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召集生的女王范
“咱们还是换个话题吧”,安锋跳过了这番讨论,转移话题说:“你小时候都玩什么游戏,你的玩伴都是那些人?”
说到这个问题,斯嘉丽有点忧桑:“我们家以前住曼彻斯特,三年前搬到这里,嗯……,我以前的玩伴都留在曼彻斯特,这里,……我谁都不认识。”
唉,真是各有各的忧伤啊。
安锋跳下凳子,招呼说:“我们去买张地图吧,告诉我你都去过那里?”
地图买到手,两人身上的汗也干了,衣服不再冰冷,安锋急急牵着斯嘉丽的手赶回家里,这时若娜还没开始准备晚饭,安锋领着斯嘉丽走进玩具屋,两人将一大堆地图铺在地板上,斯嘉丽开始说起自己去过的地方。
小孩子不一定能确切表达自己去过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地名在斯嘉丽脑海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于是,这场游戏成了“猜猜看”,斯嘉丽模糊地回忆起几个标志性物体,然后两个人扳着旅游手册,开始在地图上寻找。
老外的城市重名者很多,比如“利兹城堡”与“利兹城”就不是一回事。有时甚至重名者不在一个郡,一个国家中,比如英国有个曼彻斯特,加拿大也有一个,美国也有一个同名城市……
这就增加了竞猜难度。斯嘉丽说出一个地方后……那地方安锋其实猜到了,但他故意笨拙的选定一个同名城市,对着旅游手册描述城市风景,然后与斯嘉丽的回忆进行比较,如此一来,倒是增加了斯嘉丽的参与感,等终于确定城市所在后,斯嘉丽的成就感更是满满。
渐渐地,地图上的标注越来越多,即便是利兹市,斯嘉丽走过的地方也很多,等到巴特莱爸爸下班回家,斯嘉丽看着标满红圈的地图惊叹:“我原来走过这么多地方呀!”
拿着这份地图,斯嘉丽向父亲展示:“爹地,我原来走过这么多地方。”
巴特莱感兴趣的追问一句:“我的天使,你还记得哪些地方吗?你都记得什么?”
斯嘉丽的记忆已经梳理过一遍,立刻如数家珍地谈论起记忆中的路灯柱、街区、邻居小孩,以及当地特色美食、美景……父女俩谈的很惹火,美好的记忆令两人忘了时间。维拉妈妈进门后,好奇的探望一下这对父女,没想到立刻被谈话所吸引,于是,这顿晚饭就由安锋主理了。
保姆若娜只负责准备晚餐材料,亲自打理晚餐,原本是厨艺爱好者维拉妈妈的个人表演时间,但因为回忆太甜蜜,维拉妈妈有点不忍离开,保姆若娜到了下班时间,安锋适时插了一句:“不如我来吧。”
维拉妈妈真心不放心安锋的技艺,但……但她实在不想离开回忆中的丈夫,过去的记忆闸门打开,许多甜蜜许多温馨许多爱恋,回忆夫妻俩共同走过的路,简直是对爱情的一次重温,感性的维拉觉得……实在不行大家出去吃饭,反正也不了多少钱。
在这种心理下,安锋能做出什么菜来已经无关紧要了,维拉妈妈只是稍一犹豫,立刻挥手让安锋自由发挥……
从心理上说,一个家庭里,厨房才是最重要的地盘。古代相亲活动中,婆家常常也借故去媳妇厨房转一圈,因为厨房往往反映一个家庭的真正面目——是富裕、是穷困;是勤快、是懒惰;是追求享受还是凡事凑合,厨房的状态都可以如实反映出来。而古代君王的厨房,更是严密看守的重地,不是绝对信任的人,不容许踏入厨房一部。
第一天,安锋仅仅用了一天,已经占领对方厨房了。虽然用了点手腕,耍了点心机,但终究他站在厨房的炉灶前,哦,他依旧站在板凳上炒菜,期间维拉妈妈不放心的过来瞧一眼,立刻被安锋滑稽的举动惹得哈哈大笑。一个连灶台都够不到的小人,一本正经站在板凳上,端着炒瓢严肃滴烹饪着美食,怎么看都觉得……惹人爱。
维拉妈妈想帮忙搭把手,安锋不客气的指引维拉妈妈端菜上桌,这时维拉妈妈才发觉,一会儿功夫安锋已经炒出两盘菜,再加两个冷盘放在案板上,那些菜的色相搭配很不错。
维拉妈妈喜欢烹饪,但她的技艺与专业厨师相比,还有点差距。这也是业余爱好者与专业人士之间的差距。安锋做的饭嘛……安锋这次中规中矩,没有太突出也没有太差。这水平与维拉妈妈自己的水准也差不多。不过,老外喜欢夸人,有一点点长处,老外就往死里夸。于是,这顿饭,夸得安锋很不好意思。
“看来,以后若娜赶不及的话,我们的宝贝斯嘉丽可以指望凯恩哥哥了”,维拉妈妈举起叉子指点着安锋赞叹。
若娜是个“半日保姆”,每天只干半天活儿——也许她上午还在另一家帮厨,但这不是安锋所关心的了。按照若娜与维拉的协议,若娜如果中午早到,那么她负责做中午饭,下午可以早走。否则维拉就要付加班费。或者若娜晚到一会儿,那么中午饭她不负责,晚饭必须做好。
