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章 真正的老对手:士族
    第116章 真正的老对手:士族
    长孙延不知道他的阿翁,或者尉迟大伯睡不睡得着。
    反正他是睡不着。
    “你昨天不是说……需要府衙的引路函吗?
    “现在引路函已经有了,为什么还不让我们登记开市?”
    卢龙县监市衙门的办事大堂之中,长孙延尽量让自己的语调平静。
    本着微服私访就要贯彻到底的原则,李明一行全都风骚地换上了商人的衣服,按部就班地进行经商开店前的登记。
    一切步骤都严格遵守大唐律令,以免落人口实,在弹劾刘歆一党时被反咬一口。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卢龙县城的治安也还算良好,在各个衙门之间跑腿“办证”的小事,李明就丢给了长孙延和他的两位小伙伴。
    然后,长孙延就受到了一点小小的官僚主义震撼。
    “你这是平州州府的路条啊~我要的是卢龙县的路条,这我办不了~”
    办事的老吏员拖着腔,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们州府和县衙不是在一块儿的吗?而且你昨天也没说啊!”长孙延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老吏斜了他一眼,慢吞吞地呷了口茶:
    “这还需要说?咱这集市开在卢龙县,要的肯定是卢龙县的条子啊~”
    “咿咿咿!”长孙延抓狂地扯着自己的头发,声嘶力竭地大吼:
    “为了这点小事我都跑上跑下几天了!
    “不是缺这个签字就是缺那个条子,需要什么材料你就不能一次性全告诉我吗!”
    老吏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
    “你再咆哮公堂就让捕快把你抓走。”
    “你……?!”长孙延怒目圆睁。
    在事态扩大以前,房遗则和尉迟循毓赶紧拦住他:
    “老哥,算了算了,再跑趟县衙吧。”
    三小只风风火火地回到了卢龙县衙兼平州府衙。
    办事吏员越过高高的柜台,瞥了他们一眼:
    “县衙在前院。”
    三人跑到前院。
    吏员:“办什么事?”
    长孙延:“开店的引路函。”
    吏员:“商人走侧廊第二间房。”
    又去了侧廊。
    吏员:“做什么生意?”
    长孙延:“皮毛……”
    吏员:“皮毛去二楼农桑司。”
    又上二楼。
    吏员:“你干什么?”
    长孙延:“做皮毛生意……”
    吏员:“办引路函去前院。”
    尉迟循毓和房遗则:“咿咿咿!!!”
    他们俩也终于崩溃了。
    把小小的县衙治理成了鬼打墙,不愧是年年考核都勇夺丁等的刺史。
    刘歆使君,竟恐怖如斯!
    …………
    在三小只与公文办证斗智斗勇的时候,李明与他的两位谋臣也在物色着人参鹿茸等山货的进货渠道。
    一是做戏做全套,二是贴近民间,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基本盘的概况。
    所谓脚底有泥,心里有底,坐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基层都是办法。
    而这几天的摸底,李明也确实看出了些门道。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他对平州的印象,那就是:
    穷。
    路人面有菜色,瘦骨嶙峋。
    而且无所事事的流民特别多,上山下海捞偏门的人也特别多。
    手臂那么粗的海参,只用几升米就能买到。
    显然,人穷不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制约。
    能养活这么多人,平州本身的自然禀赋并不差。
    既然不能甩锅给天灾,那问题出在哪里,就很明显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刘歆尸位素餐,以至于民生凋敝啊。”
    韦待价不禁感叹。
    作为内定的两州刺史,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都特么怪那个油腻、无能还虚伪的中年官僚,给他留了这么个烂摊子。
    “将刘歆这厮评定为丁等中,看来都是高了。”
    侯君集也被刘歆的骚操作熏得眉头直皱。
    一个刺史贪污与否,他不在乎。
    但是无能,就让他感到不可饶恕了。
    “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侯君集话锋一转。
    “刘歆的治理越无能、吏治越腐败,动他们的理由就越充分。”
    韦待价苦笑:
    “这也是因祸得福了,只是苦了百姓。”
    李明静静听着两位心腹你一言我一语,埋头思考着什么。
    韦待价心里没了底,小声问:
    “殿下,难道不对吗?”
