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
    这么多年来,东岸人的船只几乎每隔六个月到一年就会秘密前往这个隐秘的情报站一次。自从上次一艘笛型船在海峡内触礁沉没后,后来此任务基本都由路过的蒸汽船甚至捕鲸船来完成了,因为它们可以降下风帆低速航行,这减少了至少一半的风险。
    三艘体型硕大的战列舰以3节的低速在麦哲伦海峡内缓慢航行着,航海长仔细注意着海水的流向,以免船只偏离航线。至于风帆时代令人谈之色变的大风,这对东岸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如今在麦哲伦海峡内能困扰他们的,无非就是多变的海水流向和恶劣的天气(大雪、雾、冰山)了。
    好在现在天气不错,冬天时海峡内常见的浮冰不见了踪影,起雾的天数也大大减少。除了一直刮着的大风外,涌浪因为这里曲折的地形阻隔也已经大为削减,总得来说,在这个季节航行在麦哲伦海峡内——特别是你还开着蒸汽船的时候,对有经验的航海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足够小心,他们便可以安全通过这条数百公里的水道,进入太平洋。
    但东岸人显然没打算进入太平洋,他们在航行到海峡中段偏西位置后,一头扎进了列斯科岛与布伦瑞克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内,在崇山峻岭之间小心翼翼地航行了大半个星期,才终于进入了水域开阔却又风平浪静的奥特韦湾。
    由于地形的阻隔以及山脉阻挡,奥特韦湾内的海面相对风平浪静,比起西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麦哲伦海峡西段简直是两个世界。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岸边没有任何文明的踪迹,野鹅、胡狼、狐狸、骆马、水獭、海豹就是这里占据绝大多数数量的“居民”了。如果你运气够好的话,你还可以偶尔在岸边看到一些身高普遍达两米以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巴塔哥尼人出没。除此之外,这里有的就只是一片荒凉了。
    进入奥特韦湾后,三艘船只又依次穿越了列斯科岛与布伦瑞克半岛之间的第二条狭道,进入另一片更平静的海域。然后停靠在了位于该水域右侧后世里奥贝尔德地区的东岸情报站附近,此时已经是3月5日了。
    海岸边浅滩很少,基本都是深水区,因此船只能够停靠在离岸很近的地方。便于运输物资和人员。海岸边用粗大的原木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栈桥,能够同时停泊两艘船只。岸边一些着内务部秘密警察黑色制服的人跑了过来,他们腰间别着手枪,身后还跟着几个身高在两米多的巴塔哥尼人随从。
    他们一边向站在甲板上的水手们挥手致意,一边熟练地将从船上扔过来的缆绳系在岸边的木桩上,然后等待开始卸货。本土已经8个月没有船只过来了,这个情报站正急需物资补充:粮食、武器、弹药、烈酒、烟丝、蔗糖等等一切来自本土的商品。阿劳坎游击队最近一年间来过这里两次,提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止血绷带、野战食品、御寒衣物等物资,情报站仓库的库存直接见了底,正急需补充。当然这些阿劳坎人也不是白拿东西不给钱。他们也给东岸人送来了大量优质皮毛、缴获的西班牙金银币、不好出手的各种首饰艺术品、一些马匹等东西,用以冲抵货款。
    穿着海军春秋常服的陆铭登上了长满了杂草的岸边。负责情报站的一名国家情报总局资深探员立刻上前一个敬礼,开玩笑,海军中校军衔的官在如今的东岸只有一人,那就是海军二号人物、第一舰队司令陆铭。这样的大人物到这个鸟不拉屎的秘密情报站来。这让本地的负责人毕拉斯直感到一阵不真实。
    “毕拉斯少尉,感谢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陆铭握了握情报站站长的手,一脸肃然地说道:“你们已经在这个孤独荒凉的地方驻守了三年多,与危险、寒冷、孤独为伴,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公开,但终有一天,人民会了解你们的坚忍与牺牲。会理解你们的奉献精神,感谢你们了。”
    毕拉斯是第一批来到东岸的瑞士法裔加尔文派移民,最初在军队里混,后来被招募进了国家情报总局,曾经在波尔多站服役多年。42年调回本土,短期进修后被授予少尉军衔。然后来到了麦哲伦情报站担任主管,接替已经在此服务多年的另一位资深探员卢奇——此君与毕拉斯同样是第一批瑞士移民,深得上级信任。