听维拉妈妈的口气,若娜的上岗时间是经常变动的,具体时间双方会在前一天协调好。但有时维拉妈妈希望若娜早到,以便中午照顾斯嘉丽,可若娜也有自己的安排,不是每次都能满足维拉妈妈……现在有了安锋了,这让维拉妈妈大大松了口气。
第二天起床来,安锋就自然多了。他自如的爬起床,穿上运动服,走出家门呼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在门前空地上坐了几个扩胸动作,而后脚步轻松地绕着小区跑了一圈。无人在旁边监管,他可以自由审视小区周围的环境,观察进出的路线,端详附近的邻居。
回到家中,寄宿爸爸寄宿妈妈照旧仍未苏醒他们昨天发誓要早期的,但习惯终于战胜了他们。安锋一个人正好,他独自在房间内轻轻活动着,浏览完报童送的报纸,还有时间点着炉火烧牛奶。等他把一家四口的早饭烧好后,其余人才陆陆续续醒来。
这顿早饭意味着,这个家终于接纳了安锋,他们已把这孩子视为完全的自家人,容许安锋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并自由地在家中活动,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虽然这件事也是帮维拉妈妈减轻家务负担。
安锋并没有把做早饭当做一项麻烦一次劳累,清晨醒来阳光很好,边做早餐边思考整理一天的计划,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事,这时候家里没一人苏醒,只有他独自操作,这让他充满掌控感……好吧,他心理阴暗了。
接下来的日子像流水般逝去,安锋每天早晨起来锻炼,没几天把周围勤快人认了个遍,同样,小区内所有人都知道新来了一位交换生,每天风雨无阻的跑步锻炼与人谝闲传,即使没见过安锋的人也听说过他的事迹。
早饭过后,送走了爸爸妈妈,安锋会领着斯嘉丽前往溜冰场,两人滑一会儿冰,累了回去超市,或者附近什么有零食有玩耍的地方,等到了中午两人手牵手步行回家……再后来,爸爸替两人各买了辆自行车,于是两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逐渐触到利兹城的印巴区边缘。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一眨眼,开学时间到了。巴特莱爸爸特意请了一天父子假,领着斯嘉丽与安锋去学校办理注册登录手续。英国人排队都是稀稀松松的,前后两个人之间相隔……几乎相隔一个马身的距离。因此队伍蜿蜒了很长。但移动速度很快,约半个小时后,两个人的注册手续完全办妥了。
接下来进行的程序中,斯嘉丽与安锋分开了。斯嘉丽作为本土居民,只需跟随老师的指点,认识自己的教室、自己的更衣柜等等,便已足够。而安锋则需要等待召集生过来,讲述必要的注意事项。
这时间教会学校,但说是教会学校,老师却不全是神父与嬷嬷,教师当中仅有几个老妇人身穿修女服。安锋随着其中一名修女——或者嬷嬷——走进一件不大的礼堂,此时这礼堂中已坐了三位华裔同学,陈文文正在其中,另外还有一个女孩,年龄似乎与安锋同岁,个头比安锋稍矮。
陈文文身体几乎是瘫在椅子上,双腿翘到了前排座椅上,见到安锋出现,他懒洋洋打了个招呼:“你他x的才到啊,我他x的都等你一会儿,好了,咱们人齐了,召集生呢,召集生,该你出场了。”
正准备离去的嬷嬷盯了陈文文一眼,陈文文挑衅的反瞪回去。嬷嬷也没吭声,低头走出礼堂。不一会儿,一个瘦高挑个头,扎着马尾辫,显得干净利落的女同学轻盈的走进礼堂,她看了一眼陈文文的坐姿,却没有纠正的意思,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低头寻了一段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吴兮悦。”
稍作停顿,这位女召集生干脆地解说:“这是我的名字,听这名字的发音你们就知道,我来自无锡,如今是学校六年级学生,今年夏季将升入七年级。我的英文名字是‘eunice(尤妮斯)’,意思是:快乐的胜利。这两个名字你们都可以称呼,我都会答应的。
我是你们的召集生,今后你们与校方有什么需要沟通的,或者对学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找我。当然,如果你们语言上没有障碍,也可以直接找校方,校长的大门谁都可以推开,无需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