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一路前行,进入襄阳
    第64章:一路前行,进入襄阳
    “而且,香菱姐你恐怕马上就要忙碌起来了!”邵暮语笑道。
    柳香菱一愣,随即问道:“是妹妹有什么事情需要姐姐帮忙吗?妹妹尽管说!”
    邵暮语摇摇头,“姐姐可不是帮我的忙!你家夫君与我合作的仙露生意,可是占着一半的份额。现在,每个月仙露足可以售卖出数十万两银钱,你家夫君甩手不管,难道姐姐也要欺负暮语,让暮语一个人忙活吗?”
    柳香菱闻言,眸子中不由得再度出现一丝柔和!想当初,自家夫君做出来的第一份仙露,便是给了自己。只是不知道,这仙露竟然是如此大的生意!一个月数十万两银钱,而且几乎毫无成本,这样的买卖若是传出去,不知道要吓死多少人。
    她并未推拒,而是点头应承了下来。
    赚多少银两无所谓,可这既然是夫君的生意,她自然要出力。更不要说,这份生意中,还包含着夫君对自己浓浓的情谊。
    天色将晚,昏迷中的竹儿丫头也醒了过来。小竹儿当然认识邵暮语,与云儿丫头更是关系极好,一时间,哭闹和欢喜连成一片!
    山阴距离襄阳足有两三千里之遥!沈堂等人并无马匹代步,一路行过去,即便是顺利,恐怕也至少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且,行路间,沈堂不由得庆幸同意程玉虎、陆风等人跟随。否则的话,自己一头雾水走出,鬼知道会遭遇些什么!
    五十余人的队伍并不算小。为了避免引来麻烦,在陆风的建议下,他们在萧山县买了十余辆大车,采买了一些布匹之类,装作商贩,一路向着西北襄阳的方向而去。
    好在宋朝虽然也有路引制度,但是现在几乎已经是一纸空文!否则沈堂一行人,恐怕刚出山阴,就要打道回府了。
    一路之上,除了赶路之外,便是程玉虎对沈堂讲述现在大宋的状况,以及北地的情况。
    与沈堂理解的有些偏差的是,除了正常的州府之外,大宋有些州府竟是直接施行类似于军管的制度。比如临安之北的广德,便是广德军为首,比如襄阳的烈日军!
    在这些州府中,虽然也有着州府的制度,但大权却是大多掌控在地方军手中。
    除了这些地方军之外,便是各路边军!
    现在的大宋几乎是豺狼环视!北有金、西夏这两个宿敌!西有大理、吐蕃诸部!南有越李、琉球。东有高丽、日本。
    这些边军,大多是为了防备这些豺狼侵扰。只不过,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却是要另说。
    当然,最为重要的便是禁军!
    大宋朝的禁军理应是国家最强的军队,可现在堂堂四十万禁军,不要说北伐复国,就算是出征都是败多胜少,比之边军也远有不如!
    这也是为什么,南宋的中兴四将,除了一个刘世光之外,几乎都算是地方军出身的缘故!
    除了正规军,北地义军多如牛毛,各地占山为王的土霸王更是数不胜数。书中所记载的宋江、方腊之辈,也只不过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总之,按照程玉虎的话来说,与安静的江南山阴相比,北地便是一个地狱熔炉!哪怕不提两国交锋,想要存活下去也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强悍的手段!否则的话,恐怕直接便会被不知道哪一伙强人直接吞掉!
    对于程玉虎的话,沈堂没有半点怀疑!江南虽祥和,可北方却是乱世!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没有力量和手段的确难以存活。
    沈堂一行人从山阴县一路向西北,路经徽州、池州、蓟州、鄂州,而后踏足汉阳、复州之后,转道向北,终于进入到了京西南路的地界!
    “玉虎兄,前方是哪一座城池?”沈堂指着前方一座古旧的城池问道。
    “那便是郢州城了,从郢州往北一千五百里,便可以到襄阳府!”程玉虎答道。
    “好,让滕武进城采买一些吃食,我们不进城继续前行,争取十日内赶到襄阳城!”沈堂振声说道。
    虽然有一批大车,但是却并不能提升他们什么速度!毕竟几头驴子,如何也比不得马匹。这倒不是沈堂舍不得出钱买马,实在是想要买马太过困难!不要说坊间的市场,哪怕是在军中,马匹也是稀罕之物,又怎么会有马匹让他们来买?
    滕武带着几人买了些吃食,很快赶上了车队,一行人便是继续浩浩荡荡向前,朝着襄阳进发。
    而沈堂,自然想不到,他日思夜想的柳香菱,此刻便就在距离他数十里之外!甚至,若沈堂放眼眺望,已经能够看到那远远矗立着的三尖山。只可惜,这一次错过却是让两人的相会推迟了足足数月之久!
    沿着平缓的枣水河向北,三天行了约莫五百里,沈堂等人便是踏进了襄阳府之地!
    进入襄阳府,沈堂第一次感觉到了程玉虎口中的荒芜以及冷清!一眼望去,很少能够见到村落,更不要说有什么城池耸立。宽直的官道之上,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影。即便是偶有几个商队错身而过,也能清晰的看到他们眼中的防备甚至敌意,根本不会有搭讪的人。
    “襄阳府实际上还算好!”程玉虎在一旁叹息着说道,“襄阳府再往北,便是光化。可整个光化之地与邓州毗邻,几乎时常与金军交战。那里除了光化军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百姓,只要能走的,早已经南迁。剩下的,不是等死,便是实在无处可去……”
    “那些朝中高官,天天想着讲和、讲和!可他们何时见过赤地千里、百姓民不聊生的模样?或者,在他们眼中,只要有他们的风花雪月便够了,至于百姓的生死,也许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与北地的讲和还少么?岁贡、岁币更是源源不断的送出去,可是,那些金人什么时候对大宋仁慈过?在那些金人看来,大宋只是一头猪,想吃随时可以吃一口,不想吃就先任他自己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