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
    “哦?倘若如何?”
    子产听得李然欲言又止,显然是话里有话,便是立即追问道。
    而李然得了子产授意,便来了几分胆气,继续是往下说道:
    “倘若卫国因此而激起民变,民众掠粮,那么试想一下,卫国的公室又当如何自处?是替祭氏讨还公道?亦或是就事论事,前来质问郑国?所以,此等看似有利之事,或许到头来,竟是个名利两空之局啊!”
    李然此言一出,却是将子产和祭先一下都说懵了。
    很显然,他们谁都没往这方面考虑过。而如果真的到了那地步,卫国公室那是自然绝不会帮着祭氏“讨还公道”的。
    而且,最要命的是,无论祭家这一批粮食定价几何,卫国民众总有吃不起的。那到时候这批人聚众闹事,对祭氏而言,的确是可以预见得到的窘境。
    到头来,这个屎盆子不还得是祭氏自己兜着?
    “况且,再说这大义,郑国黎民是人,卫国黎民那也是人。将心比心,若是受灾之国乃是郑国,郑国又该当如何看待此等的行为?此等行为,与屠戮黎民又有何异?”
    确实如此,卫国大灾遍及全境,祭氏运粮贩卖,此举无异于趁火打劫。而最关键的乃是,祭氏此番所劫,并非区区钱财,而是卫国百姓的性命。
    李然实在没有当“圣母”的心,他觉得自己也不配。
    可今日被孙武一番话惊醒之后,他的那种正义感,便是油然而生。
    他自是无法坐视,更无法忍受祭氏这等高举镰刀却满口正义之辞的虚伪。
    所谓人命关天,什么是底线?人命就是底线。
    这年头,这些个庶民的性命,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或许真的是不值一提,可在李然眼中却不是这般。
    就连当初他让孙武前去莒邾领兵时,都曾再三写信叮嘱孙武,上兵伐谋,务必要减少死伤,不可视士卒的性命如同草芥。
    对待战争尚且如此,遑论对待天灾?
    而他的这一番话说完,子产的脸上已是愕然,旋即又陷入沉默之中。
    事实上,子产在郑国,也真可谓是爱民如子了。
    如若不然,也不会执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锐意改革,拿那些个手握大量田地的权贵与豪强们开刀。
    可是在子产的潜意识中,却还是不能做到推己及人,将卫国的黎民也当作他郑国的黎民来对待。
    国与国之间的隔阂与间隙难道就如此的明显么?卫国人与郑国人的区别难道就如此之大么?
    并不是。
    当子产就着李然的思路,自省一番后便立即发现,此前确是自己的心思,有那么一些“不正”。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归结于当下分封治世所带来的根本上的局限性。
    天子关心全天下的黎民,而各诸侯却只需要关心自己范围内的黎民。至于卿大夫,更只需要管理好自己家族即可。倘若既不是天子,又不是诸侯卿大夫,只是个平头百姓呢?那就只管好自己就行了。
    而这,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外如是。
    子产作为局内之人,若无旁人指点,自然是看不透这一点的。因为他无法跳脱出来,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人类的历史文明。
    而子产之所以陷入了沉默,乃是因为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反驳李然。
    而且,他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点,甚至在细细品味李然这一番话后,他还觉得李然说得甚是有理。
    “放肆!当着大夫之面,你岂敢如此!”
    “老夫运粮前去贩卖,乃是一番好意!岂是屠戮之举!”
    祭先恼羞成怒,顿时拍案而起,两条黑白相间的眉毛不停抖动,显然已是气极。
    然而李然却只淡淡道:
    “若此番祭氏运粮前去卫国,即便是一切顺利,得以高出市价之价格贩卖,届时卫国若仍然有人不能果腹,只能眼睁睁看着近前的粮食而坐以待毙。试问老宗主,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残忍的杀人诛心之手段么?”