    “谢谢陆长官的关心,兄弟们在这里还算习惯,薪水补贴也按时发到了家人的手上。大家都没什么后顾之忧。周围的原住民阿拉卡卢夫人、巴塔哥尼人都还算友善,我们还和他们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贸易联系以巩固关系。目前,情报站里还雇佣了十名巴塔哥尼人做杂役,他们主要负责搬运货物、饲养牲畜。这些人加上我们的人,整个情报站一共有成员28人,全部都在这里了。”毕拉斯仔细地朝陆铭进行着汇报。
    “嗯。”陆铭点了点头,然后信步朝离码头不过二十多米的情报站走去。情报站的房屋都是用就地取材的木头制成,陆铭看了看,房子很简陋,基本就是用原木搭成的,一些木头上的树皮甚至都没去除。房屋顶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茅草,茅草上面还有两层雨布,用于防潮。果然,这里的条件看起来很艰苦。
    十名巴塔哥尼人站在码头上愣愣地看着停泊在栈桥边的高大船只,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炮窗。他们已经和东岸人在一起生活很久了,自然知道那些炮窗里的火炮的威力,因此在看到一次来了三艘这种战争巨兽后,都看傻了眼。这些年来他们卖给阿劳坎游击队的火炮满打满算才五六门,还尽是些小口径的火炮,和港口内三艘船上近两百门重型火炮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很高大、强壮的人。”陆铭称许地说道,“巴塔哥尼人确实很高嘛,以后可以让他们当重步兵,也可以当掷弹兵,上了战场就凭他们齐刷刷的两米以上的身高还不把人吓死啊。”
    生活在麦哲伦海峡两岸的巴塔哥尼人、阿拉卡卢夫人以及部分奥纳人的身高是惊人的。特别是那些巴塔哥尼人,普遍在两米以上。1615年,有欧洲人测量了一个死亡的巴塔哥尼人骨架,竟得出其身高达3米的结论。1790年,福尔克纳见到了一个部落酋长,该酋长的身高竟也达2.15米。
    最初见到巴塔哥尼人的欧洲航海者描述:“他们胸膛和小臂都很发达,跑得比马还快,一次能吃一篮子的黑面包、一口气能喝半桶水。”
    作为巴塔哥尼人近亲的奥纳人,据记载男人身高普遍在1.75米以上,女人则在1.7米以上,远超此时的欧洲人和亚洲人。
    在此之前陆铭也有些不信,但此刻见到后他真的相信了,这些居住在麦哲伦海峡两岸以及南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原住民们就是如此高大,而且肌肉还相当发达,真是不可思议。只可惜后世这些人的家园在被欧洲人侵入后,因为屠杀、劫掠(欧洲人抢他们放牧的羊)以及疾病,他们的人口快速下降,整个民族也最终消融掉。
    “这些人里面最少的一个也雇佣了两年了,算是我们比较可靠的帮手了。”毕拉斯在一旁解释着。随着他的话语,这十名巴塔哥尼人在码头上熟练地卸起了一箱箱的物资,看他们高大的身材以及虬结的肌肉,似乎这些重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多大的负担。
    陆铭一边听一边缓缓点头,然后他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朝毕拉斯问道:“这里有阿劳坎人吗?”
    “没有,他们一般在每年12月下旬固定来我们这里一次,其他时间都不固定,很难说他们什么时候会来。也许那得问西班牙佬,因为和他们交战的是西班牙人,不是我们。”
    “他们的战斗水平怎么样?能在和西班牙人的战斗中取胜吗?”
    “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从老维森特时代过来的老游击队员们水平就很不错,但那些近两年招募的年轻人可就差远了,他们的实力不足以支持他们同西班牙人进行正面战斗。他们的大本营定在离这里不远的阿劳坎城(纳塔莱斯港),我们的人去过那里几次,帮助他们修理火炮、训练新兵。但他们的游击队主力一般不在阿劳坎城,而是在奇洛埃岛南面的那一连串破碎的小岛以及旁边的陆地上,那里有不少不堪忍受西班牙人奴役的逃奴在那里耕种、放牧,是他们天然的兵源。而且在那里也更便于袭击西班牙人的据点,所以阿劳坎城仅仅是他们安置家属的据点而已。”毕拉斯深度参与过阿劳坎游击队的很多事情,因此他很熟悉这里面的各种内情。
    “很好。毕拉斯少尉,现在国家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派人前往阿劳坎城,设法与游击队取得联系,然后要求他们加大出击的频率和力度,争取消灭更多的西班牙人。为此,我们将给予他们更多更新式的武器,比如燧发步枪、大口径野战火炮、盔甲等等,我们这次都带来了。这事事关国家的战略布局,你有把握做到吗?”陆铭看着毕拉斯饱经风霜的面容,缓缓说道。
    毕拉斯先是沉默了好久,然后才肯定地说道:“他们对我们的依赖颇深,对这件事应该不会太过抵触。而且,我也有办法让他们同意,放心吧,陆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