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一章 打大隋?始毕可汗要西征【1更
    原本气势汹汹进入洛阳城的世界各国国王、贵族和宗派高手,全部老老实实找了一个酒楼坐了下来,打探消息,小声的交流着。
    “始毕可汗坐拥雄兵百万,全部是铁骑,竟然不是一大帝国?”
    欧洲那些小国王聚集在一起,面色骇然道。
    往日他们大战的时候,几万人都称得上一场旷世大战。
    而始毕可汗竟然坐拥百万铁骑,如此强大的实力,足以横扫整个欧洲。
    可是,竟然没有名列世界三大帝国。
    “始毕可汗曾经向大隋称臣,大隋可以轻易征兵百万,这才是强,你看看这洛阳城,若是放在欧洲,绝对是攻不破的城池。”
    欧洲一个小国的国王面露向往道。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他也是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世界一共被主神组织划分为七大洲,其中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这五个洲是文明最为发达的洲。
    波斯帝国和大隋帝国疆域主要位于亚洲,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主要在欧洲。
    而波斯帝国在非洲和欧洲有攻下来的领土,拜占庭帝国也在非洲和亚洲也有一部分疆域。
    不过,波斯帝国在非洲和欧洲的疆域,大部分都是从拜占庭帝国攻占下来的,两个国家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可谓血海深仇。
    大隋帝国虽然没有和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直接交战,但是,大隋帝国附近一直有着一个强生无比的草原强国。
    从古至今,匈奴、鲜卑、羌族等等,曾经统治大隋帝国疆域的几个国家多次和草原异族交战,而大隋帝国建立在南北朝的废墟上,仅仅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大隋帝国就成长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帝国。
    始毕可汗拥兵百万也臣服在了大隋帝国的脚下,如今虽然和大隋帝国产生了间隙,但是,也只是因为大隋帝国出现了内乱。
    不然的话,始毕可汗恐怕还要继续臣服在大隋帝国。
    “大隋帝国三征高丽全部都败了,高句丽或许比我们统治的国家大,但是,和大隋帝国相比,只是一个弹丸之地。”
    “大隋帝国看起来也就文明昌盛,若是和我们接壤,说不定会被我们灭掉。”
    一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国王,眼神之中却是闪过一丝轻蔑,轻笑道。
    高句丽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人口上,都远远无法和大隋帝国相比,可是,大隋帝国几次出动大军进攻高句丽都失败了,而且,是惨败。
    大隋帝国的文明或许很繁华,可是,军队的战斗力看起来却是十分的孱弱。
    第一次征讨高句丽,隋军总共一百多万主战兵马,而为大军运输物资的民夫是隋军的两倍,大隋帝国直接加上间接的参战人员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如此规模宏大的进攻,近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征讨高丽和第三次征讨高丽,虽然不如第一次规模宏大,但是,也动用了数十万人马,损失辎重无数,均无功而返。
    若是换做是他,肯定第一次进攻就取得了胜利。
    足足五百万大军,高句丽所有百姓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如此巨大的优势,竟然全军覆没,说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呵呵呵·······”
    一个白发苍苍的国王心中冷笑了几声,面色上却是不动声色。
    这个年轻的国王好像距离他比较近,以前还顾忌上一代国王的贤名,现在看来却是可以尝试进攻一番。
    即使灭不掉,也能让其割几座城池。
    大隋帝国的三次征讨高丽之所以惨败,一方面是因为大隋帝国的内部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句丽的山高地险,环境复杂。
    可是,正因为如此,大隋帝国才更加的可怕。
    若是让他选择和大隋帝国接壤,还是和拜占庭帝国或者波斯帝国接壤,他肯定不会选择大隋帝国。
    那个年轻国王看到的只是大隋帝国的惨败,他看到的却是大隋帝国的恐怖。
    第一次征讨高丽损失了几百万青壮,大隋帝国竟然没有崩溃,这简直是个奇迹。
    这种情况下,没有隔一年,竟然再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征战。
    他虽然没有去过高句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高句丽的人口在这三次征讨之中,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
    整个国家恐怕都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生怕听到隋炀帝杨广再次征讨高句丽的消息,无不战战兢兢。
    最为恐怖的事情,隋炀帝杨广立下了一个可怕的flag。
    高句丽处于大隋帝国的腹地,是一个心腹之患,只要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肯定会灭掉高句丽。
    即使大隋帝国灭亡了,重新崛起的帝国恐怕还会出兵灭高句丽。
    若是胜了,高句丽还可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若是败了,高句丽就惨了。
    隋炀帝杨广已经成为了昏君,昏君打败仗很正常,未来的帝王即使是昏君,可是,败在了高句丽手下,也会恼羞成怒,继续征伐高句丽。
    攻不下高句丽,耗也耗死高句丽了。
    可以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失败后,高句丽就注定成为了一个被覆灭的国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欧洲、非洲,应该攻打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和欧洲各个小国的惊叹不同,在一间豪华的包厢内,始毕可汗、颉利、突利、武尊毕玄、魔师赵德言等人,聚拢在一起,双目火热的打量着世界报上面的世界地图。
