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84.第384章 赴鲁
    第384章 赴鲁
    “真是多事之秋啊。”
    东暖阁外,出殿的朱聿键眉头紧锁,想起刚刚所听种种,语气沉重道:“山东多地或遭水患,或遇蝗灾,治下的粮食歉收,如此秋粮征收必然受损,甚至朝廷还要拨粮赈灾,可是这粮不好拨啊。”
    “直隶各处仓场亏空,眼下还在加紧增补亏空,而各处兴建的大工,聚拢起的百姓规模众多,如此还没有算上各处皇庄聚起的百姓,及恩养的遗孀遗孤,对了,还有少府所辖有司兴建的产业工坊,这部分工匠与学徒的规模也不少啊。”
    “那围绕京城京畿展开的卫戍警备调整,包括移驻各处的京营各部,你算进来了吗?”沉默的朱由检此刻说道。
    “这……”
    朱聿键一时语塞,紧锁的眉头快拧到一起了,就罗列的这些情况与事实,便让他感受到极大压力,
    难办啊!
    朱聿键是想了又想,实在是想不到解决办法,如若朝廷无法解决此事,只怕山东治下将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凭什么奉诏进京的那帮宗藩宗室,就可以在上林苑整日纸醉金迷,朝廷遇到这等难关还要养着他们,难道他们就不是朱家的一份子?
    而此时的朱由检,在朝西暖阁走去时,心里却一直在想一件事,那便是安置在上林苑的那帮宗藩宗室,垂着的双手下意识紧攥。
    在先前既定进修的课业里,就有涉及宗藩宗室所拨宗禄,朝廷每年要拨多少银子,来供养各地的宗藩宗室,为此要挪用国库多少银子,及为解决所需而加派的赋税,甚至宗禄发放时出现的贪腐,各地远支底层宗室实况,各地亲王、郡王实况,各地膳田增幅情况等等,朱由校都先后叫二人知晓。
    而基于上述的种种实况,朱由校还为他们布置不少课业,比如停发宗禄会导致哪些影响出现,而宗禄银用于财政开支,能对哪些方面有效减缓,能帮朝廷减轻多少压力,甚至明确各级膳田规格,能让朝廷征收多少税银……
    这桩桩件件吧,就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朱由检的内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遇到的一些事,开始在其心底生根发芽了。
    “那是骆思恭吗?”
    朱聿键略带疑惑的声音响起,让朱由检从思绪中回归,顺着朱聿键看去的视线,朱由检见到风尘仆仆朝乾清宫赶来的骆思恭。
    憔悴的面庞,沾染的土尘,眉宇间透出的急切……种种观察之下,让朱由检也好,朱聿键也罢,皆知骆思恭此次进宫必有大事发生。
    “是白…”
    “先回西暖阁。”
    朱由检下意识想说什么,却被朱聿键出言打断,朱由检此刻才反应过来,向朱聿键点点头后,二人便快步朝西暖阁而去。
    二人的内心都沉甸甸的。
    似乎天子遇到的情况,远比想象的要艰难的多。
    ……
    东暖阁内。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表情看着有些凝重,本在思索该如何解决山东灾情,却不想骆思恭突然进宫,呈递上来更棘手的问题。
    “…所以在此之前,这个闻香教的贼逆徐鸿儒,便去往北直隶各地传教,甚至还刺探到不少实况?”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由校看着低首而立的骆思恭,“那个刘泓所言都属实吗?徐鸿儒眼下已偷潜回兖州境,打算在该处煽动民乱?”
    “禀陛下,臣以为刘泓所言属实。”
    骆思恭抬手作揖道:“在此之前,臣已命各地锦衣卫暗查,的确发现一些可疑之人,眼下他们都被暗中监视起来。”
    “至于山东的情况,还需些时日进行刺探,不过在急赴京城之前,臣已安排人手密赴兖州,在不惊动徐贼的前提下,对……”
    看起来山东的情况,远比预想的要严重的多啊。
    朱由校眉头微蹙,思索着当前的情况,似白莲这种邪教组织,能够长久不衰的存在,与地方贫瘠有着直接关联。
    虽说徐鸿儒聚拢教众,在山东闹起叛乱风潮,是与明年出现的灾情相关,但是不该被忽略的,是山东几乎每年都遭灾,只不过是范围大小了。
    处在小冰河时期下,除了那些大的自然灾害外,一些小的自然灾害同样不能忽视,毕竟对底层群体而言,不管是大灾情,还是小灾情,那都是很难从容度过的,更别提各地吏治腐败严重呢。
    “既然是这种情况,那骆卿便急赴山东,将徐逆为首的奸佞悉数查出!”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眼神凌厉的看向骆思恭,“山东不能乱,特别是漕运,敢因一些奸佞而掀起动乱,则北直隶必然受到影响。”
    “此事要重视起来,朕许卿家赴山东后,与山东巡抚一起专办此案,若遇棘手难题,需要强势镇压,则加急向京呈递,朕会调遣军队赴鲁!”
    “臣遵旨!”
    骆思恭强压心头激动,当即向天子作揖拜道。
    得到这样的允准,只要能将此案查明清楚,使山东不出任何动乱,那他骆思恭,乃至是骆家,都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只是相较骆思恭所想的这些,朱由校要想的更多,白莲余孽必须要连根拔起,不然危害性太强了,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此事,先前明确的快速反应部队,必须要加快构建起来,至少山东真的有变,毗邻山东境的几支队伍,能以最快速度奔赴镇压!
    甚至在朱由校的心里,已经在想如何减少对漕运的依赖,加强海运建设,毕竟这条大运河上藏着的猫腻太多了。
    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途径,但是单一的依赖使用,势必会使藏污纳垢之处,在暗地里疯狂滋生。
    因徭役而聚集的众多纤夫,必须要给他们谋取一条生路,不然心底积攒的怨气多了,势必会给地方造成严重动荡,若为一些行政成本节流,而增加叛乱的频率,这本经济账始终是不合算的,落后的徭役制度,必须要被新的用工模式取缔,如此大明才有可能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