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魏徵问罪
    踹了房俊两脚,魏徵才稍稍遏制心中恼怒。
    这小子当真缺德!
    怎能想出这等龌蹉的说辞恶心人?
    顺了顺气,又摘下一根黄瓜洗净,咔擦咔擦的嚼起来,心中却觉得房俊所言或许并不夸张,这黄光的形状……用起来当真顺手。
    一根黄瓜一会儿又被吃光,照样连根部都吃的干干净净,能吃的食物,他从来都不会浪费。
    而后毫不客气的指着架子上的黄瓜说道:“摘个三五十斤,回头送到老夫府上去。”
    房俊呲呲牙,为难道:“这个……您老明鉴,这些黄瓜是用来留种的,只有种子多,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让这种口味鲜美的菜蔬出现在关中人的饭桌上。所以……十斤行不行?”
    魏徵摇摇头:“既然是留种的,那么刚才的这两根亦不应该吃掉,算了,就当老夫没说过。”
    房俊赶紧谢过。
    不过魏徵一转身,又盯着房俊说道:“时值晌午,怎地不见下人摆饭?”
    房俊无语。
    您这不刚刚吃了两根黄瓜么?没吃饱啊?
    只好吩咐家仆速速去准备饭菜。
    魏徵也不跟房俊说话了,负手在暖棚里到处乱逛,瞅瞅这个,瞧瞧那个,兴致盎然。
    房俊陪在后边,时不时的解说一二。
    家仆前来说午饭已然备好,房俊请魏徵去前边的房舍用膳,魏徵却摇摇头,指着暖棚中黄瓜架下边一处用青石垒成的井台:“就在此处用膳吧,环境好,不必讲究那么多的规矩。”
    房俊只得吩咐家仆将饭菜端来。
    四菜一汤,色香味俱全,没有山珍海味,却胜在精致。魏徵很是满意,大马金刀的坐了,拿起筷子名仆人盛饭,就那么坐在黄瓜架下大口吃起来。
    房俊陪着用饭,略带歉意道:“此处不必城中,略微简便了一些,还望您老海涵。”
    谁家若是能够请得到魏徵去吃一顿饭,即便是长孙家这样的人家都得隆重对待,最少亦要飞禽走兽山珍海味的张罗一大桌,家中耋老亦要陪酒。
    魏徵这等又臭又硬的直臣,去谁家吃过饭?
    现在倒好,就是暖棚之中的小菜采摘几样,放入铁锅翻炒几下就端了上来……
    魏徵却摇摇头,大口吃着饭菜,含糊说道:“很不错了,老夫家中亦比不得这般丰盛。况且这炒菜之法起源于你们房家,放眼关中,还是你家的炒菜最是地道。”
    房俊知道魏徵不是在谦虚,他家是真的穷。倒不是如同海瑞那般穷得吃不起肉,但是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官员来说,都要过的清贫。
    这人就是个死脑筋,所有的金钱来源都来自于俸禄。
    后世有那么一句话,一个依靠工资过日子的官员,简直就是最最失败的官员……
    可是房俊看看面前的魏徵,觉得这句话当真讽刺。
    若是每一个官员都依靠工资过日子,那天底下的老百姓才是最幸福的……
    魏徵吃饭很快,话不多,将自己面前的两盘菜吃得干干净净,甚至将汤水倒进饭碗拌了拌,呼噜噜吃个干净。
    放下饭碗,打个饱嗝,捧着一旁仆人递上来的刚刚沏好的热茶,一脸满足的神情:“回头将家中的厨子送到你家,让你家的厨子帮着调教调教。这份清淡之中显真味的功夫,方才算是最顶级的厨子。”
    房俊自然全无异议。
    喝着热茶,魏徵问道:“你刚刚说汉人的优势,是个什么意思?”
