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那里如何了?”
魏延听闻赵云此问,心中愈加纠结了起来。
赵云从武兴南下的早,而魏延又在他的身后。昨日傍晚,魏延在南下的行军中收到了汉军在赤亭惨败、退往武兴、丞相染上风寒不能理事的消息。
但眼见赵云已是油尽灯枯之状,魏延又如何敢对赵云说这些呢?
魏延只得含胡应道:“有丞相在彼处,又能有什么危险呢?将军勿忧!”
“那就好,那就好。”赵云从口中挤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脸上还时不时的浮现出一丝痛苦之色,却硬是凭借意志忍住、没发出半点喊疼的声音。
“将军……”魏延攥住了赵云的手,一时不知该安慰些什么。
赵云低声说道:“文长,为大汉守住此地。八千兵、八千兵我带来了,就托付给文长了。”
魏延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泪光:“将军放心!既然我来了此处,就定不会丢了白水!”
赵云极其轻微的点了点头,只是用眼睛看着魏延,口中微微张开、却并无声音发出。
魏延心中大骇,急忙将耳朵凑近赵云身前问道:“将军可有遗言要说?”
赵云面露痛苦之色,努力挤出了几个字来:“来日,将我葬回常山!”
魏延只觉自己攥着的赵云左手,一点一点变软,似乎失了力气一般,逐渐从魏延的手中滑出、向着榻上坠落去。
帐中亲卫与众将哭成一片,魏延亲手为赵云整理了面容、盖上了被衾,而后郑重其事的拜了三拜,方才起身。
魏延是在新野加入刘备军中、以部曲身份作战的。
早在河北之时,赵云就是刘备身边的主骑、负责统领刘备军中的骑兵。
刘备在新野小县蹉跎的七年之中,魏延从一个不通军事、只是曾任郡兵都伯的小人物,得到了关羽、赵云等人的军略指导。
赵云不仅是大汉当下硕果仅存的熊虎之将,更是魏延魏文长从军之时的领路之人。
汉室兴复,何其远哉?
赵云临死前没有说什么家族、没有说什么子嗣。他心中知晓,自有丞相和朝廷会为他照看。
赵云的遗言只有一句,只希望有朝一日、魏延可以帮忙将他葬回常山。
若非汉室复兴,据守在益州偏远之地的大汉、如何又能将赵云葬回黄河以北的常山本郡中呢?
说到底,汉室兴复是和蜀汉中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相连的,宏观与细微相接,才凝聚出了这样一个集体意志。
只是当赵云这种河北之人愈来愈少的时候,兴复汉室还要等到几时呢?
魏延思略已定,缓缓从赵云榻前站起,转身看向众人。
都是见惯生死的将军,魏延悲痛归悲痛、又如何能忘了此处的军事重任呢?
“镇东将军已将此事军事托付给我,我为大汉镇北将军、奉丞相命督军来援此处。尔等可有人不从?”
魏延打断了众人的哀泣之声,声音洪亮的在帐中喊道。
赵云军中的四位校尉对视一眼,同时俯身下拜:“我等愿听将军指挥!”
