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1页
    他留下五万大军,准备断赖瑶回去的后路,再带上十万人准备赶奔京江口,打围击。
    清早,旁边长岭山上的平野关中突然出动大量骑兵,绕过县城,直奔平原。
    许琦、岚柏带着两万从草原调来的骑兵到了,出了平野关直接跟屠娇娘的骑兵会合。
    他们分出两万带出来的战马,交给长郡的郡兵去接应后面掉队的老百姓。
    五万骑兵来到平野县城外排列成军阵,格外嚣张地跟柴绪对峙。
    骑兵攻不了城,但柴绪的大军想要出来冲骑兵军阵,也必定让他们好看。
    最前面的骑兵们都是左手盾,右手长刀,随着许琦和岚拍的令下,他们的手里的长刀拍击着盾牌,发出沉闷的碰撞声响,五万大军一声发出喝声:“威武,威武,威武!”低沉的声音从每一人喉间溢出,汇聚在一起,形成轰鸣,再加上那黑压压的大军带来的压迫感,直叫人胆寒。
    五万大军在平野县城外站了一个时辰,便调头奔向了京江口。
    柴绪没敢追,也没敢趁机攻平野关。
    他要是攻平野关,五万骑兵调头回来攻他后方,能全军覆没。
    五万骑兵赶到京江县。
    南边来的军队飘在江面上,连战吃亏攻不下来,只能等柴绪的大军到。结果柴绪的大军没到,五万骑兵先到了。
    五万骑兵跟京江县城里的军队接上头,赖瑶当即下令撤退。步兵带着辎重物资先行撤离,骑兵拱卫,等把步兵送进去后,又调头去外面接应掉队的迁徙百姓,接上他们后,每个骑兵载一个人,带着他们从长岭关进去。
    长郡出来的兵全撤了,柴绪这才带着大军,进入已经变成空城的京江口,跟南边来的大军接上头,汇聚成三十二万大军。原本有三十五万之数的,但这些日子柴绪折损的一些人手,京江县交战时又折损了一些,就只剩下三十二万了。
    数量众多,但士气其极低迷。
    第204章
    英国公以侍疾为名, 召柴绪回京,任命侄子柴绒为平野大将军,率军五万人镇守平野县, 以抵御骑兵袭击官道, 又任命北卫营营将熊良为平东大将军、任命皇太孙柴复为副将,率军三十万抵御东陵齐国入侵。
    柴绪好不容易才接到粮食物资,有了出征打仗的底气, 正准备一雪前耻, 却接到调他回京的诏令,气得咬牙切齿,却不得不遵从。
    他赶回京中,向英国公请求出战。
    英国公悠悠一叹,告诉柴绪:“这打仗哪有十拿九稳之事,从来拼的都是谁敢打, 谁更不怕死。绪儿, 寸有所短,尺有所长, 比起打仗, 你更擅长谋略。你是太子,将来的皇帝, 懂驭下之道即可。打仗,冲锋陷阵之事,交给那些敢以命相搏的将领们去吧。”
    柴绪张口欲言, 却叫英国公抬手制止。
    英国公道:“东安、清郡这等兵家必争之地已失,长岭山叫沐瑾牢牢握在手中, 我们东西两侧的屏障全都丢了。现如今再无险关、坚城可以依仗, 唯有兵对兵、将对将正面硬碰硬。打赢了, 击退敌人,稳坐京城。打输了,横江断以北的半壁江山全都得丢。”
    他凑近柴绪,声音压得更低:“你若有把握一举击退东陵齐帝,我派你去。可若是你去了,却败了,丢掉半壁江山,你这太子之位都将难保。我只剩下你一个嫡子,可柴氏一族,嫡出的能征善战可堪大任者,并不缺。”
    柴绪凛然。这场仗,他输不起。
    英国公自然得维护好柴绪的脸面,不能给他落下怯战之名,道:“非你不能战,实乃为父病重,需你回京监国,然,我柴家上下尽皆好儿郎,你要侍疾监国,皇太孙愿代父出征,皆因他年幼尚难当重任,故此只作副将。”
    柴绪抱拳,向英国公深深地作了一揖:“劳父皇为儿子操心了。”
    ……
    沐瑾和萧灼华在十月底回到淮郡。
    他回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赖虎把他的东西搬到萧灼华的院子,以后他住萧灼华那里。
    萧灼华和玉嬷嬷齐齐震惊地看着沐瑾:怀孕了,哪能伺候他?
    玉嬷嬷刚想劝阻,瞥见萧灼华的眼神示意,把话咽了回去。
    萧灼华想到沐瑾的脑回路与常人不同,估计他压根儿没有正室夫人怀孕没法伺候,要安排妾室侍婢伺候他的念头。
    南漪知道他俩回来,牵着秦淡来到前院,瞧见两人亲亲热热的模样,再不是之前那般客套疏离,眼中的笑意再添几分。
    秦淡来到沐瑾和萧灼华的跟前,小小年龄,却极懂礼仪,乖乖行礼,不徐不慢地说道:“淡儿见过姑姑、姑父。”
    沐瑾向南漪问过好,一把将秦淡捞起来抱在胳膊上,摸出手编的小蚂蚱送给她,问:“在家乖不乖呀?”
    秦淡说:“回姑父,淡儿乖的。淡儿有进学堂好好念书。”
    沐瑾轻轻捏了捏她的小脸蛋,招呼道:“天冷,屋里说。”他又吩咐侍卫长赖松去沐府看看他阿娘在不在家,要是在的话,请她过来,待会儿一起吃顿团圆饭。
    老贾迎出来,道:“见过大将军。”
    沐瑾笑道:“老贾,你去跟那谁说一声,我家灼华怀宝宝了,快三个月了。 ”
    老贾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大喜,叫道:“恭喜大将军,恭喜殿下。”喜难自禁地叫道:“我这就去。”带上随从飞奔出门,给老国公抱喜讯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