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楔子
    上古时期,人类茹毛饮血,居住洞穴,同如野兽,天旱水灾之年,为了生存,同类相残。
    先圣伏羲心生悲悯,于是仰观宇宙,俯察天地,穷究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深思花开花落变化因由,最终大彻大悟,脚踏云烟,端立于浩浩苍天,大手一握,无数星辰汇聚手心凝聚成惊天巨笔,引茫茫银河水于笔尖。
    在墨蓝的天宇间横画一笔,天地震颤,惊雷阵阵,闪电密集如雨,大地上的飞禽走兽惊慌失措,胡乱奔跑。此画乃象征天的乾卦,后世称为"一画开天地"。接着,他按万物规律创立先天八卦图。
    自此人类进入文明时期,文上能经世治国,管理万物生灵,下能经商耕种。
    夏朝末年,夏王桀残暴无道,人民怨声载道,而夏王桀也担心自己统治不稳,开始拿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下手,在以各种理由灭了几个部落后,他将目光投射到黄河下游,实力日渐强盛的商部落。
    商部落首领商汤雄才大略,对夏桀早有不满,被夏桀召唤到夏都并被囚禁后,他更坚定推翻夏朝的决心。
    商汤被囚禁期间,他的妻子有个奴隶名为伊尹。
    伊尹此人虽是奴隶之身,但很有才华,为了吸引商汤注意,他在厨房干活时,故意将菜的味道时而放咸时而放淡,果然商汤以此时责问他,伊尹趁机说出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深入浅出,令商汤大惊失色,当即任命为右相,共谋反夏大业。
    得名相相助,商汤逃出夏都后,将附属于夏朝的小国一一剪除,后又与夏朝战力最强的夷族联盟,一同灭了夏朝。
    夏朝最终灭亡之战,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商朝建立后,历史的车轮也悄然发生偏离,夷族欲抢夺天下,出兵攻商,刚刚成立的商朝不论兵力财力都处于最低点,再也经不起一场大战。
    然而上天似有好生之德,在夷族一路烧杀抢掠逼近商朝国都。
    这时,饱读诗书的汤王吸取夏朝灭亡经验教训,写出《汤诰》,从书中获得才气加身,在商朝军队节节败退,眼看国都即将沦陷时,他轻车简从,一手持笔,一手持简,来到战线最前沿。
    在战死将士尸身前潜然泪下的他,以笔为械泼墨为兵,书写《汤诰》。
    顿时,天生异象,字字化兵,一书尽灭十万九夷兵。
    夷族族长奉灵天生勇武异常,据传拜仙人为师,可活五百载,然后汤王得《汤诰》写出后,剥尽他寿元。
    原本年富力强的他瞬间苍老,白发苍苍站立不稳,临死前怒吼不甘,并发下本命大誓:"凡我夷族后裔,必杀商汤,屠尽人族。"
    他怨气如虹,照亮整个北方天空,夷族残余后裔获得一股古怪力量,模样更几乎脱离人形,上身肌肉暴鼓,力大无比,双腿变长许多,跳跃似猿,后称妖族。
    商汤寿一百五十载,他死后体内一道白光冲天,随后天降甘霖,自此之后人族人人都可获得才气。
    商朝延续六百余年,商纣王残虐,周部落起义,并请来异人姜子牙相助,在一次战争中,姜子牙才气得到突破,一书灭百万兵,周朝建立,姜子牙归隐,百年之后,他连番突破成为圣人。
    姜圣之后,又有孔子成为圣人,出生之时,妖族猖獗,围攻人族,闹得天下大乱。孔子在颠沛流离中苦读诗书,而立之年,被周王请去助战。
    他端坐于千军万马之前,手握如椽巨笔,在光滑如丝的绸布上轻轻一画,无数精兵悍将从笔尖奔杀而出。再添一笔重墨,顷刻间天地变色,风云涌动,雷电交加。简洁的"仁"字写完,妖族已经尽数灭绝,从此天下太平。
    四笔击败妖族,震动寰宇,一时间无数人前来拜师学艺。当时,除他之外,还涌现出无数英杰,但其他人,诸如荀子、孟子、孙子等止步于亚圣,韩非子,吕不韦等则成为次于亚圣的半圣。
    在这学术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异端邪说也风起云涌,其中一些人踏入魔道,修炼邪术,最终身体变异,四肢粗大,力量超人,被称为魔族。
    其后,血戾凭借强大的战斗力统一魔族,后与妖帝的女儿魅惑妖姬结婚,生下一子,名叫狂天,他是刑天转世投胎,天纵奇才,又同时拥有魔族和妖族的力量。
    血戾和魅惑妖姬死后,狂天统领魔族和妖族,率领千上万的士兵攻打人族,欲统一天下。当时孔子已殁,孟子、墨子等人带领其他文人奋起抵抗。
    世间有一本奇书《圣道实录》,乃是天地灵气孕育而成,能记录天地万物,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孟子等人凭借此书的力量,经过一场惊天动地而时间漫长的战斗,最终击败狂天,孟子等人的才气化为一道封印把狂天的魂魄关押起来。
    在这场漫长的战斗过程中,狂天把邪气注入凶兽体内变成妖族,而魔族的身体出现一次巨大的变异,力量变得更为强大。
    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典籍和历代诗词在这场漫长的战斗过程皆以被毁,只有《圣道实录》里面还完整保存。
    《圣道实录》是一本通晓天意的灵书,遵循天道,维护正义,为了鼓励世人消灭妖魔,它把记载的典籍和诗文注入到妖魔体内,世人杀妖魔可得诗文和典籍中的语句,从而获得才气。
    从此以后,世人疯狂屠杀妖魔,获得诗句。
    历经一百年,进入东汉末年,朱卓窃取政权,创立大西朝,并将年代定为圣文元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