵道上的天赋,确实惊人,天下间,同等兵力,能够与你相持者,恐怕寥寥无几。”
    子夏还是给吴起足够高的评价。
    手握重兵,但败的一塌糊涂的武将不是没有。
    国力是基础,如何操作,还是要看主将自身的水平。
    “必须设法留住吴起,否则吴起投靠其他诸侯,将来会是不小的麻烦。这种人才,属于不能用,必须杀的那种。”
    韩非目送吴起和子夏离开,却做好了最不利的准备。
    越是厉害的名将,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给敌对诸侯使用。
    这就是争霸的无情之处。
    司马懿的营地,王彦章背着两百斤重的铁枪,向司马懿告辞。
    “司马懿,吾主正在与朱由检交战,战事吃紧,将我召回,就此告辞。”
    王彦章被后梁太祖朱温借给司马懿,帮助司马懿攻破许昌、长社后,被朱温召回。
    司马懿也知道王彦章对朱温忠心耿耿,不可强行将其留下:“若有闲暇,我会前往青州拜访你的主公。”
    王彦章抱拳,然后单枪匹马,离开司马懿的营地。
    “如此良将,忠心耿耿,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司马懿叹息。
    司马懿手底下缺少猛将,像是王彦章这种级别又忠心的猛将,并不常见。
    司马师请示:“父亲大人,王彦章离开,我们少了一员顶级猛将,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思索一会,而后缓缓说道:“阳翟有张须陀、范仲淹镇守,难以攻克。你领一支兵马,攻打新郑,使得我之兵势,与攻打大梁的赵匡胤的兵势,连成一片。”
    司马师说道:“赵匡胤围攻大梁多时,却始终无法攻破大梁,未免外强中干。与赵匡胤结盟,是我们吃亏啊。”
    “不要小看赵匡胤,赵匡胤手下,还有诸多名将,镇守后方。”
    司马懿始终没有小看赵匡胤。
    亳州、宋州、汴州,陆续有宋军武将,带兵前来大梁,与赵匡胤汇合。
    赵匡胤的营地,一支支宋军兵马到来。
    赵匡胤迟迟无法攻破大梁城,于是调动大量镇守后方的名将,加入对大梁城的围攻,兵马到了惊人的25万人!
    “末将慕容延钊,奉命前来!”
    “末将王全斌,奉命前来!”
    “末将崔彦进,奉命前来!”
    “末将石守信,奉命前来!”
    “末将高怀德,奉命前来!”
    ……
    一个个宋将武将,来到赵匡胤帐下,多则数万兵马,少则数千人。
    赵匡胤、赵光义在营地门口,亲自迎接这些从各地到来的援军。
    这些人不少都是后周将领,与赵匡胤友善,赵匡胤发动兵变,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投靠赵匡胤,还有人主动帮助赵匡胤发动兵变。
    赵匡胤集结的名将达到了几十人,准备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有一支宋军的将领,体型魁梧,脸上有刺青,气势雄壮,来到赵匡胤前方:“末将狄青,拜见陛下!”
    “很好,宋国有你如此这般良将,实在难得。”
    赵匡胤对这员新招揽的武将,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场武将之中,也就狄青的武力,能够与他赵匡胤一拼。
    王全斌、石守信、慕容延钊等武将,目光纷纷落在狄青身上。
    赵匡胤很重视这员武将,而且狄青也确实能打,不少猛将都被狄青击败。
    赵匡胤连刚刚招募不久的狄青都派上阵,说明大梁城确实难以攻克。
    狄青没有因为赵匡胤的重用还有成为众多宋军武将的焦点而动容,相反,狄青投靠赵匡胤不久之后,这才得知自己曾经的上级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
    范仲淹对狄青有恩,也就是说,狄青将来要与恩人范仲淹决一死战。
    如果提前得知范仲淹在夏军,狄青还真未必会投靠赵匡胤。
    狄青心情沉重。
    “待各部兵马完成集结,一鼓作气,攻破大梁!”
