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二章 获奖感言?这是专门来打击人
    可不止傅春杰一个人看到了热搜新闻的报道。
    其他的数学学者们也看到了,他们都很关心数学方向的内容,有些人甚至在《数学新进展》刚发布新一期,就已经知道了王浩发表论文的消息。
    NS方向近似值求解,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研究,但放在四大顶级期刊上,立刻就不同凡响了。
    傅春杰在NS方向近似值求解的研究,也是被国际认可并且应用广泛的,还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报告,但他的研究也很难刊载到四大顶级期刊。
    这是因为傅春杰的研究,也只比其他类似的研究强出一点点,但还远没有达到‘跨层次’的地步。
    如果做一个打分的话,同方向其他好的研究可以打5分,傅春杰的研究也只能打个6分,而国际上也有很多同类型的研究,也许还有7分标准的,每一个打分分数都不高,就是因为没有创新性,应用上覆盖范围也是有限的。
    这个类型的研究能放在四大顶级数学期刊上,就说明肯定是有创新性,或是应用覆盖范围非常广,不管是哪一点都是令人震撼的,做个打分肯定是10分起步。
    傅春杰正消化着‘热搜主角不是我’、‘肯定无法评上奖’的信息时,就有几个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起走进了酒店。
    领头的教授张晨平认出了刘裕群,马上带笑走过来打个招呼,还帮着其他几个年轻学者做个介绍。
    “这位是刘裕群院士,这位是苏东大学的傅春杰教授。”
    “傅教授这次有机会评上陈省身数学奖啊!”
    “你们都认识一下。”
    “刘院士、傅教授,你们坐、你们坐,我们先去办入住了。”
    “好好~~”
    几个人客气了一下,就到前台办理入住了。
    傅春杰站起来客气了一下,脸上的假笑立刻收了回去,他实在是笑不出来了。
    刘裕群看着摇了摇头,安慰了句,“别想那个奖了,拿不到就拿不到了。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觉得一切都没关系了。”
    傅春杰暗自腹议一句,‘你都已经是院士了,当然这么说’,他还是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没有任何办法。
    这时候,门口又走进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看起来都有些面生。
    年轻的……
    “王浩!”傅春杰马上认了出来。
    王浩就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他注意过很多次王浩的照片,每一次都感慨对方真是年轻,现在看到自然认个清楚。
    前台首都大学一行人,也有提前注意到王浩的,一时间也没有敢认,因为王浩太年轻了,即便在新闻里见到过,也没有见过本人。
    现在听到傅春杰喊了一声,几个首都大学的人倒是先过去了,“王浩教授?”
    “还真是你,王教授,我看过你的新闻太多了,一时间没敢认。”
    “恭喜你啊,在《数学新进展》上发表成果,那肯定是个很惊人的论文吧?”
    “我订购的《数学新进展》还没有到,真是期待……”
    有人也挨个介绍了一番,王浩和他们一一握手。
    几个人都是首都大学的年轻教授。
    年轻教授想有名气很不容易,但首都大学是不同凡响的,有两个年轻教授的名字,连王浩都有听说过,甚至读过他们的论文。
    这时候,最尴尬的反倒成为栾海平,他和王浩一起走进来,结果就看见一群人招呼王浩,他被晾到了一边没人理会。
    他只能尴尬的来回踱步。
    好在首都大学那边的张晨平有眼色,他看了一眼栾海平,也没有直接认出来,问向王浩道,“王教授,这位是……?”
    王浩介绍道,“是栾海平教授,西海大学理学院的院长。”
    “原来是栾教授,辛会幸会!久仰久仰!”
    “我早就听过栾教授的大名,只是从来没有见过,怠慢了,真是不好意思。”
    栾海平表情僵硬的和对方握手,再注意到其他几个年轻教授,在另一边说话根本都不理会自己,顿时感受到一种‘被无视’的落寞。
    幸会?
    久仰?
    我信你个鬼!
