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9章 长风破浪
    第239章 长风破浪
    陈宫和郭嘉的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孙策攻庐江,果然不是为了要进攻江夏,而是直接便奔九江而来。
    袁术大惊,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汉后将军,引以为傲的四世三公家世,皆不能对其产生任何实力加成。
    袁术命各县征集兵马粮秣, 率十万大军阻击孙策。
    不仅如此,他还采取长史杨弘之策,命人向梁郡送来一封书信,对之前之事求得谅解,请刘云不要攻其后路。
    刘云欣然应允,言唇亡齿寒, 给袁术加油打气,做起了啦啦队。
    袁术大将纪灵往南屯合肥,袁术自领大军屯历阳, 以阻挡孙策来袭。
    孙策也好,袁术也罢,他们这种军阀有一个与刘云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打下的地盘,直接安抚各族世家,然后在各家的支持之下,无需再分心管理。
    各地也是一样,一个诸侯打过来,就跟这个诸侯,另一个又打过来,又跟另一个,大家都相安无事。
    所以孙策占领庐江郡后,便在本地调集粮草,继续向合肥进发。
    纪灵于合肥阻住孙策去路,双方大战两月,孙策不能破纪灵。
    此时已然进入六月底,天气过于炎热, 双方军中中暑者甚众, 孙策暂时退兵,驻扎于巢湖边上的居巢避暑。
    居巢军营,周瑜建议孙策道:“袁公路军尽屯于历阳与合肥,广陵空虚,不如去信梁郡,联合刘云,请其攻袁术后路广陵郡,如此一来,袁公路必分兵回援,那时可一举而定。”
    孙策道:“如此,岂非要与刘云共分扬州二郡?”
    周瑜笑道:“伯符无需担心,那刘云必不会抢夺九江,至于广陵,其最多也便控制水域三县。此时若伯符不请,他便坐山观虎斗,消耗我二家实力。待其稳定了汝南与下邳,那时便会南下与伯符争夺广陵与九江。”
    “我可去信,但若其不应而出兵,只是不理,却该如何是好?”
    “不会,伯符去信,其必会应。此时北方袁绍逼迫公孙瓒甚紧,一旦易京陷落,袁绍平定幽州,便必然南下。那时,刘云必帮曹操抗袁绍,若非如此,则被袁绍一举而灭。如此形势,他必然要与主公交好。”
    “便依公瑾之计,我便自去写信,遣使去往豫州。”
    ~~
    海西。
    鹰嘴岩下,刀鱼湾。
    一个新船坞早已然落成,而近日这里,不仅仅是下邳太守陈宫、水军大都督周泰、下邳守将张辽都到了,刘云也亲自出现在此。
    今天是六轮明轮下水的日子,但现在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六轮明轮,长二十丈,宽六丈,有三组明轮,甲板上有建筑三层,甲板下还有一层。
    这一艘船,按照刘云的计算,应该能够载货两三千吨,唯一的问题就是,光是开船的船员,都要二百余人。
    刘云之前想把船坞设在薛州那个小岛,结果最后因为造船的物资不好运输,所以放弃了。
    这船用的木料,有的几十米长,运输极其麻烦。
    这一艘大船,是整个梁郡官学工科数年的研究成果大成集合,可以碾压这个时代。
    刘云没有参与设计,仅仅依靠土著的力量,竟然完成了。
    站在大船的甲板上,刘云感觉到大海的风浪小了许多。其实不是风浪小了,是一般的一两米高的浪,根本就不会撼动这艘船。
    除非是遇到大风暴,要不然这艘船是很稳的。
    周泰激动的一拍船舷道:“若此船于水军服役,岂非等于一艘江中堡垒,战无不胜!”
    “幼平别激动,下一艘船,便是专门为你水军打造,作为你的指挥船。至于这艘,我早有安排,便是要李维海的商务校尉部先行使用。”
    现在刘云已经把商科升级为商务校尉部,属豫州刺史部的州级行政单位。
    “多谢主公!”
    不远处,李维海激动的接过话头。
    “主公,商务部此次出海远航的人员,属下已然拟定,便等主公用印。还有,大都督你可得给这艘船配些得力的水军,以防途中发生意外也好应对。”
    “不就一千水军吗,你自去选!”周泰有些不情不愿。
    “好了,下一艘估摸着也就两个月而已。不过今岁,恐怕就只能出这两艘了,现如今我难以弄到铁矿,没有足够的钢铁,此种大船,往后打造便得慢慢积累。这艘,咱们得起个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叫长风号吧,下一艘入你军中,便名破浪号!”刘云直接给这艘船起名长风号,而下一艘便是破浪号。
    陈宫这时走过来道:“好!此名极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公好豪气。主公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是否还会有云帆号和沧海号?”
    “必须要有,那是明岁之事。”
    刘云记得,东吴所造的楼船如“飞云“、“盖海“等,皆有五层,可载3000名士兵,但数量也不多,仅仅几艘。自己这长风号,比起楼船来,运载量只大不小,运载三千士兵,再运个几千石粮食没问题,如果全部运粮,估计可以运几十万石,也就是两三千吨。
    想到这里,刘云忽然问李维海道:“维海,孙家水军船坞的情况,你打听的如何?”
    “据南方商人所言,孙家目下有两个船坞,一个在钱塘、一个在柴桑。钱塘船坞了解比较少,不过据说到现在为止,未曾出一艘船,至于柴桑的船坞,则以生产艨艟为主。人数足有二三千,长江渔船民船,皆出自于此。柴桑也偶尔出楼船,用于水军,与我们的明轮船大小不相上下。”
    “钱塘船坞,出现多久了?为何一艘船也未曾得出?”
    “已有两岁之久!”
    刘云心中一惊,两年时间,在憋大招呐?
    不出意外,在打造大型楼船。
    小型楼船,这还好说,自古有之。如果是大型楼船,那就恐怖了,刘云感觉,自己似乎一直都在默默跟孙坚搞着水上军备竞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