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4章 年轻的信王
    “奋武营真是兵雄马壮呀!难怪林督军要让我单独检阅奋武营。真是展现了大明的威武雄壮之师呀!”还是精于事故的李春烨最先清醒过来,“秦指挥练兵有方,我一定禀报圣上,为你请功。”
    “这……”秦永年也从震撼中醒过来,但他是军人,怎么能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呢?
    “哈哈,秦指挥使不用谦虚。大明军队都如奋武营,何惧建奴的铁骑呀?”李春烨在震撼之余,是打心眼里高兴,大明到处都是腐败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支出污泥而不染的军队。
    “是呀,”林国泰也挤上前来,部下的出彩也让在他尚书大人面前风光了一回,“我一定和尚书大人一道,在圣上面前为你请功。”
    突然,秦永年向前跨出一步,在李春烨的面前跪了下来,“启禀尚书大人,都督大人,这不是属下的功劳,这些士兵也不是属下练的。”
    李春烨愕然:“你是奋武营的指挥使,这些士兵竟然不是你练的?那是谁练的?”
    “是信王殿下。自从殿下来后,整个奋武营面目一新,士兵们的士气,更是直线上升。”秦永年不4,知道自己说出去的话,到底是福是祸,但他是军人,他不管政治上得失,也不知道信王在军中的事会让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信王?他在奋武营?信王殿下才多大年龄?他会练兵?”李春烨怎么也不相信秦永年的话,他死死打量着跪在地上的秦永年。林国泰也不相信,他甚至已经忘了是他亲自将朱由检送到奋武营,交给秦永年的。
    李春烨是真不知道朱由检在奋武营,那天朱由检向朱由校提出要进军营,朱由校让魏忠贤去办,而魏忠贤找的兵部尚书不是李春烨,而是另一位和他关系很铁的兵部尚书崔呈秀。
    大明发展到天启年间,东厂提督魏忠贤,死死压住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又深得朱由校的信任,因此逐渐把持朝政,曾经权倾朝野的东林党,在他的打击下,也是死亡的死亡,致仕的致仕,归隐的归隐。百官要想升迁,就必须走魏忠贤的门路。
    出身于贫困家庭的魏忠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时,不但不手软,还大肆向投靠自己的人索贿。不过,魏忠贤有一样好,就是拿了人家的银子,就一定会给人家办事,他帮人办事的方式,就是大肆升官,但大明的高官就那么多,于是,他想出了独到的办法,就是在同一岗位多放几个人,每个岗位由原来的一人变成多人,又没有一定的准数。这样,岗位上的每个人,都会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位子不保,就会拼命孝敬魏忠贤,然后再从下面拼命地索取,弥补自己的损失。
    就像某些地区的改革,今天打算合并掉几个办公室,算是简政,于是办公室主任们会有一次大规模的争相表忠的机会,目的是保住自己主任的位子;这裁撤的事刚刚完成,明天又说办公室太少,忙不过来,需要增加几个办公室,于是,昨天被裁掉的办公室主任,以及一些办公室副主任,为了能当上新设的办公室主任,又是一次大规模、集中的效忠。
    结果办公室的数量没有任何改变,钱财却完成了一次大的流动。魏忠贤这样捞银子的后果,就是大明的六部,少的有三位尚书,多的有五位尚书,而且还不带副的。兵部目前就有四位尚书。
    “真的是信王殿下。”秦永年是一位忠贞的军人,他忠贞于大明,更忠贞于自己的良心,信王这样年轻的王爷,有这样的训练水平和能力,他不敢贪功,更不忍贪功。
    “信王在哪?”李春烨依然很是疑惑,朱由检好像还未行弱冠之礼,怎么可能待在军营?
    “朱由检见过尚书大人。”朱由检上前一步,向李春烨一拱手,他是王爷,虽然是虚职,却也不能向李春烨行跪拜之礼,那可是有伤皇家脸面的事。
    “老臣参见信王殿下。”李春烨回过神来,立即向朱由检行礼,他感觉今天老是走神,不知道是自己年龄大了,还是见到许多太出乎意料的事。
    朱由检赶紧拦住李春烨:“尚书大人不必客气,这儿是军营,你是兵部尚书,我只是奋武营的参谋。”然后又与林国泰见过礼。
    李春烨这才细细地打量朱由检,年轻,实在是年轻,或者说年幼,可能在军营呆的时间长了,脸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衬的刚毅。
    “殿下什么时间来的军营?老臣怎么不知道?”虽然李春烨已经被朱由检别出心裁的阅兵式感染了,他和秦永年一样,惊叹朱由检的训练方法。
    但朱由检毕竟是王爷,按照大明自成祖朝立下的规矩,皇室成员不得从事任何工作,成年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没有皇帝的诏书,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更不得私自回京。
    现在朱由检还没成年,待在京师,怎么胡闹,只要皇帝不反对,别人也管不着。一旦朱由检成年,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终身不能从事任何工作,特别是与军队的接触。
    以朱由检在奋武营初步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如果将来不去军队带兵,实在是太可惜了,说不定振兴大明的人,就是朱由检。但如果朱由检去军队工作,又不符合大明的定制,如果遭到皇帝的猜忌,对国家、对朱由检人个都未必是好事。
    “我喜欢军队,刚好身子弱,就想来军队锻炼身子,已经禀明了皇兄。奥,还是林大人送我来的奋武营。”朱由检也知道李春烨的担忧,所以直接说明是经过朱由校同意的,林国泰可以证明。既然皇帝不反对,别人又操的哪门子心?即使皇室宗亲造反,也是反对皇帝,和大臣们也没多大关系。只要国家存在,就需要有经验的大臣来协助新皇管理国家。
    林国泰拱了拱手:“早知道信王殿下身怀奇才,臣就直接将殿下留在都督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