    远处。
    傅春杰并没有主动过去认识,他拉不下面子过去,再有,旁边坐着刘裕群院士,礼节上也应该是对方过来。
    王浩、栾海平根本没注意这边。
    他们和首都大学几个人寒暄几句,就办理了入住手续去房间了。
    看着王浩离去的身影,傅春杰的心情非常复杂。
    现在数学会的各个奖项,肯定已经选定了人选,而即便是选定了他,也很大可能会临时做出修改。
    这也是他根本不可能获奖的原因。
    在奖项有揭晓之前,谁也不知道具体的获奖人,但奖项揭晓前,获奖人也不是确定的。
    比如,数学会内部投票敲定了一个获奖人,中途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临时再开会,重新进行投票表决。
    现在王浩完成了NS方程近似求解的成果,还登上了四大顶级期刊之一的《数学新进展》,甚至还因此‘出圈’上了热搜,就根本和他不是一个层级的了。
    王浩没有能够获奖,肯定会被公众质疑。
    傅春杰的履历成果,就会被放在公众视野前,结果就会发现,连他最大的成果,都被王浩压了下去。
    到时候,怎么说?
    数学会也会跟着被牵连、被质疑。
    为了学会的名声考虑,数学会也不可能再让他获奖了,即便是指定了他做获奖人,也会临时开会重新投票表决。
    ……
    傅春杰还是很有‘舆论头脑’的。
    数学会内部委员会的几个人正说着这件事,“幸好当时没选傅春杰啊!”
    “要是当时投票选了他,现在估计还得投票,到时候就麻烦了。”
    “傅春杰根本就不可能,放在往年还有机会,但今年已经有了钟明初,有了王浩,他连最大的成果都被王浩压了下去,要是评上才真成笑话了。”
    “当时投票还有几个傅春杰的,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说难听点儿,他们是不是收礼了啊?”
    “还轮值委员、理事?都是什么玩意?什么东西!”
    他们讨论了几句,就开始说起明天的会议。
    这次的数学年度会议不同以往,必须要更加的重视,因为会有很多人来参加。
    国内好多顶级的数学家都会来参加。
    比如,水木大学的邱成文,还包括另一名菲尔兹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科学院也会派出数学所的团队来参加,几个上一届没参加的老院士也决定要来。
    甚至还有一些国外数学家的申请,只不过后来还是婉拒了。
    一个是因为,国内数学会年度会议,是单单属于国内的数学会议,并没有开通‘国际通道’,国内工作的国外学者可以参加,但其他国外学者就没有必要了。
    另外,会议大部分都是采用中文报告,国外学者来了也根本听不懂。
    有这么多数学界的顶尖人士想来参加,可不是因为国内数学会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因为王浩确定要在会议上,做有角谷猜想证明方法的报告。
    国际数学界对这种数学方法非常关注。
    只可惜,王浩是准备用中文在国内数学会发布,而他们只能在之后看翻译版的视频。
    翻译版,总归是和原版存在差异。
    数学会肯定欢迎这种顶级论文发表,能够大大提升数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但同时,他们也面对不小的压力,这么多顶级的学者到来,想要做好工作也是不容易的。
    ……
    第二天就是数学会的年度会议。
    会议是在晋城的一个会议中心进行,主报告厅的面积很大,足以装下上千人。
    这次前来参加会议的超过一千人,已经是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了。
    王浩和栾海平早早的来到了主会场,进去以后就看到了很多人。
    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认识,但大多过来握了下手,后来见到了好几个数学老院士,还有科学院的一行人。
    王浩是被邀请做报告的数学家,而且放在国内非常有名气,他的座位是在第二排的中间左侧,在前面就是评审、委员、监事席,他旁边就坐着考切尔-比尔卡尔,再往左则是邱成文,还有首都大学非常有名气的院士。
    每个座位上都有名字,王浩来的时候,旁边还是空荡荡的,没过多久,他就看到水木大学一行人过来了。
    王浩迎过去和邱成文握手。
    邱成文已经七十多岁,满头花白的头发,看起来有些老却非常有精神,他脸上带笑的说道,“我们来的路上还在说起你,恭喜你完成了NS方程近似求解的研究。”
    “这个研究能登上《数学新进展》,绝对是不同凡响啊,我都有些期待了。”
    “我问你一句,是有创新方法,还是应用广?”
