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四章百万大迁徙
    前敌元帅府,即御敌之幕府也,乃是为了尽快的处理军事而筹备的机构,一如满清的军机处。
    还有抗日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帅部,苏联对抗德国而成立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日本的大本营等等。
    权力大,效率高,决断快,这是它的优点。
    同样,军机处这种临时机构,短时间内还行,都是长期保持,就是形成垄断,从而影响权力构成。
    当幼主临朝时,军机处就会失灵,政府没有了决断,失去大脑。
    从权力构成来看,慈禧的上位,是偶然,也是必然。
    这也是内阁的相较而言的优势。
    元帅府一经组建,内阁三人加入其中,兵部、五军都督府,参谋司,户部,工部,兵部等部门加入其中。
    也就是说,这些人需要随时待命,轮班轮值,皇帝一经发令,必须要去执行,即口出即行。
    没有了内阁的讨论,也没了所谓的廷议,可谓是迅速而又直接。
    第一日,元帅府就达成了数十道军令。
    首先,以李经武坐镇淮安,统兵五万, 驻守运河;白旺、王光恩、闫国超、赵光远等, 分驻各地, 层层以守。
    再后,户部以运河为节点,分设粮仓, 每日所储不过三日之粮,以防满清夺取。
    一些如铠甲辎重, 粮草弹药等, 也参谋司的统筹下, 迅速调派而去。
    而在内阁的安排,淮北地区的百姓, 开始了大迁徙。
    即,从淮安府百姓迁徙入凤阳府境内,扬州府百姓, 迁入庐州、滁州一带。
    凤阳不用说, 在张献忠火烧中都时, 城内的富户都被掳掠干净, 百姓也跟着跑了,人口十失之五六。
    再加上刘泽清、高杰、刘良佐等人的暴政, 百姓逃亡不可胜数。
    所以,迁徙的基础上有的,
    而淮安百姓呢, 也乐意西去。
    无他,实在是黄河夺淮, 让昔日的淮河两岸多为盐碱地,泥沙又多, 富饶的淮海平原随之落寞。
    能去凤阳,成为中都百姓, 许多人还是乐意的,但破家值万钱,依依不舍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封建铁拳就开始表演了。
    于是,呈现在李定国眼前的,就是连绵不绝地骡马队伍,以及大量的船只。
    “啪,快些,老头子找死!”
    路边,踉跄的队伍中,一名老者有气无力地坐下,随即就被紧盯着的衙役看到,直接就是一鞭子。
    李定国见之,眉头一皱,马蹄一展,贴近其身,对着衙役就是一鞭子。
    “啪,尊老爱幼,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衙役连滚带爬,忙不迭叩首,额头发青。
    “若有下次,绝不饶你,滚吧!”李定国摆摆手,挥舞的马鞭,缓缓落下。
    “老丈,慢些,这些银子你且拿着。”
    李定国想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却只是几枚银圆。
    “多谢军爷, 多谢军爷, 这是?”
    老人厚着脸皮收下, 确定一块块的圆扁的东西, 看着像银子,但却不是银子的样式。
    听到这话,李定国笑道:“这是银圆,一块能值一两白银,且收下吧!”
    说着,他不再理会老人的神情,跨马而走,沿着运河不断地张望着。
    这时,身后的高一功也跑过来,开口道:“不过区区一贱吏,宰了又如何,出口恶气也值当。”
    “话虽如此,但人家也是尽职罢了。”
    李定国脸色淡然,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他的目光直接聚集在运河上。
    曾经拥挤的运河,如今没了漕运,南北中断,显得格外的宽敞。
    所以,北上的军船走右边,南下的民船走左边,各安其位,显得井井有条,就算是有了堵塞,巡逻船也会介入安排。
    “尽职?他是在欺凌百姓!!!”
    高一功却不服了,咬着牙,双眼喷着怒火。
    他觉得,李定国肯定是被人换魂了。
    “石壕吏知道吗?”李定国目不转睛地盯着运河。
    “甚东西?”高一功皱眉。
    “就像是这个衙役一样,虽然手段过了些,但到底是为朝廷办事,罪不至死。”
    李定国轻声道:“若是矫正过枉,怕是底下人都不敢做事了,怎么催粮征税?”
    “那他们迁徙百姓,让人背井离乡,总归是不好吧!”
    高一功听不太懂,但依旧不肯罢休。
    “让他们离开淮安府,总好过被满清劫掠屠杀。”
    这一点,李定国看得很清楚,明廷这是在坚壁清野,就算打不过满清,也得耗死他们。
    高一功摆了摆手,无奈嘟囔道:“算你的理由多。”
    “高兄,打仗与治理百姓,终究是不一样的,差距甚多,不能全凭喜好来做事。”
    李定国扭过头,望着高一功道:“虽然只有我不想为绍武皇帝说话,但却不得不言语,其还算是个合格的皇帝,至少不是昏君。”
    “我知道,不然老子早跑了。”
    高一功扭过头,骑着马离去:“南京那成船的牛、犁,我又不是看不见……”
    李定国摇摇头,如蚁群般的百姓,在这乱世之中才是最可怜的。
    不过,这满清,该如何去打呢?
    跟随张献忠数年,他甚至没有见过满清那所谓的八旗兵,而皇帝为何对他如此信任?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淮安城中,李经武不断地处理百姓迁徙问题,农村几乎为之一空,城池之中也走了六七成。
    索性运河便捷,省了不少功夫。
    不过,刚放松一些,皇帝就给他出了难题。
    调派三千战马,与李定国、高一功组建骑兵。
    “匪夷所思!”
    李经武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这件事非常荒唐。
    李定国是张献忠义子,高一功是李自成小舅子,俘虏后归降,竟然直接编入了京营。
    让人难以置信。
    “卑职见过统制!”
    李定国、高一功单膝跪地。
    “既然是陛下派来了,不管你们之前如此,日后若是不听话,一律军法从事。”
    “是!”
    “战马已经准备妥当,你们自己去取吧!”
    李经武满脸的心疼。
    骑兵营因为高杰之故,收获了上万匹战马,从而扩编到一万五千人,一人双马,也不会三万多些。
    舍了三千,战马就吃紧了。
    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李经武叹道:“希望你们不要让陛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