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黑珍珠
    南海中沙群岛附近,一艘硕大的木船停泊在黑蓝色的海面。船尾划出一只小船,载着十几个渔民,划进珊瑚礁丛中。
    渔民们脱得精光赤条,只在腰间系只藤编小篓。他们长期经历日晒水浸,个个皮肤黝黑暗淡,罩着一层白霜,像一条条晒干的海参。
    茫茫大海没有异性,光着身子没什么不方便,关键是省衣服。渔家穷困,做一身衣服恨不能穿一辈子,实在舍不得白白在水里浸坏。
    刚才,他们发现一个蒲团大小的珠贝,应该是一个稀世珍宝。于是请老船长过来,进一步确定捕捞这个巨贝的方案。
    在茫茫南海深处,分布着一些珊瑚礁。珊瑚礁极小部分露出水面,成为礁石、浅滩,大的成为珊瑚岛。珊瑚礁绝大部分在海面之下,称为礁盘,绵延数里甚至上百里。
    礁盘水比较浅,沟沟壑壑,生长着多种珊瑚和海草。这里盛产珍珠、珊瑚、玳瑁、砗磲、海参、鲍鱼、龙虾等奇珍异宝。
    珊瑚礁出产的珍玩是达官贵人喜欢的,能卖出上好价钱,比起捕鱼所获更多,因此,历代是我国沿海渔民的重要谋生地。
    此时,天空碧蓝澄澈,日头挂在正头顶,阳光砸在肩膀上,沉甸甸热辣辣的。隐隐露出水面的礁石温柔地撞碎海浪,形成一圈圈白色的浪花。礁盘区域浅浅的海水中溶解了明媚的阳光,水面颜色像蓝宝石般通透明艳,十分迷人。
    大海宁静安详。
    几个渔民们翻身潜入海底,他们是族中最善潜水的人。老船长派他们下水进一步查看巨贝的价值,确定方位和水深。
    几个人上来后,异口同声,都说这个珠贝果然不得了,假如采出黑珍珠,能卖出极好的价钱,要发大财了!
    不过,他们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个巨贝所处的位置太深了,最善于憋气潜水的人也够不着。旁边就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海沟。
    一船人又喜又愁,七嘴八舌,商量不出一个好办法。
    老船长手一摆,说:“回大船,召集全船人议事。”
    这艘大船来到这片珊瑚海域很久了。这片珊瑚礁,礁盘方圆近百里,有星星点点礁石露出水面,水下珊瑚茂盛,物种繁多,各种珍稀宝物俯拾皆是,简直进了南海龙王的仓库。
    老船长的说,一定是几百年没人来过,才积攒下这么多宝贝,让他们有如此丰厚的收获。
    老船长料判的不错,这里接近200年没有船只来过了,因为中国人离开了海洋。
    这个大变故,都缘自大清朝廷的海禁令和迁界令!
    顺治八年,清朝廷为防范郑成功,推行海禁,限制对外贸易。
    顺治十三年,朝廷的海禁政策更加严厉,“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顺治十八年,朝廷颁布“迁海令”。强迫沿海50里的居民尽数迁居内陆,从辽东直至广西,离岸50里修筑一堵界墙,界外的村庄房屋全部毁坏,船只烧毁,田园荒芜,盐田废弛,砍树割青,寸草不留,把中国沿海岸50里纵深变成无人区。
    世代耕海牧洋的沿海居民被迫迁往内陆,断绝了生活来源,仓惶流徙,无所依凭,客死内陆者十之六七。还有一些人不愿离开故土或越界者返回的,统统被杀死。迁海让沿海人民生灵涂炭,实是一场人间惨祸!
    康熙二十二年,朝廷应地方官的多次请求,同意展界,允许渔民回迁故土。但是最后能够活着复归家乡的人,十成里不足一成。
    展界后,朝廷仍严格限定渔民造船的尺寸,只允许渔民收拾一些小船,沿海岸线捕鱼捞虾,绝不允许建造大船,不让渔民出得远海。
    大清朝廷的海禁和迁海政策,不仅让大部分沿海居民惨遭毁灭,而且让航海业也遭受重创。
    那些熟悉海洋、善于远航的渔民一代代凋零,那些造船匠人的手艺无处施展,建造大船的技艺一代代失传。那些记载着渔场分布、珊瑚海域、沙线礁滩、淡水补给等针路里程的书籍和口诀散失,淹没在时间长河,变成一些模模糊糊的传说。
    中国人离开了祖祖辈辈开发的海洋,整整七八代人。
    现今已是乾隆46年。
    近年来,朝廷的限制略有松懈,地方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个别有门路的渔民就偷偷建造大船下远海。于是时隔七八代人,南海才迎来零星的渔民。
    船长石坚伯下令召集全船43人共同议事,连厨师都叫出来参加。
    石坚伯已接近六十岁,胡须花白,就像海边的一块老岩石,粗陋斑驳但却坚硬沉稳。他阅历过人,威望孚众,是一族人之长、一船的主心骨。
    石坚伯望着海天相连处,半晌沉默不语,似乎在犹豫不决。
    大家焦躁地望着老船长,都感到事关重大。
    石坚伯清了清嗓子,然后环顾众人,高声说道:“这次放洋出海五个多月了,蒙龙王爷赏饭,让咱们找到这处礁岩,真是钻进聚宝盆里了,早早就收获一船物品。咱们跑了一趟吕宋,换回来胡椒、肉桂、丁香。这些香料成色很好,比我们采来的物件更赚钱。”
    “船空出一大半。我和水清商议,不能就这样返航,要尽量把船装满,于是又返回这里采集宝物。到现在的日期差不多该返航了,再晚,信风就会转向,那时候就不好回了。我正考虑起锚返航,却遇到这样一个大贝。”
    水清伯是石坚伯的搭档,也是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接口说:“俗语说的好:一颗珍珠胜过两筐臭鱼烂虾。从没见过这样大的母贝,如果能采上来,抵得上半船的收成!”
    大家兴奋不已。
    石坚伯接着说:“好是很好。可是,它长的位置有些尴尬:再浅一点吧,派个好手就可以取回来;再深一点吧,咱们就死了心,不去想它了。它偏偏长在不深不浅的地方,不取吧可惜,取吧又着实不易。难道这是龙王爷出题目考咱们?”
    “叫大伙来,就是要议一议,这件宝贝咱们要还是不要?”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今年官府又涨船税鱼租,多收一点也好应付。也有人说年年穷困,若今年能多收一点,也可以让老婆孩子吃上两顿好饭。
    石坚伯旁边的水清伯说:“要,大家都是想要的,关键是要有取出来法子……听大哥的口气,有办法了?”
    石坚伯缓缓地说:“办法倒是有一个,但是法子太过凶险,搞不好会出人命。”
    水清伯说:“什么法子?先说出来听听。”这样重大的场合,只有几位德高望众的长辈讲话,其他人不敢多嘴。
    石坚伯面色凝重,叹了一口气,缓缓说出三个字:“气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