    王浩想了想,说道,“都有吧?我用了一种变换方程的方法,用可以求精确解的方程替代原方程。”
    “大部分内容,都是证明替代后的方程,和原方程求解的近似度。”
    邱成文听着思路也差不多明白过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但是难度很高啊。”
    王浩不在意道,“只是个小研究而已。”
    换做是面对其他人,他不会这么说,但面对的是邱成文,旁边还是比尔卡尔,两个菲尔兹得主当面,说是小研究一点都不过分。
    果然。
    邱成文认同的点头,“我这次,专门是为你的大研究而来啊。”
    比尔卡尔忽然开口道,“我也想知道你的方法,只是我的中文并不怎么好,也不知能否听懂。”
    王浩笑道,“听你说这句话的水平,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比尔卡尔顿时笑道,“谢谢!”
    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中文,也对于自己的进度有些得意,王浩的话正说到了心坎里。
    三人很澹定的说着话。
    旁边听着的人心里就很难过了,NS方程的近似求解,能够被放在四大数学顶级期刊上,肯定是非常惊人的研究。
    其中要么就是有新的方法,要么就是应用会非常广泛。
    王浩很简单的说,两方面都有,还说只是个小研究?放在其他场合,他们肯定会持之以鼻,觉得是在故意这么说。
    邱成文认可了,比尔卡尔也同样认可了。
    显然两个人都同样认为只是小研究的,同时还期待王浩的大研究。
    这种场景就让他们感觉,好像和三个正说话的人根本生活在不同的次元。
    傅春杰的座位也很靠前,也是坐在第二排位置,他正好凑过来听了几耳朵。《数学新进展》上的NS方程的近似求解,只是个小研究?
    那么我研究数学几十年,最大的成果连个小研究都不如?
    这也太伤人了吧!
    ……
    数学会年度会议,开幕式就是颁奖仪式。
    当时间到了九点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落座,会场一片安静的等待着。
    第一个上台的是数学会的理事长、科学院院士胡振刚,他上台做了十分钟的开幕讲话。
    第二个上台的是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赵波,代表的是政-府官方做演讲,也说了大概有十分钟左右。
    随后上台的依次是晋城大学的校长、科技协会副主席、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主任……
    王浩在赵波演讲的时候,就已经实在顶不住了,他坐在位置上眼皮打架,后来干脆就半躺着睡了过去。
    他都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才感觉手臂被推了一下,耳边传来一个奇怪的音调,“王浩、王浩博士!”
    “什么?”
    王浩迷迷湖湖的睁开了眼,看了推自己的比尔卡尔,就听到台上重复的喊了一声,“……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
    一系列讲话结束。
    数学会议正式进入到开幕式阶段,会议的开幕式也就是颁奖仪式。
    副理事会兼秘书长陶业洲宣布了获奖人名单,不像是一些评奖还制造悬念氛围,陶业洲是一口气把获奖人全部念出来。
    第一个宣布的是华罗庚数学奖获奖名单,随后就是陈省身数学奖,获奖人是东港大学的钟明初和西海大学的王浩。
    虽然只是宣布获奖人的名字,但一般来说念到名字的人,会站起来和其他人挥了一下手。
    王浩被比尔卡尔提醒了一下,也赶紧站起来朝旁边挥手。
    四周传来了理解的眼神。
    好多顶尖数学家不愿意参加这个会议,就是因为流程太过于正式、官方,最开始就一大堆的讲话,到了闭幕式也是一样。
    即便已经习惯的人,对于各种讲话也是左耳听、右耳冒,能坚持听下去就很不错了。
    看到王浩刚才似乎是走神了,或者可能是睡了过去,其他人倒是也能够理解。
    好多人都想睡过去,或者干脆不去听,只不过还尽量维持形象。
    王浩倒是变精神了很多。
    接下来,陶业洲继续宣布了钟家庆数学奖的获奖名单,随后直接进入到了颁奖仪式。
    第一个颁发的是华罗庚数学奖。
    这是国内数学最重量级的奖项,但因为针对的是50岁以上的数学家,也有一些终身肯定的意思,好多获奖人已经是数学院士。
    这次获奖的也有一个数学院士,另一名教授也已经是一级教授。
    在简单的颁奖以后,两人分别做了获奖感言。
    下一个就轮到了陈省身数学奖。
    钟明初和王浩一起走到了台上。
    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
    王浩见过钟明初,只不过钟明初已经很有名气,是东港大学数学系的主任,肯定记不住王浩这样一个小小的博士生。
    现在在陈省身数学奖的领奖台上,钟明初再见到王浩,却根本不是认识、不认识的问题了,他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原来的一个小小博士生,甚至他听过一次名字就忘记了,却和他站在同一领奖台上。
    他从博士毕业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5年,他用了25年时间,才能够站在这里接受陈省身数学颁奖。
    对方呢?
