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章 龙山寨
    第17章 龙山寨
    莒县城东部山脉纵横,绵延数十里,呈东高西低的姿态。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山西土地不受海风侵袭土地肥沃,但是近些年因旱情,百姓日子过得比较苦。
    山东二十里就是涛雒盐场所在地,盐户多达三千余家,有一些是因为旱灾逃难而来的灾民。
    赵泓接到官诰时,原本还有些懵逼,以为需要他去诸城当差。
    但看了李文仲的书信后,才放下心来,信中没有一点傲慢之情,有的尽是谆谆教诲,让其再接再厉建立新功,并让其配合好冯平章的公务,最后是命他在龙山建立山寨,密州郡府会拨银千两供他建寨使用,不足之处可以向冯平章冯大人讨要。
    信中内容让赵泓喜出望外,龙山寨建成后他的自由度就要高很多,就像花荣那般,自己还没有文官压制,更加的自由,等同于密州东南军事大权都在他手里,还掌握住日照镇的出海口。
    出海口可是海外贸易往来重要关卡,这等于把一个价值万金的钱袋子交给了赵泓。
    接到官诰后,不缺钱的赵泓就立即带人赶往龙山实地考察,选取他要建设官寨的地方。
    龙山山头在群山中部,山下就是莒县通往海边的官道。
    赵泓以龙山为标点,向西南三四里规划建设龙山寨。
    在他的规划中,山寨依官道为东西中心轴而建设,东西南北占地约四千五百亩。
    龙山下的工地上,已经搭盖起不少的木棚,从县城征调的百姓聚集了大约三千多人。
    在营地东北角,是一座新建起的砖窑,窑下炉膛内木柴熊熊燃烧着。
    赵泓与闻焕章站在窑口前目不转睛的看着砖窑。
    营地一直在有序的建设着,周崇、吴飞也因曹王寨渡口一役升了都头,还是在赵泓手下听命,吴飞被留在了县城,而周崇就被赵泓安排监工龙山寨建设。
    而赵泓和闻焕章为何守着砖窑,这还要从他们那次交谈说起。
    闻焕章自报姓名后,赵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水浒传》一书,有三位草根谋士分外出彩。
    第一位,当然是手段狠辣且心思缜密的‘智多星’吴用了。
    第二位,是方腊的右丞相娄敏中,此人文武双全,虽然水浒传中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赵泓看来,此人谋略也算是中上之选。
    第三位,就是闻焕章,虽在乡野,但是名震京师,因不喜阿谀奉承,就隐居乡间教授孩童为乐,与太尉宿元景是幼时同窗,受上党节度使徐京举荐,被朝廷拜为征讨梁山参谋,蔡京都亲自宴请他,可计谋不被高俅接纳,导致征讨失败被擒,帮助宋江引荐宿元景后,从此没了消息。
    这样一个大能,出现在他身边,赵泓又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俗语云“一个好汉三个帮。”
    虽然他目前没有造反称霸的野心,但面临即将到来的乱世不做足准备,那与自取灭亡有何两样?
    可闻焕章不是段景住,只是简简单单的谶语,可别想留住这种聪明人。
    以赵泓此刻的文武成就,确实让对方叹为观止,可人家只是简单一句‘统帅之才’对付过去。
    赵泓很想问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其折服。
    他思索一会后,还是忍住了这个想法,因为这句话一出口,等同于自己想要谋反。
    一个九品武官开口闭口谋反,确实有些可笑。
    那就想个办法留住他!
