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百五十二章 潜移默化
    “好了,大家不要再声讨荀子了,说正事。”赵括刚从外面走进来,就看到大家围着荀子,说着一些发出来就被屏蔽的话,饶是以荀子的功力也难以抵挡这么人的谩骂,被喷的快抬不起头了都。
    也怪荀子,平时特立独行,从不拉帮结派,除了虞信之外就没啥朋友,再加上嘴又毒,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赵国大臣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现在好不容易有个骂回去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臣等只是和荀子开个玩笑而已。”孔斌拱手说道,众人纷纷点头。
    “多谢大王解围。”荀子整理了一下衣衫,行礼道。
    “众卿坐吧。”赵括挥手说道。
    “多谢大王。”众人躬身一礼,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坐下。
    “先说第一件事,截止半个月前,全国土地已经重新丈量分配完毕,从明年开始,实行新的农税制度。”赵括说道。
    历经半年时间,面对着各地乡绅贵族表面上支持,背地里不断地阻挠,赵国终于还是完成了这一项艰巨的任务。
    “恭贺大王。”大家欣喜的说道。
    这是赵括即位以来第一项革新,现在终于落实下去了。
    新的一年,也将有新的开始。
    “多亏了诸位的帮助。”赵括对着大家俯身一礼。
    众人连忙口称不敢,但是脸上的笑意还是掩盖不住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所有人的努力,这件事情不要说能这么快完成,就是想要实施下去都不可能。
    “第二件事,截止三天前,除了太行山路段之外,全国各郡与邯郸之间的单行道已经铺设完毕,预计明年能够铺设完另一半。”赵括继续说道。
    这大半年来,赵国没有停止铺路,除了农忙的时候减少部分进度之外,其他时候速度全部拉满,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如果不是烧制水泥需要的温度太高,赵国的技术不够完善,产出一直不够稳定,还能再提高速度。
    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都是从赵国一清二白的时候见证赵国蜕变的,心中有一种荣辱与共的骄傲。
    “另外,从明年开始要与魏国和韩国接洽,修两条通往大梁和新郑的道路,这件事就交由魏卿负责,等魏国和韩国派人过来的时候,由你负责招待,和他们规划路线。”赵括看向魏齐。
    以前魏齐的性格有很大的缺点,畏上傲下,偏听偏信,但是自从经历一次人生大变之后,赵括发现他似乎变得成熟稳重了很多,决定让他独当一面试试。
    “臣遵旨。”魏齐拱手说道。
    “第三件事,标准度量衡已经制作完成。从明年开始向全国推广,明年一年,留给大家适应,一年之后全国各地统一改用新的度量衡,禁制使用旧的,或是其他各国、小宗的度量衡。”赵括接着说道。
    “大王,其他国家的商人呢?”赵牧问道。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商人,只要进入赵国就要按照赵国的标准。”赵括不容置疑的说道。
    虽然刚开始强制实行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甚至影响商税,但是等到大家习惯之后,必然会感觉到其中的好处。
    天下各国,除了秦国之外,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度量衡能够做到真正统一的,商品交换的时候难免会有误差。而秦国又限制商业,对赵国完全造不成任何威胁。
    等到赵国完全统一度量衡,商业将会更加繁荣。
    而且这种制度能够通过商人反噬其他国家,当邯郸成为天下商业的中心,当天下商人不得不按照赵国的规矩办事的时候,这种规矩也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贵族和百姓之中,让贵族和百姓不由自主接受赵国的度量衡,接受赵国的商品。
    到时候,赵国再在商品上印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赵国文字,这就叫文化输出。
    历史上秦国为什么二世而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吃撑了,虽然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等等,然后迁徙六国富户入关,将秦国士卒就地安置,想要把六国之民全部变成秦国之民。
    但是打下来的地盘太大了,根本消化不了。
    最后不仅没有把六国之民变成秦国之民,反而把跟着秦国共赴国难的老秦人搞没了!
    始皇帝在的时候,还能凭借自己的威望压下去,始皇帝不在,秦朝直接升天了。
    如果秦国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秦国的优点输送到其他地方,让各国百姓认同秦国,王业将会少很多麻烦。
    比如一个普通人,通过一步步努力,得封上卿。
    或者是一个贵族抢占普通人的农田,在秦法的公正下,弱者没有任何损失,反而贵族遭受到了惩罚。
    将这些事情用秦字写成故事刻在食盐、酒的罐子外面,再编成歌谣让商人到处传唱。
    长此以往,大家不仅会秦国产生向往,甚至还能简单的认识几个秦字,日后一统天下的时候,也会多一份认同感。
    就像赵国的商人到魏国,闲谈的时候都会说赵国和魏国互为兄弟,这么多年互帮互助,赵胜的夫人是魏王的姐姐,魏王的弟弟现在在赵国的相国,深受赵王的信任等等。
    绝口不提两国之间的龌龊,赵国都城邯郸都被魏国攻下来了。赵国联合齐国和秦国,硬生生把魏国从霸主之位打了下来,几个月前两个国家还干过仗等等。
    顺带告诉魏国的百姓,赵国的生活好,帮官府干活也有钱,上战场立功绝对没有人敢克扣封赏,以后孩子还有机会读书等等。
    卖给他们的农具是按照赵国的尺寸打造的,煤炭是按照赵国的重量标准卖的,农具上面还刻着赵国的文字,装煤炭的袋子上面也刻着赵国的文字,全部都是简单易懂的。
    再加上两地语言又差不多,长此以往,魏国百姓怎么可能不对赵国产生好感!
    如果有一天赵国把魏国打下来,推行赵国的制度,魏国的百姓会向反抗秦国一样反抗赵国吗?
    不可能的。
    很多事情不能等到打下来的时候再解决,很早就应该布局。
    而且赵括敢保证,天下绝对没有人发现他这个计划。
    别说是战国,就是后世,在国外迅勐的文化输出下,又有几个人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