    他们只要向西进攻,跨过一片荒凉的区域,灭掉一些小国,就能接触到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疆域的土地十分的肥沃,可以西下而牧马。
    只需要攻下波斯帝国一部分疆域,就能和拜占庭帝国接壤,想要进攻波斯帝国就进攻波斯帝国,想要进攻拜占庭帝国就进攻拜占庭帝国。
    他们原本还担心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大隋帝国被称为世界三大帝国,实力应该相仿。
    可是,经过短暂的接触后,他们发现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实力根本无法和大隋帝国相比。
    大隋帝国之中,四大门阀、慈航静斋、净念禅宗、八帮十会等等势力,只要国家统一起来,能够调动其中一部分力量,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可是,今天,武尊毕玄去打探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前来的代表团的时候,发现代表团之中,一国也就一个大宗师。
    大隋明面上就有宁道奇、天刀宋缺和邪王石之轩三个人是大宗师。
    不过,他们都很清楚,这仅仅是表面而已。
    大隋的水太深了,有可能一个普通的道观就冒出来一位大宗师,或者一位破陋的寺庙之中就走出来一个恐怖的和尚。
    当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的时候,他坐拥百万铁骑不仅没有乘火打劫,而且,还老老实实的当大隋的臣子,就是因为知道大隋的恐怖。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后,不仅高句丽王被打怕了,连他都吓傻了。
    隋炀帝杨广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一波一波又一波,用整个大隋的国运死磕高句丽。
    大隋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其间有人向他建议对隋朝趁火打劫,从背后偷袭隋军的败军。
    始毕可汗其实是心动的,甚至在暗暗准备。
    在他看来,大隋帝国损失了数百万青壮,至少要休养生息十年,这个时候攻打大隋,即使失败了,大隋应该也不会向他们发动进攻。
    可惜,有一个人比他准备的还快。
    他还没有准备好,结果,大隋国内又传出消息,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已经准备好了。
    顿时,吓得的他连忙平息了所有想要偷袭大隋的声音。
    当听到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征战高句丽无功而返的时候,不需要其他人提醒,他自己都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隋炀帝杨广他肯定要休养生息了。
    这一次他不狠狠从隋炀帝杨广身上放血,他就不是始毕可汗。
    结果,隋炀帝杨广还是比他快,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士卒,攻打高句丽。
    当第三次征战也失败了,他也冷静了,其他人也冷静了,谁爱打谁打,他们是不动手了。
    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高句丽王高元被打怕了,遣使请降,隋炀帝杨广因此征高句丽王高元入朝,高元却没有来。
    隋炀帝又下令将帅严装,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
    只是此时的大隋太乱了,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四大门阀、江湖各门各派都开始阴奉阳违,有的养兵自重,有的暗中寻找明君,农民起义到处都是,所有人眼里隋炀帝杨广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所以,第四次征讨高句丽的行动,无疾而终。
    始毕可汗等啊等,等了差不多有一年,发现大隋的兵马迟迟没有行动。
    因此,在大业十一年,也就是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之后的第一年,始毕可汗亲自前往来到了洛阳朝见隋炀帝杨广。
    他就想看看隋炀帝杨广头有多铁,怎么过了这么久,还没有去征讨高句丽,难道在酝酿更大的进攻?
    结果,一路行来,除了一些大城池还掌握在隋朝的手中,他发现其他地方到处都是烽烟,隋炀帝杨广完全失去了民心,无法调动兵马。
    回到草原后,始毕可汗纠结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趁着隋炀帝巡游北塞之机,亲自率领几十万名骑兵偷袭隋炀帝杨广的车驾,把隋炀帝杨广围在了雁门郡。
    结果,他发现洛阳和隋朝各郡的援军,犹如百川汇海一般,从四面八方赶来救驾。
    这和他想的不一样,隋炀帝杨广不是失了民心了吗?不是没人要了吗?
    怎么有这么多人来救他?
    义成公主派人告诉他北部边境告急,他犹豫了一下就解围退走。
    一想到隋炀帝杨广征讨高句丽的疯狂,始毕可汗感觉留下来非常不划算,他怕隋炀帝杨广用大隋最后一点元气和他死磕。
    大隋反正已经风雨漂泊了,再等等,等大隋彻底的崩溃。
    之前观看世界地图的时候,他就有了新的想法,现在武尊毕玄又亲自探查了一遍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代表团的实力,他感觉世界又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打什么大隋?
    即使大隋动乱了,变成了诸侯争霸,可是,要不了多少年,天下又会一统。
    到时候,他们又打不过新的帝国。
    如果向西攻打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就不同了,两个帝国看起来比大隋好攻打太多了,而且,灭掉了其中一个,他们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帝国。
    始毕可汗想一想就感觉兴奋,从主神组织对待三大帝国的态度,就知道成为帝国的好处。
    “百家争鸣结束后,立刻准备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