    赵匡胤集结名将重兵,志在必得。
    大梁城上,李绩与薛仁贵、契苾何力等武将,观望宋军的军势。
    宋军的数量增加了至少十万,旌旗延绵数十里,声势震天动地。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据夜不收冒死得到的消息,慕容延钊、王全斌、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领十多万宋军,与赵匡胤会师于大梁城下。如此一来,我们要面对的宋军,至少二十万。”
    李绩手中有八万夏军,在之前的守城战,折损两万人,还剩下六万兵马。
    李绩需要以少胜多,守住大梁。
    柴荣听说这些武将的姓名,大多数是熟人,他曾经的部下,良久不言。
    “我们这里,还有最后的手段。”
    李绩看向柴荣,想必柴荣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一旦柴荣表明周世宗的身份,宋军必定动摇。
    柴荣心领神会,回应李绩:“但我们的兵马,还不足够,即使我表明身份,也无法全歼宋军。”
    “请求主公尽快攻破宛城,然后分派一支兵马,前来与我们汇合。如此一来,宋军必败。”
    李绩明白柴荣的想法,于是派出夜不收,向张华求援。
    薛仁贵指向城下的宋军:“宋军要攻城了。”
    “准备战斗!”
    随着李绩一声令下,城内武将和士卒,登上城墙和箭塔、弩炮台,全力死守大梁。
    “赵匡胤如果倾尽全力,那么确实难以防守。”
    林仁肇握着出现裂痕的伏虎棍,傲视下方宋军,如临大敌。
    赵匡胤动用二十多万宋军,倾尽全力而来,黑云压城,这次守城,更加艰难。
    宋军营地,一队队宋军兵马出营,无数攻城塔、云梯车、冲撞车、楯车、投石车林立,宋军组成万人方阵、千人方阵,从城北到城南,尽是漫山遍野的宋军。
    数十员名将、几百名小校出阵,给予守军前所未有的压力。
    狄青率领一个万人方阵,负责进攻城南。
    狄青戴上青铜面具,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神,披头散发,即将投入大战。
    一员宋军武将,统帅种家军,对狄青说道:“狄青,我听说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如今在守阳翟。”
    狄青淡然回应:“种世衡,你的后代种师道、种师中,也在为夏军效力。”
    如果种家军的种师道、种师中在此,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种世衡,正是他们的老祖宗,创建种家军的第一代主将种世衡!
    狄青、种世衡,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期间,都是范仲淹的部下,得到范仲淹提拔。
    范仲淹、种师道、种师中投靠了张华,而狄青、种世衡因为出生在中原,投靠了宋太祖赵匡胤。
    现在两个人心情复杂。
    他们要与曾经的上级,甚至是自己的后代为敌。
    种世衡说道:“可以与自己的后代交手,得知他们也是名将,没有丢我们种家军的脸面,也是一件幸事。至于胜负,并不重要。”
    “开始攻城了。”
    狄青已经听到宋军要求各部进攻的战鼓声,杀气暴涨。
    各路宋军以大梁城为中心,快速汇聚而来,像是一群蚂蚁,吞噬中间的蛋糕。
    宛城,另外一场攻城战正在进行——二十万夏军对北齐军形成合围之后,开始猛攻这座城池!
    张华与赵匡胤争分夺秒,想要尽快拿下战略据点。
    夏军堆土成山,张华带着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等谋士,登上城外的土山,窥视城内守军的虚实。
    “几位军师,你们已经观察守军虚实多时,可有良策破城?”
    “可派出大部分兵力进攻宛城的西南城墙,以少数精锐绕到宛城的东北,此乃声东击西之计。”
    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商议一番,献上声东击西之计。
    “那么,依计行事。”
    张华推演一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出现在宛城战场,向张华禀报:“留守夏城的韩非遣人来报,兵家亚圣吴起出现在夏城,击退进犯夏城的曹操两万余人。”
    “兵家亚圣吴起?!”
    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等谋士头皮发麻,这般大人物,竟然出现在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