    跟李明跟久了,他也逐渐掌握了小主子的特点。
    当呱噪的小主子突然不说话,一般就意味着,事情不简单。
    “嘶~你们有没有觉得,那天刘歆接待我们的态度与问题?”李明冷不丁问。
    韦待价与侯君集面面相觑:
    “有什么问题?”
    和扳倒刘歆一党、洗刷平州官场相比,他们觉得,态度不过是小问题而已。
    “他的态度太恭敬了。”李明沉声道:
    “我们的身份乃是商人,就算有中央大员的条子,就算很有钱,也还是末流的买卖人。
    “而他乃是刺史。结果,我们不但很顺利地面见了刺史,甚至还与他平起平坐。
    “这态度,有些太好说话了吧?”
    韦待价尝试着回答道:
    “会不会因为他贪图我们的‘山海捐’?”
    侯君集从职业贪官的角度,给出反对意见:
    “当官的向商人求财,直接勒索便可。何必低声下气?”
    确实如此。
    “那是为什么呢?”韦待价也不由得开始思考。
    “说明在平州,外地商人是个稀罕的玩意儿,所以刘歆才会郑重其事。”李明缓缓道。
    这就引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为什么行商稀少?
    “是因为交通不便?”韦待价问。
    李明摇摇头。
    平州去往中原,主要有两条路:
    一条走渤海边的傍海古道,过临渝关(山海关),也就是现代的辽西走廊南段。
    唐朝时期,因为海平面高,这条道每当涨潮或者下雨,就泡在水里了,不能过大车。
    另一条走燕山,沿着青龙河谷的无终古道,出刘家口到蓟州。
    大规模行军确实不便。
    但过个小规模商队绰绰有余。
    “你们也都看到了,平州的商品都是重量轻、价值高的奢侈品,如海参干鲍、人参鹿茸之类。
    “运输难度不大,而利润又极为可观。
    “怎么会没有行商呢?”经李明这一提点,两人也觉得此事蹊跷。
    “去市场打听打听。”
    卢龙的集市位于县城中心,并没有什么特点,不大不小,就是个大唐各州都有的普通市场。
    而商贩也以本地人为主,所交易的大多是米面油盐之类的本地日常必需品。
    平州特有的高价值商品,几乎无人交易贩售。
    这在胡商遍地、商贸繁盛的大唐,这非常罕见。
    仿佛平州是一个封闭之地,与大唐的其他地界完全阻隔了一般。
    “上好的大米,买些吧。”一个老摊贩有气无力地叫卖着。
    李明看着这老头,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套话目标,故意问:
    “卖大米赚得到几个钱,为什么不卖参茸?”
    老头切了一声:
    “参茸又不能当饭吃,除了病人谁买?”
    李明故意抬杠:
    “你可以往中原卖啊,谁让你只做本地生意了?”
    老摊贩看着李明一行,毫不掩饰眼中的嘲讽之意:
    “外地来的,刚来平州?”
    “嗯呐。”李明点头。
    老头笑了:
    “别说中原了。你能把参茸皮草、鲍鱼海参这些山珍海味,原封不动地运出卢龙县吗?”
    侯君集眉头一皱:
    “怎么,这里的官儿,还不准你们往外卖东西了?”
    “和官儿有什么关系?”老头摆摆手:
    “是‘山海捐’。山海所产只要离开县城地界,‘慕容’家先扒你们一层皮。能有什么赚头?”
    山海捐,原来是它!
    直接导致了商业委顿,刘歆为了搞钱整出的苛捐杂税害人不浅啊……
    等等。
    老头刚才说,和官儿没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收“山海捐”这门杂税,不是官员收取的吗?
    “慕容”家又是个什么东东?
    “老头……”
    李明还想问,吃了个闭门羹。
    “去去去!不买就别挡我财路!”
