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0页
    高邑王姜连见齐军没有抵挡之力,大喊:“烧船,快烧船。”
    可大白天的,想要烧船,还得找火把。
    漓江郡守见状,喊:“别烧了,人在船上,一旦烧起来,大家都得死。高邑王,快,上我们的船,往漓郡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沐瑾的水军还没训练起来,造船的本事也不行,拿着这批船也没用,快走。”
    高邑王姜连犹豫了下,见骑兵竟然骑马上了船,再看他们兵甲精良气势汹汹的模样,只犹豫了一瞬,便带着人,踩着跳板,往只隔着十几尺远的漓江郡守的坐船去。
    他上了甲板,漓江郡守便匆匆喊道:“快开船,快!”
    这时候的风不大,想靠风帆前行,难,只能靠坐在底层船舱里的桨夫人力划动。数十人一起划动大桨,迅速将他的坐船跟周围的战船拉开距离。
    漓江郡守看着近在咫尺的大量战船都快到手了,也飞了,心痛无比,却是没法。
    沐瑾军队的战斗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八十万大军,死战不退,都没能把他给打趴下。
    齐国倾举国之力打沐瑾,结果,齐国干到没兵、没甲、没兵械了,沐瑾却是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他的军队甚至过了横断江,打到泰安郡。
    船要是飘在江上,漓江郡守有把握带着水军把沐瑾的旱鸭子军队给灭了,可船停泊在岸边,固定得稳稳的,跟平地上没太大区别,他要是再想要这批船,怕是得把自己搭进去。
    漓江郡守只能忍痛撤离。
    高邑王姜连只带着附近的几百个随从跟着漓江郡守逃了,另外还有四千多齐军,大部分都让骑兵斩杀了,只有极少数听到大喊投降不杀,当场扔了武器的活了下来。
    赖瑶跟齐仲拿下港口的船,又把城中清理了一遍,将分散在城里的小股齐军找出来,就地看守。
    如今兵出长岭,京江口占下来就是他们的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派官,那些做买卖的豪商过来,把毁于战乱的城池慢慢经营起来。
    京江口占据极佳的地理优势,哪怕是个没什么见识的普通人都能看出,只要战事一停,这里很快就会变成比以前更加繁华富庶之地。
    水运,南北通商的必经之路。
    大豪商们过来了,他们手底下干活的那些人拖家带口跟过来,人口自然就繁盛起来了。且因为是豪商投资,从物资到迁人过来,都不需要朝廷拨多少钱财物资,只需要把基础配套民生做好就成。这比自己迁民划算多了。
    至于这些俘虏,一看就是苦出身的,留在这里,等军工部接手,正好安排去搞建设。
    京江口打下来,沐瑾调了一千步兵,让他们押着投石机去守城。
    他给萧灼华写信,让她派官过来,可以着手把京江口治理起来了。
    五月中旬,沐瑾带着十三万大军,直奔京城。
    这次他带的装备足,上千台投石机,加上一千台机械连弩,粮食物资全带得足足的。
    他不着急赶路,粮食物资全让步兵自己押运,骑兵则在平原巡逻,以防敌军袭击,一天走六十里路,顺便查看沿途县乡的情况。
    靠近长岭山一带的地方,地几乎全荒了,人也没有了,那些茅草屋、土房因为无人修葺,早在风雨中坍塌,偶尔还立着的,也是破败不堪。
    路边不时能看到些白骨,还有草草掩埋的坟茔。
    一路过去,特别荒凉。
    这些县乡的很多人,有些是被屠娇娘当初带着骑兵赶过去的,有些是拖家带口逃避战乱,自己逃到长郡去了。那些去到长郡的百姓,被安置到各郡县,过上了有田地有房屋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的生活。这样算是保住了一些人口。
    他在远离官道的地方,找到一些耕作的田地,遇到一些没有逃走的。
    那些都是以前的隐户、佃户、庄奴等,战乱时,主人家匆匆逃了,来不及把他们带走,留下了。
    这些留下来的人家,看不到十三岁以上的男丁,甚至连十二岁的都被朝廷征走了,剩下的就是些女人孩子在种地。
    这才五月份,离秋收还早,家家户户几乎都断粮了。她们靠着挖野菜,去小河里摸鱼虾撑着日子。
    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孩子,饿得瘦巴巴的,看着就很孱弱。
    沐瑾有孩子,实在不忍心,反正他带的军粮足,经过这么多年的开荒,以及肥料的使用,粮食产量逐年稳定上升,现在已经有余粮了,供应得起这点扶贫救济。
    他从军队中分出一些粮食,又派人回长郡调粮,派底下的兵卒拉着马车,去送粮食。
    兵卒根据地图,挨个乡里走,见到有人烟的地方,过去做户籍统计,再根据人口情况给粮。
    每个人三百斤粮食,够他们吃到秋收。
    派粮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粮食不用还,今年产出的粮食也不用他们再交税了,但从明年开始就要正常交税,又将西边诸郡的税收制度告诉他们,一句话,以后其它杂税全免了,只交地里产出的三成税。
    派粮兵卒们所过之处,家家户户出来磕头。
    过了屠娇娘之前掳人的地界,人口多了起来,但几乎看不到青壮,百姓的日子过得极苦。可是因为人多,要是再像之前那样发粮食,会影响到军粮供应,再加上离京城近,他带的兵力还不足以把京城包饺子,极可能会有齐军残部突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