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三章无奈的爆炸
    国立浙江大学迁离建德前,还有几位教授与苏步青一样,把家人先送回了老家。此时,校长竺可桢开始为杭州的命运担忧了。因为在南京沦陷后不久,由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奎斗组织的12名学生,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所属的诸嵊新宁游击总队,这是浙大第一批入伍的同学。12月9日,学校派校车将他们送回风雨飘摇的杭州城,到游击总队报到。他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协助炸毁刚刚建成通车的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铁路部分连接浙赣线,国民政府决定炸毁大桥,以延缓日军前进的速度。
    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浙江大学的12名游击队员,迅速赶往钱塘江畔,协助军队,爆破大桥,学生会主席刘奎斗负责爆破钱塘江东岸的义渡码头。
    要炸的这个码头它是伸到江里去的,非常难炸,这个要人爬到下面去。因为要绑这个炸药,那么他是要绑到这个桥墩里去,就是绑不牢固啦,所以这个工作呢,是刘奎斗去挑的人,那个作业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就两个人,完成了,爬下去,那么把炸药弄好。
    下午5点,天色渐晚,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出现在桥头,恐有汉奸混入难民队伍之中过桥,逃难的人群被强行拦阻。中国军队随即点燃所有的爆破引线。
    随着一声震天巨响,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军侵略的烽火中。它像一条巨龙瘫痪在钱塘江上,就像当时中国龙一样,不知何时才能重新腾飞。
    爆破结束后,浙大的12名游击队员,静静的站在江边,望着爆炸尘埃和夜幕笼罩下的钱塘江大桥,不远处就是从小就熟悉的六和塔,心情沉痛和迷茫。忙上就要离开家乡的土地了,但不知路在何方?
    也许他们在一年半载之前,还来大桥工地实习,近距离看着大桥一寸一寸地长大,憧憬着自己,以后也能参与,甚至是主建一座同样的,甚至更雄伟的大桥,为国家富强、民众幸福出力。但这一切,此刻皆为泡影。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1935年1月,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是当时远东第一大桥。
    所有参加钱塘江大桥的中国大桥施工人员经过克服许多困难,1937年大桥接近竣工时,日本鬼子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战军兴,大桥工程处抓紧施工,以配合抗战军事行动。于九月完成铁路通车,十一月公路桥面完成,能通行各种车辆和行人。这对当时军队调动、军用品转运、各种物质供应等,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不使大桥为日本鬼子所用,当局不得不做爆破大桥的行动。
    这天,建德下起了雨。位于小南门的建德码头边,停满民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浙大师生分批撤离建德,迁往700多公里外的江西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