    老头突然紧张地东张西望,不由分说地把三人轰了出去。
    三个人一头雾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虎皮衣、头戴狐尾帽、一身原住民特色的汉子靠了过来。
    那家伙先是贼眉鼠眼地东张西望了一番,接着压低声音,用很流利的汉语说道:
    “我有货!”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卖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李明微微点头:
    “带路。”
    …………
    四个人七拐八拐,来到一处角落。
    韦待价用现学的契丹语问了一句。
    “呃?”那胡人眨着懵懂的眼睛。
    “……货呢?”阿韦用汉语又问了一遍。
    “哦。”
    这回对方听懂了,拨开地上的树叶,底下是一个陷坑,里面是成堆的动物毛皮。
    “看!上好的皮草,买些吧!”
    三个人互视一眼。
    皮草并不是管制违禁品,为什么这么偷偷摸摸?
    问问题之前,李明先套近乎:
    “兄弟这身行头少见啊,契丹人?还是黑水靺鞨?”
    现在这时代,就算是少数民族,也很少有这么粗犷的打扮了。
    那“胡人”咧了咧嘴:
    “我才不是蛮子,我是汉人!”
    啊?
    “嗐!”那家伙自嘲地看了看自己的这身打扮,叹了口气:
    “以前我也是种地的,但遭了水灾,家里人都快饿死了,不得已向慕容家借了高利贷。
    “然后,我就还不起本息,土地就被他们收走了,我也只能上山讨生活了。”
    李明听出了一个重点:
    “慕容家族,是谁?在本地很有势力吗?”
    刚才那老摊贩聊起所谓山海捐时,也提了慕容家一嘴!
    “慕容家族是咱这儿最大的家族,在平州盘踞了上百年,没人惹得起他们。呸!”
    那汉子恨恨地吐了口痰。
    “慕容家的家主,慕容燕,是平州的土皇帝。那家伙几乎占尽了所有的土地,乡里乡亲都成了他的佃农。
    “我不想替那夺我祖产的家伙卖命,所以就逃进山里当野人了。”
    李明仔细地听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弱,一遇天灾,就容易被地主豪强利用高利贷剥削,掠夺走土地。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这便是“土地兼并”这种宏大叙事在微观上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门阀士族就是利用天灾和高利贷这套combo,合法合理地让唐朝的均田制走向崩溃。
    嗯,自己身边的韦待价和侯君集,他们家族肯定也没少干这事儿。
    看来,这个“慕容家族”就是平州本地的豪强大族啊。
    名声不显,本质上和五姓七望那样的“门阀士族”是一样的……
    就在李明思路发散的时候,那汉子解释道:
    “你们外地人第一次来,所以不明白平州的规矩。
    “慕容燕霸占土地,连山和海都让他占了。
    “万一让他的狗腿子看见你我买卖皮草,就要向我们收山海捐,交易的七成都得给他!”
    那个神秘的所谓“山海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地方豪强巧立名目,敲骨吸髓雁过拔毛的借口而已。
    “七成?!”李明吃了一惊。
    这一刀见骨的“税率”,连竭泽而渔都算可持续发展的了。
    侯君集顿时眉头紧锁:
    “刺史怎么能如此纵容慕容燕?”
    贪个污、放个高利贷、兼并个土地什么的,那还是常规操作。
    不仅在边远的平州,就算在京畿之地也是屡见不鲜。
    可收税就是另一码事了!
    这简直是用皇权的麻筋跳皮筋儿玩!
    刘歆是怎么搞的,如此纵容当地土豪,不怕弄出乱子吗?!
    “纵容?呵呵,别太抬举那些庸官了。”
    那汉子嗤之以鼻:
    “平州天高皇帝远,朝廷命官有什么用?
    “慕容家养着许多私兵,一个光杆的刺史能顶什么用?”
    李明听得心里咯噔。
    “封建王朝的统治边界”,这几个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字,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如果说,在远离中原腹地、交通通信极为不便的边远地区。
    有什么比地方官员与地方豪强同流合污更严重。
    那就是地方豪强直接甩开官员,单干了!
    这是另立朝廷,分裂割据的节奏啊!
    而且分裂的还是他李明的地盘!
    这个叫慕容燕的,怎么把他的剧本给抢了呢!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土豪劣绅了!
    必须要出重拳!
    李明此刻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辽东的真正对手是谁。
    还是老对手,只是褪下了温良恭俭让的画皮,露出野蛮贪婪的真面目——
    门阀士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