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作者:幸福来敲门
七百八十四章 官场处处皆人情(求推荐票)
除了杨镐外,林延潮还有一位归德籍的进士同年,此人名叫杨东明。 x23us.最快
杨东明,乃归德府虞城人,万历八年进士三甲第二百三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杨东明科举名次比杨镐还低,但却落个京职,现任从七品中书舍人。
由这点看出杨东明的背景可比杨稿硬多了。
杨东明这中书舍人,不是内阁两房中书,参赞不了机密,但好歹也是中书科舍人,平日能出入紫禁城的,乃进士初授之美官,比去地方任亲民官强了不知多少。
林延潮与杨东明分属同年,本来二人之间也不是没有往来,但杨东明的性子淡淡的,与林延潮只能算泛泛之交。私交远不如顾宪成,魏允中,甚至不如杨镐。
林延潮也是修书一封给他。
沈鲤,宋,吕坤,杨镐,杨东明先写了信,然后让门下弟子跑腿送信去,比较远的,就送至山西会馆,使点钱托人转交。
这位归德籍的士子写完信后。
林延潮又想这三年在京里结交的人脉不能放下了。众所周知,一名大明官员的关系圈子。
一师生,二同年,三同乡,四同僚,五门生。
同年,同乡,同僚能占得两样的,更是紧密。
林延潮捋了捋自己人脉。
在宫里太监中。
张鲸与自己现在正打得火热,算是半个靠山。
高淮,自己对他有恩,将来大有潜力。
然后内阁大学士里申时行大靠山不多说,张四维拿自己当弃子了,就不提了。
除了内阁,朝里二三品大员里则就论许国,潘季驯,沈鲤三人。许国与自己交情好一些,沈鲤,潘季驯再次之。
再下来就是王家屏,朱赓,黄凤翔,这都是老交情了,以及新讲官于慎行,沈一贯当初二人也是帮过林延潮的。
至于同年属顾宪成,魏允中交往甚厚,还有**星,他们都是在百官叩阙时,主动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的,目前算是同道中人。
他们与林延潮,在朝堂中持清议的官员中,名望皆著。
顾宪成,**星二人现在都在吏部考功司,吏部可决定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林延潮现任外官,仕途上要靠二人提携,这关系需勤加走动。
还有其他诸人不一一累叙。
林延潮在客栈里住了一天,不久众人的回信就送来了。
这一次林延潮上谏天子,结果触怒太后,潞王,眼下不得不被‘贬’出京。
士林,百姓间对他都抱同情之心,不平之意。
官员给林延潮的回信里也都是满纸的惋惜,他们让林延潮好好在地方做事,静待圣心回转之时,有什么事要帮忙的,给他们去信一封就好了。
王家屏给林延潮送了两套八成新的五品官服,一套公服,一套常服,常服乃青袍官袍,上有白鹇补子,一条银花,说是没有穿过几次,他与林延潮身量差不多就给他送来了。
林延潮将官袍试穿,见确实正合适,如此就免了去任上仓促再定做官服了。
陈济川见林延潮新官袍笑着道:“上谏前,老爷言六品官袍再也穿不着了,而今果真六品不用穿了,换了五品官袍,这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
正说话间,有二人上门说是张鲸派他们来林延潮这当随从的。
林延潮奇怪,接见了他们,一人叫张五,一人叫赵大。
他们一见林延潮即跪下叩头口称,钦差大人,然后奉上来张鲸的书信。
原来二人虽面上却作武夫打扮,私下的身份都是北镇抚司百户,不起眼的外裳下罩着却是代表锦衣卫的飞鱼服,腰间悬着是北镇巡司的腰牌。
原来这一次调查御史自杀之案,天子打算令锦衣卫,御史台联合查案,林延潮说是内应,其实上却不算主力。
张鲸用意是派这两名锦衣卫,借着林延潮身边随从的身份作掩护,暗中至归德府查案。
除了张五,赵大外,不知有多少锦衣卫,以及东厂番子,现在正往河南赶去。
还有几位官员荐了几位仆从,要么擅于照顾生活起居,要么是熟稔官场,长于官场往来,或者是钱谷刑名粮田催科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后就是几个练家子。