    才有了今日这个围观窑炉的场面。
    烧砖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从远古时期就有烧秦砖汉瓦一说,但是这个秦代表的是青砖,烧制成本还是很高的,百姓建造房屋为了节省成本都是用夯土,像城墙也是内部夯土外部贴砖,就是为了节省造价。
    红砖是开放港口贸易之后,由欧洲一些国家传入,在华夏大行其道还是六七八十年代,因为它成本低制作方便。(据考古发现,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就有红砖出现。)
    这次砖窑内有五千多块砖坯,一次烧制大量砖坯,对青砖来说绝不可能。
    而且烧制红砖从制模、到混合黏土、页岩、煤矸石,然后打模、晾干,最终进入砖窑烧制,完成后风冷降温成砖。
    煤炭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用来锻冶铜铁,汉唐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就好比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
    宋朝,煤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更加可以使用焦炭冶金,这是冶金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比欧洲要早几百年。
    所以,赵泓算是降生在一个技术更迭的时代,一些东西直接借鉴就行,如果再让他自己去挖煤炼焦,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烧砖不用煤炭,这是有原因的,砖窑热量只需要九百度,木柴就可以轻松应对,而且也等于清理场地,没看到建造山寨,从整棵树木裁掉的枝杈已经堆满了足球场大小的地方。
    为了快速建造龙山寨外墙,周崇建议还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先把规划地挖一圈一米深得土坑,然后砍伐树木,成排的埋进坑内,再用荆条捆绑树木,每根树木都要四米高的直材才合格,最后紧贴栅栏种上带刺的金刚藤,它能攀附在栅栏上,对其起到防护作用。
    这个建议,赵泓也赞成,木材山中很多,先作为初级阶段防御性设施还不错,至少不用担心野兽的袭击。
    窑工一声号子,众人立即给砖窑炉膛降温,等彻底熄灭后。
    赵泓让一直站在身边的闻焕章走远点,他用手里的熟铜棍把黄土封堵的对流气口一棒敲开。
    一股热浪夹杂着难闻的异味扑面而来,他知道这味道有毒,急忙闪身避开。
    闻焕章和窑工听从安排,离得远远的,窑内高温产生的有害气体容易致病。
    空气降温需要一定的时间,众人虽然有些迫不及待,一名窑工看到窑口已经没有雾气出来。
    就从窑口看向里面,等适应了里面光线后,窑工大喜道:“指挥大人,成了,成了,您快看,一排排的红砖,真是漂亮。”
    听闻他的呼声,一些人都凑近窑口向里看,确实看到整齐的砖坯都变成了红色成砖。
    赵泓对于这一点还是很自信的,他所期盼的不是这些红砖,而是炉膛上方那些铁锅内的材料。
    又等了一会,窑工把另外几个窑口也都打开,小心翼翼的进到里面,试探着里面的温度,垫着毡布把铁锅端了出来。
    看到锅内凝结的硬块,赵泓一脸的兴奋,对着闻焕章挑了挑眉。
    这就是他要给对方的惊喜,一个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东西,简易版‘水泥’。
    亲自端起铁锅,来到不远处的石磨前,这也是为了研发水泥特地让石匠打造的大磨盘,没有七八个人根本推不动。
    当然这对于赵泓这个变态来说不算什么。
    把凝固好的熟料从锅内倒在磨盘上,赵泓先用铜棍敲碎成小块,然后用力推着上千斤的石碾,在磨盘上用力的碾压着。
    一圈、两圈...,直到研磨成细粉,他才用铁锅收集起来。
    灰不拉几的颜色,让赵泓激动不已,看来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闻焕章一脸惊奇的问道:“这就是你所说的利国神器?我怎么看着不咋样,用青石捣碎不也这个样?”
    赵泓立马送了对方一个白眼,这简直是对科学的不尊重,都懒得搭理他,端着铁锅走向早已经设置好的实验场地。
    河沙,青石子,一桶河水,半米见方的木盒子。
    把沙子与水泥用水搅合后,再加上石子拌匀,直接倒进木盒子里。
    不是很满,但也有个七八十的载量,弄好后,赵泓就洗洗手不在管它了。
    闻焕章虽然时不时的打击对方一下,可他每一步都看得很仔细,见此问道:“这就行了吗?”
    赵泓微微一笑道:“行了,扔在这里,今天下午就应该可以了。”
    半天时间,片刻既过,闻焕章急不可耐的赶往木箱。
    这一中午时间,他已经想通了,赵泓为什么会说这种灰不溜秋的东西是利国神器。
    效用如果真的明显,那房屋、河堤、城墙、道路都能用的上。
    从士兵手里借了把朴刀,一阵把木箱砍得稀烂,然而箱子里的泥块几乎没有变样,只有一些碎屑飞起。
    一块混合制成的泥块,用泥粉、沙子、石子居然坚不可破。
    闻焕章兴奋的手舞足蹈,大声道:“奇迹,简直是奇迹。”
    然而,一旁的赵泓眉头皱起,让手下拿来熟铜棍,用力敲在水泥块上。
    虽然只用了三分力,水泥块已经有些裂痕。
    再加一分力,又是一棍,水泥块马上四分五裂。
    场内,所有人都知道赵泓神力无敌,铸造泥块的青石子,就是被他练手一棍敲碎的。
    哗啦啦,所有人都响起了掌声,一是叹服赵泓神力,二是高兴这泥粉居然如此厉害,能够把砂石粘合在一起,像青石一样坚固。
    然而,赵泓却高兴不起来,这水泥的灰号差一些意思。
    原料一样不缺,从炼铁工坊弄来铁渣,黏土、石膏、石灰石都有。
    难道是哪里出了纰漏?
    赵泓围着那堆碎石来回踱步,看到破碎的木箱,一拍额头,恍然大悟。
    高温炼炉,宋朝虽然已经有了焦炭,可它缺少手拉式活塞风箱,这可是跨时代的产物,直接带动了文明的进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