……
魏延带来的援军、与赵云之军合兵一处之后,足有两万两千的数量。
在军中为赵云简单的发丧过后,魏延第二日便率军向白水关挺进。
留了四千人进入白水关后,魏延就在关外搭建营寨、筑上营垒,与陆逊的大营对峙了起来。
魏延来得晚些,自然知晓北面诸葛亮处的军情。但以蜀军的精锐程度,想在一时间攻破魏军营寨确非容易之事。
加之魏军还有骑兵之利,可以在营寨外左右驰骋遮掩一二,这就使得魏延的攻击更加难了。
好在兵力足够、粮草后勤无忧,魏延也只能稳扎稳打,一日又一日的对峙和交战。
而在更北面的武兴,蜀汉军队的局势却愈加的恶化了起来。
吴懿是五日一早退兵的,而病中的诸葛亮也是同一日被杨仪派人送走。
六日蜀军撤兵,曹真紧随其后展开追击。
并非曹真五日的时候、不渡河进攻蜀军在故道水以东的大营,而是曹真无能为力。
魏军在青泥水处的三万步卒,在连续三日多、高强度的战役之下已经疲惫至极,根本无力再渡河、冲击诸葛亮在河东修筑好的坚固营寨。
白水处的牵招、夏侯儒部,同样无能为之。换句话说,在五日、曹睿与曹真除了准备进军追击之事外,了更多精力在整军上。
要将曹洪的骑兵从下辨调过来、要从张郃三万军中选一万出来,要调配运粮船只、物资转运、后勤事宜……
若真是仓促过河、袭击诸葛亮的本营,恐怕是要遭遇败绩的。
但在休整了一日后,曹真六日率军南下追击,就变得更得心应手了起来。
借着骑兵之利,虽然河道两边的道路狭窄,但也可以不断地在后方袭扰。多支骑兵部队轮换,将撤退中的蜀军弄得苦不堪言。
从赤亭到武兴八十里路,曹真除了袭扰多次、成功了多次外,还在武兴以北三十里处、击溃了吴懿埋伏在此的伏兵。
所谓伏兵,一千人埋伏一千人那叫伏兵。
可若是想用三千人埋伏三万人,这世上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六日南下,七日下午魏军大部到达武兴城外。
当天下午到达武兴城外后,曹真一面命张郃督两万军队围在武兴城外、一面亲率万骑向东绕过武兴、向更东面的沮县挺进。
沮县位置险要,几乎处于武兴和沔阳之间连线的中点。
而沔阳,就是汉中平原最西端之地了。
昔日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时,曹刘两军就在沔阳对峙。黄忠阵斩夏侯渊的定军山,就在沔阳城南不远的地方。
诸葛亮在得知曹真率军追击而来之后,强行拖着病体起身,却一时间无能为力。
魏军实在是太多了!
曹真率步骑三万南下,其中两万步、一万骑。
在张郃率两万步卒把守住武兴城外的要道后,曹真依旧能挤出一万骑兵、向汉中方向的沮县突袭。
反观诸葛亮在武兴,兵力甚至还不如张郃。
原本赤亭大营的三万五千士卒,魏延南下的时候带走了一万四千。
剩下两万一千士卒,数日的鏖战、撤退、被追击、加上零零碎碎被魏军赶上投降的,在武兴就只剩下一万人了。
算上赵云留在这里的两千人,能有一万二千之数。
但其中大部都是从赤亭撤回来的,见识了如此惨烈的作战之后,还有多少士卒能够效力作战的?
“丞相,当下是要继续守在武兴,还是突围撤退而走?”杨仪见堂中无人说话,主动请缨问道。
诸葛亮高热最急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两日服了许多汤药,病情已经渐渐好转了起来,但战事却依旧忧心。
“威公认为该往哪里突围?”诸葛亮轻叹一声,缓缓问道。
堂中众臣众将,都将目光移到了杨仪的脸上。若要细细数一数面孔,自北伐开始以来,已经有很多熟悉的将领都不在了。
但现在不是谈论已死之人的时候,更应讨论的是如何突围!
杨仪沉声应道:“禀丞相,该向阳安关突围!”
吴懿深吸一口气:“丞相,该向阳安关退!”
“属下附议,也应往阳安关退。”袁綝拱手答道。
宗预、王平也是一样说法。
诸葛亮长叹一声,摇了摇头,眉眼间尽是萧索之意。
阳安关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汉中在东面、沮县在东面、曹真去的也是东面!
而阳安关在南边,蜀中在南、白水关也在南。
在曹真率万骑向东的当下,汉中已然全危,若诸葛亮率军向东突击、恐怕还没走多远就会遇到回返杀来的曹真。
唯有向南、向阳安关的方向才算一条生路,才能将大汉的这些残兵败将、这些文武臣子们尽可能多的带回去。
可汉中又该如何!这就是决策者的为难之时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