    “然非卫人,亦非郑人,却实不忍千万百姓如此惨死,也不忍见祭氏背负如此骂名。今日斗胆请老宗弃贩卖粮食,主动捐献于卫国,以此为祭氏百年门楣嗣继光辉。”
    此言一出,祭先当即愣在了原地,一动不动,双目圆睁,紧紧的盯着李然。
    若说李然前面说的那些大道理都不过是陪衬的话,那么李然最后一句则是点睛之笔。
    此番运到卫国贩卖的粮食值几个钱?
    对于他祭氏而言,这点钱有算得了什么?
    真正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祭氏的名声,祭氏百年传承的光辉门楣!
    要知道当年祭仲事三朝郑国君侯,所依靠的可不就是大义?想当年祭氏门楣光辉威严,更是无人敢直视!
    而今不过一两百年过去,祭氏难道便已经沦落到发灾难财的地步了?便已经沦落到趁火打劫的地步了吗?便已经沦落到遭天下人唾弃的地步了?
    他祭先支撑着祭氏摇摇晃晃走过数十载春秋,所为的乃是什么?不正是祭氏流传百年的声誉?
    若经此一事,祭氏数百年声誉尽皆毁于他之手,他还有何面目去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未来的子孙又会以何等的模样看待于他?
    唯利是图乃是商贾本性,可保家守业也是他祭先义不容辞的本分。
    为了这些许小钱而置大义于不顾,实属不该啊。
    想到此处,祭先一时像泄气的皮球,整个人都一下子软了下来。
    他这才意识到李然刚才话里所言,竟都是为祭氏一族着想。而他自己却仍是顽固的以为李然乃是对祭氏有所图谋。
    而此时的子产看到一时无话可说的祭先,也知道李然刚才的一番话已经是震醒了他,当即示意祭先先行坐下。
    而后他才继续是与他安慰言道:
    “子明所言,甚为有理。祭老啊,此事还须三思啊。”
    “祭氏声名享誉天下,若因此事而致祭氏声名受损,蒙以尘垢,岂非得不偿失?卫国百姓挣扎于水火之中,我等却以利取之,确是无道啊…”
    话到此处,子产一声长叹,显得有些自责。
    毕竟这件事他也早知道,可是却没能如李然一般看得这般通透,险些就让祭氏运着粮食去卫国贩卖了。
    若当真如此,那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他郑国宗室?
    “大夫......”
    祭先的话刚刚出口,便被子产摆手制止了,总归还是要给祭先一个台阶下的。
    只听子产道:
    “依侨愚见,祭老便依子明所言,此次运送卫国的粮食,尽皆捐出。勿使卫国上下以为我郑国之人乃是贪图钱财而不知大义之辈。”
    此言甚为铿锵,坚定不移,祭先听之,当即拱手而应。
    “今日之事,多亏了子明,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若非子明之言振聋发聩,只怕我郑国日后再无颜面对天下之人啊。”
    “子明先生,确是高义!”
    子产起身,恭敬肃然的朝着李然拱手一揖。
    李然急忙将之扶起,并道:
    “大夫言重了。”
    “然深受祭老宗主与大夫恩惠,岂能不知回报?然实不忍见祭氏与郑国声名受损,这才口出狂言。若有不周之处,还请子产大夫与祭老宗主见谅海涵。”
    李然说罢,又是躬身而礼,也算是给祭先赔了罪。
    此时的祭先已然是反应了过来,见状顿觉面皮滚烫,忙不迭的道:
    “老夫惭愧,竟差点致家国蒙羞…该请见谅的乃是老夫啊。”
    说着,他的脸上满是愧疚之色,一瞬之间似又老了几岁,颓然而坐,叹息不已。
    子产适时出声打了个圆场道:
    “祭老也不必过于自责,所谓在商言商,祭老所谋其实也并无不妥。只是子明之见更是高瞻远瞩,不由令人信服。”
    这话算是对李然极高的评价了。
    然而李然却并未应声,而是又朝着祭先询问道:
    “不过…然尚有一事不明。敢问祭老宗主,此次运粮前去卫国贩卖的筹划,当真是您的主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