    房俊也拿起一杯茶,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怎么样扬长避短,以极少的代价去颠覆胡人是你们这些中枢大佬应当思考的。不要总是打打杀杀,要多多使用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聪明智慧,四两拨千斤。就算当真面对面的硬战,也应当多多使用火器这种优势巨大的武器。你们这些大佬要与时俱进,现如今的大唐日新月异,怎能还守着以前的那一套抱残守缺呢?”
    对于房俊的言论,魏徵嗤之以鼻:“猫大的年纪,亦敢妄言中枢之策略?简直不自量力!”
    房俊不忿:“年纪小怎么了?甘罗十二为相,咱这岁数可比甘罗大多了,怎就不能言及中枢?”
    魏徵一脸鄙视:“所以说你是率学无诞,甘罗的确因为出使赵国而受封上卿,可是这个上卿不过是一个爵位而已,有名而无权。战国时宰相必须有上卿的地位,但绝对不是每一个上卿都有宰相的权力。甘罗名噪一时,但是受封上卿之后,史实却再无记载,可见其底蕴浅薄,渐渐泯然众人矣。”
    房俊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他只知道古往今来无数人都用“甘罗十二为相”来激励后进,却从不知道原来甘罗拜相之后便泯然众人,青史之上再无记载……
    相比魏徵的博学,房俊这个穿越客简直堪比文盲。
    魏徵坐在井台上,抿着茶水,头顶是黄瓜架,甚为悠闲。
    “听说你在学堂之中教授孩童种地?”
    “没错,有问题?”
    “何止有问题?问题大了!学堂是什么地方?那是诵读四书五经领略微言大义之地,岂能教授学子种地这等粗鄙的学问?”魏徵吹胡子瞪眼,甚为不满。
    房俊奇道:“种地怎地变成了粗鄙之学问?再者说,某一直认为学堂就是教授知识的地方,四书五经是知识,微言大义是知识,兵法战策是知识,琴棋书画是知识,甚至丝竹弹唱亦是知识,难道种地就不是知识了?”
    魏徵怒道:“老夫何时说过种地不是知识?只不过种地此等浅显之术,何必在学堂里教授?秉持时节,春种秋收,如此而已,余者不过是仰仗天时,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天灾旱涝则粮食歉收,又有什么好教的?”
    房俊头一次知道,原来种地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他诧异问道:“春种秋收,如此而已?呵呵,那某倒是要请教请教郑国公,为何某这田庄之中,无论麦子还是水稻,产量皆要比别家的田地搞出不止三成?”
    魏徵微微一愣,这才想起房俊搞育苗的事情,正是因此才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可是这算是学问么?
    在他眼里,唯有圣人的书本之上才有学问,余者种地也好、冶铁也罢,不过是小道而已,怎能将学堂这样神圣的地方用来教授这些小道?
    魏徵恼火道:“即便天下人人皆能学会种地,那又如何?哪怕粮食多得吃不完,天下再无饿死之人,老夫亦会感到欣慰,可是相比圣人之道、治国之学,又算得了什么?”
    跟这个老顽固没法讲理……
    房俊岔开话题,说道:“房家的学堂之中,有学生五十余人。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显露出读书的天赋,以后可以科举进学,成为官身。那么其他的人怎么办?没有当官的机会,甚至连教书先生都不够资格,如何学好种地对他们来说更有用。仓廪足而知礼仪,只有天下百业兴旺,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堂学习圣人之道、微言大义。若是天底下的读书人都成了一门心思钻研孔孟的书生,那才是帝国的悲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好事,极大的提升了国民的识字率。
    但是结果呢?
    结果便是世人眼中只有孔孟之道、只有四书五经,根本不通俗物,百无一用!
    按照魏徵的思维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还是会出现“一本论语治天下”的荒谬景象。
    孔圣是千古圣贤,这没人能够反驳,甚至不容反驳。
    儒家学说之奥义影响了这个民族几千年,其中之精萃更是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存之道,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可以说,孔圣之思想便是这个民族的魂魄!
    可是将孔圣的理论生搬硬套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取死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