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482
着手在廊下走了两步,转头时面上怒意已消——却也没有愉悦之情——不咸不淡地道:“拟一疏来看。”
婉儿松了口气,伏身一礼,再起身时对小奚使了个眼色,小奚便停在当地不曾跟进来,婉儿独自将皇帝送进内殿,见茶水已凉、被褥已乱,重又添了水、铺了被,要替皇帝宽衣时却见她闭了眼,淡淡道:“你出去罢。”
婉儿怔了怔,躬身一礼,退不几步,又听见皇帝叫她:“站住。”依言站定,低眉等候圣谕,室内却一片寂静。
婉儿一动不动地等着,连手指头都不曾弯曲一下,许久之后,才又听皇帝道:“你到偏殿中去,将今日所进之封状都处置了,明日朕要看。”
婉儿将身子微微抬起一点,依旧是躬身低头的模样,微抬了头去看皇帝,皇帝神情淡漠,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婉儿,目光中有许多说不清的感情。婉儿重又弯下去,应了一声“是”,等皇帝再无吩咐,方小步退去偏殿。
来俊臣的奏疏已不见了,想必是皇帝已经允准、交省中颁行了,李昭德终是难逃一死,不过来俊臣大约想不到,自己的死期也已不远。
婉儿知道皇帝不会保来俊臣的,此人已犯众怒,一旦事发,皇帝乐得将他丢出去平息物议,就好像汉之郅都、张汤。可郅都、张汤虽死,史书上还留着他们的名字,连来俊臣说不定都能留下一笔,却不知“上官婉儿”这四个字,能值得人们记忆多久?
婉儿沉默着拟完最后一份节略,才到三鼓,四下静悄悄地,唯一的声响便是盆中炭火偶然发出的哔啵声,然而她微一动了动,立刻便见小奚过来,轻轻问她:“娘子要睡了么?”
这小娘的面容与婉儿绝不相似,然而婉儿一见她,却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大约十年之前,皇帝还勤政的时候,便常常和她这样,两个人在殿中处置政事,至三鼓、五鼓方息,那时的她也如小奚这般恭谨温顺,带着些受信任的感激,和一些小小的惶恐,毕恭毕敬地侍奉着这位主人。那时候,那个人的一切些小爱嗔,都足以令婉儿或惊惶战栗,或感激涕零。人心总是不足。不知不觉间,她的要求越来越多,却未曾掂量过自己的分量,以至于有今日的忘乎所以。
皇帝便是皇帝,不是她的七娘,这件事虽令人难过,但及早抽身,远胜过将命搭进去,上官氏已为这位皇帝搭进了许多条性命了,不必再多添她一个。
婉儿缓缓起身,叫住忙着去铺席被的小奚:“我不在这住。”往日里小奚多半要劝阻,今日却狠狠将头一点,一声不吭地随着婉儿出了门。
夜里又下起了雪,风呼呼地吹着,婉儿冒着风走到值夜人待的小室,徐长生姊妹占了床榻,内间已无多余的地方,侍儿殷勤地要引婉儿去别处,都被她摇头否了,与小奚两个在外间冷冰冰地挤着过了半夜,清晨殿门一开,便披着风雪回了绮云殿。
一夜风霜,却并未因此有什么不适,婉儿不得不在次日又冒风走了半夜,方小小地发了热,终于自御前告了假,安安心心地在绮云殿中休养。
一连数日都不曾有人来探病,绮云殿中也不曾有人抱怨过什么,一切都井然有序,宫人们小心地不提起皇帝,小奚不必她敦促,便自己寻了书认认真真地看,怕她寂寞,常常在她面前讲些新学的典故,学得入迷,夜里也不忘。这一日入夜,婉儿还没睡时,忽地跑来问她:“娘子知道弥子瑕么?”
婉儿一怔,还不及回答,便听门外有人淡淡道:“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抬头时只见庐陵王妃韦欢穿着宫人的衣裳踏进来,自顾自地便向婉儿的榻前一坐:“《韩子》中我最喜欢这段,反复记诵,默识在心,上官承旨想必也是一样。”
第430章 讲武
我在阿欢那又磨蹭了一阵, 央着她替我穿了衣,送我出门, 又回丽春台待了一阵, 日已过午, 度母亲当已与大臣议过诸事,方悠悠闲闲地向贞观殿去, 到门口并不曾有人候见,却依旧等了一会,才被高延福引进去。
老高这几日格外谨慎,连腰都弯得比从前更大些,不到门口便将我丢下,自己冒着风缩到那一头廊下去了,我小心地踏进去, 眼不自觉地先向四下一扫,已是第四日了,婉儿却还不在——闻说是病了, 我因怕母亲猜忌,并不敢去探望, 也不敢托人看视,只委阿欢留意了下她的医药,知道派了医生, 药也是如常再取的,才放了心——母亲面色算不上差,却也绝算不上好, 盘坐在案前,明明已知道我进来,却连眼皮也懒得抬一下,我上前行了礼,伏身在地,好一阵,才听母亲哼声道:“起来罢,早上宰相议事,怎么不见你过来?”手在她身侧一指,我便膝行过去,跪在当地,被母亲一瞪,说“坐”,方小心坐下,嬉笑道:“他们要议的,无非是那么几件事,儿不想与他们争,又不想顺他们的意,与其在御前吵半天没结果、白白浪费时间,不如直截将儿之思虑禀报阿娘,听凭阿娘圣断。”
母亲睨我一眼,并不说话,我见她不接口,倒有些忐忑起来,斟酌字句,半笑道:“眼下朝中最大的事,便是綦连耀、刘思礼与李昭德的谋反案。此案已经断结,并无疑议,然而此案所牵连出的别的案子,便有些费思量。”话止于此,留意去看母亲的反应,母亲懒洋洋道:“你的意思,来俊臣案,倒是綦连耀谋反案的余波?”
我笑:“儿只是一己私见,不敢断言一定,不过以儿在阿娘身边的经验来看,不是一定,也是十有八九了。”
母亲慢慢地将腿伸直,变盘坐为踞坐,眼皮微抬,斜眼看我:“想说什么便直说罢,不要废话。”
我听这话,便知母亲已有决断,心下大定,跪直身子,拱手道:“无论来俊臣有罪无罪,单凭他替阿娘惹出了这么些麻烦,便不可再用。”
母亲将手扶在案上,手指轻敲,半晌才道:“来卿是个忠臣。”
我道:“既是忠臣,便更该体谅阿娘之苦处,为君分忧,蹈死不辞。”若有史官在侧,这言论想必会作为奸臣小人的出名事迹载诸史册,不过这世上的忠奸好恶,本也没什么明显的界限——便有,我也不在乎。
母亲微微颔首,我见圣意已定,便不再纠缠此事:“儿避开宰相,不但因不想起纷争,还因有事要单独面陈阿娘陛下——崔明德为人多智略,习吏事,
分卷阅读482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