    一年半?至多也不超过两年。
    钟明初的心里感慨万分。
    有被邀请进行颁奖的教授,上台给两个人分别进行了颁奖,讲台上主要是证书和奖章,其他还包括10万人民币的奖金。
    钟明初手里拿着证书,胸口上别着奖章,再看下台下也感觉有些激动。
    这不能说是他人生最高-潮的时刻,但他清楚自己,再想获得更高的奖项也很难了。
    因为,年纪。
    当年龄越接近50岁,他发现自己无论是精力、头脑都有下滑,创新思维更是越来越缺乏,很难接受一些新的东西。
    以后再想有什么数学理论的大成果,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机会也很渺茫了。
    不过站在领奖的舞台上,钟明初还是感到有些激动,他还是沉下心来开口做获奖感言。
    那是已经梳理过几遍的内容,“感谢数学会,感谢我的老师王明宣先生,感谢在座所有数学的同行们……”
    “现在我感觉很激动,因为我很幸运的拿到了这个奖项。陈省身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以他命名的奖项都非常有意义。这个奖项让我感觉很沉重,给我带来了责任感……”
    “在过去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做过一些被认可的数学研究,也自认为有一些经验,有人说,和其他学术研究相比,数学研究总体上是缺乏合作性的,但我认为数学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参加过很多……”
    “我曾经专注于BSD猜想的研究,后来发现这个猜想的难度,比想象中的高很多,我连续六年没有任何成果,后来在学校图书馆才获得了灵感……”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和其他学者交流,也能够带来……”
    “现在中国数学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我们一直都在追赶的路上,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钟明初带着激动的情绪,说完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接下来就轮到了王浩。
    王浩是有些紧张的,他的感觉和钟明初完全不同,他获得陈省身数学奖并没怎么激动,甚至心里感觉非常的平澹,就只是过来领个奖而已。
    因为他的研究早就超出了这个奖项的评选要求,就感觉像是国际奥赛冠军的水平,拿到了一个地区性的数学竞赛奖,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现在的紧张则是因为他没有特别准备获奖感言。
    听了钟明初的感言以后,他发现对方说的还真是好,等话筒递过来以后,王浩思考着钟明初感言的‘逻辑’,也就直接开了口,“感谢数学会,感谢我的导师潘卫国以及周清源教授,还有所有的数学同行们……”
    “现在我感觉很激动,因为我获得了这个奖项,它带给沉重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有了责任感和压力感……”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做过一些被认可的数学研究,也自认为有一些经验,我认为数学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参加过——”
    王浩说着忽然停了下来,他仔细一想,自己似乎没有参加过专注于某方面学术讨论的会议,就干脆错开继续说道,“——所以我才来参加这次会议。”
    “……”
    “……”
    台下好多人都听愣了,你觉得和学者交流很重要,所以第一次就是来参加数学会的会议?
    数学会的会议也只是报告会议啊!
    王浩硬着头皮,继续沿着‘逻辑思路’说着,“我曾经专注于角谷猜想的研究,后来发现这个猜想的难度比想象中的高,我连续两个星期都没有任何突破,后来给学生讲课时,才获得了灵感、找到了方向。”
    “……”
    “……”
    台下好多人更是愣住了,连续两个星期没有突破?给学生讲课时获得了灵感?
    这是人话吗?
    王浩继续着,“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
    “……”
    你的坚持就是两个星期?
    台下好多学者都不知该做什么表情,他们感觉台上的年轻人不是在演讲,而是专门来打击人的。
    旁边。
    钟明初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已经听出来了,王浩做感言的逻辑完全照抄他的。
    最开始是感谢,然后说起自己的心得体会。
    感言照抄也没多大关系,但是,到了‘心得体会’阶段,怎么就感觉越听越不对劲呢?
    这是做感言吗?
    这是来专门打击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