林延潮又挑选了八个精干之人,有一技之长的在孙承宗手下,至于应酬往来,熟稔官场的就交给陈济川,练家子给展明调配。
另外就是送程仪的,朱赓送了五十两。
许国送了三十两。
潘季驯最特别一文没送,倒是托人给林延潮带了了几本书,书里面记载了潘季驯多年治河。
潘季驯在信里口气甚大地吩咐林延潮,此书乃余殚精竭虑之所得,尔学得一成,即可为治河良吏,学得三成,即能为与单锷比肩的治水名臣,尔需拿回家如四书般仔细揣摩。
单锷是谁,北宋治水名臣,名气很大,学了潘季驯书里的三四成就能于单锷比肩,那么他岂不是要比单锷厉害数倍,这个逼装得我给你满分。
甚至张四维也来书信一封,大意云云,当初你林延潮忠贞见疑,老夫明知此中真相,但见圣意已决,不好出面帮你力劝,但实在是痛在心中啊。所以老夫打定主意,再待圣心有所转圜,再替你说话。
而今知汝外放,既悲宗海无法在中枢,为朝廷谋事,喜得是天子念旧恩,你还有再调回翰苑之时。
河南巡抚杨一魁,老夫与他是莫逆之交,若你在中州有何难事,可持此信上门找他,他必会卖老夫的面子一二。读完信,林延潮冷笑一声,将张四维的信丢到一旁,然后想了想又捡了回来,这是一省巡抚的人情,不要白不要。
申时行也有来信,将他在河南官场上有往来之人,一一给林延潮点出。若是有事,林延潮可以拿着申时行的门生帖子,找这几个人上门求助。
林延潮心知肚明,从表面上看来申时行是关照自己。但二人师生这么久了,林延潮还揣摩不到申时行信里真正意思。
知道林延潮此去作为钦差大臣去归德府查案的,只有皇帝,张鲸,申时行三个人。申时行来信真正的意思,就是若这几个人犯了事,你能网开一面就网开一面,若是实在不行,也不能孟浪,来信先向老夫请示。
老夫没作任何指示前,你都不可轻举妄动。
林延潮这还没离开京城,就遇到办案阻力,他不由感叹,官场处处皆人情,这年头要作个‘大公无私’的青天,那是得有多难啊。
其余官员也各有馈赠,就不一一细述。
最后杨镐来信,说现在河北河南都在闹饥荒,路上不太平。所以杨镐请林延潮先至保定蠡县,他再作安排。
如此林延潮携家人随从终于踏上了南下去归德府的路途。
在出发一日后,林延潮在所住驿站中,得知保定巡抚宋刚刚到任,闻之河北大饥后,不请圣命,即先开仓放粮赈。
时人都劝宋先上报天子,再行赈济。
但宋却道,待报而行,老百姓都饿死了,那时再开仓赈饥,又有何用?假如皇上怪罪,由我一人承担。
于是宋的主张下,治下各府各县都开仓赈饥,活百姓无数。
河北百姓闻之无不感念宋的恩德,因此出没在官道上的流民和饥民少了许多。
因宋此举,也帮了林延潮的忙,他至保定的路途,也平安了许多。
待至蠡县时,路途上也没出差池。
林延潮来到蠡县,杨镐是先一步在驿站就了解了林延潮的行程,于是提前在县境上迎了林延潮。
杨镐好歹是一县之尊,与林延潮又是同年交情。
故而在县境上弓手清道,衙役列班,浩浩荡荡一群人来迎接。
林延潮下了马车,见了杨镐笑着道:“京甫年兄,真许久不见,怎么如此劳师动众。”
杨镐与林延潮同科出身,但他现在还是县令,若以往林延潮还在翰林院,二人官位不过隔了一品,现在却隔了两品。
当下杨镐迎上前笑着道:“是家乡父母官路过,牧之下民怎么也要上前拜见。”
说完二人都是笑。
杨镐现在再与林延潮叙同年之情,就有高攀嫌疑了,但按品秩来说,就有些公事公办了,用称父母官来拉交情最好。
然后就于林延潮下榻的驿站,给他接风。
杨镐与林延潮抱怨,保定是京城南下之要道,官员出京必经此镇,往来要员甚多。故而地方官员没办法勤于政务,每日都忙着迎来送往了。
林延潮闻言笑而不语。
然后杨镐问林延潮:“司马此去归德任官,可有方略?”
林延潮想了想道:“自古亲民官治民,莫过于治田,治水,二者兼而用之,则水政并举。水治而田亦治,故而吾以为至归德后,应水利先行。京甫以为如何?”
杨镐闻言笑着道:“此言大善,宗海名字里有一潮字,看来为官与水也是脱不了干系。”
然后杨镐叹道:“不过治水也是不易啊,归德地处卑下,无高山大阜以为固蔽,滨河之诸县往受黄河之大害,这也罢了,但最令人痛心乃是**啊。”
林延潮追问杨镐是何等**?
七百八十四章 官场处处皆人情(求推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