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6章 反复犹豫
    帝国争霸 作者:闪烁

    来到造船厂后,赵禹先给杨翰林打了电话,得知王开元去了外地,要过两天才回来。

    白止战也没有闲着,在船厂安排的接待人员陪同下,去参观了那几艘已经进入到舾装阶段的主力战舰。

    至于赵禹,他是大忙人,只是由他直接负责的战舰,就有好几种处于设计阶段,得尽快完成,好在造船厂的船台空出来之后动工,不然就要耽搁几个月,因此不可能专职充当白止战的向导。

    让白止战感兴趣的,并不是第二批“行省”级大型航母,是配套的大型巡洋舰。

    在对待大型巡洋舰的态度上,帝国海军一直很矛盾,或者说反复了好几次。

    最初,包括白止战在内,众多海军将领都觉得有必要建造大型巡洋舰,即快速战列舰实在太贵了,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跟舰队航母配套建造,必然会挤占大量经费,从而导致航母的数量减少。

    用造价低得多的大型巡洋舰替换,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设计的时候,准确说是在项目审核阶段,帝国海军才发现,大型巡洋舰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关键就是,造价并没有低到能够替换快速战列舰的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大型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并没有缩水,采购价格根本就降不下来,而配套的主炮因为是重新设计,加上采购数量不会多到哪里去,以及配套弹药得单独购买,实际造价也不低。

    在一艘战舰上,动力系统与武器系统是占比最高的两个部分。

    拿快速战列舰来说,动力系统大概占到造价的四分之一,武器系统占五分之一,两者相加差不多就一半了。

    相反,像装甲这些,反到没那么昂贵,毕竟帝国的钢铁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状态。

    动力系统没有缩水,关键在于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也就是需要拥有超过,至少是与重巡洋舰持平的航速。

    大型巡洋舰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已经超过快速战列舰。

    要说的话,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前设计与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其速度指标,都是按照为航母护航来设定的。

    拿“旭海”级来说,最低要求30节,最高才32节。

    在进入到建造阶段之后,因为经费的问题,海军还做了妥协。

    只要求以最快速度持续航行4个小时,因此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安全荣誉,通过超负荷运转达到最快航速。

    如此一来,就能够把动力系统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降低一些,从而大幅度降低造价。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那是在大战爆发之前。

    别说是快速战列舰,即便是更重要的舰队航母,也必须量入为出。拿不到经费,或者是经费不够,再好的战舰也只能留在设计图纸上。更何况,在“旭海”级之前还有4艘升格来的快速战列舰。

    显然,这个办法在大型巡洋舰上根本就行不通。

    一场空袭,最多就持续几个小时,而一场在远洋上进行的追逐战,往往要持续数日。

    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其实是为了压制重巡洋舰,在远洋歼灭重巡洋舰,不是专职为航母提供掩护。

    在大战爆发前,包括帝国海军在内的,各列强海军都已启动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狭夷海军仅建造2艘的“利艮”级,以及纽兰海军大批量建造的“巴尔的摩”级。

    虽然帝国海军也有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项目,但是海军上下早知道,能够压制重巡洋舰的肯定不是重巡洋舰,而是配备口径更大的主炮,航速也更快,装甲更厚实的大型巡洋舰。

    要说的话,其实就是新时代的战列巡洋舰。

    不同的是,大型巡洋舰针对的是重巡洋舰,并不要求具备能够跟快速战列舰并肩作战的能力,也就是不要求能对付快速战列舰的火力,把原本用在火力上的吨位用来增强航速与续航力。

    显然,在大型巡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航速。

    帝国海军从一开始,就要求大型巡洋舰得拥有不低于现役重巡洋舰的速度,最好能够超出1节到2节。

    显然,这个要求一点都不低。

    在已知的现役重巡洋舰当中,航速最高的有34节,最低的也有32节。

    要让排水量达到了25000吨的大型巡洋舰的航速超过32节,需要的推进功率,不会低于排水量35000吨,航速30节的快速战列舰。如果达到35节,那么需要的推进功率还要提高大约40%。

    虽然闹大之后,帝国海军降低了要求,把最高航速设定为33节,但是设计单位给出的核算结果依然非常惊人,既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需要达到15万马力,比当时还在设计阶段的“旭海”级多了2万马力。

    仅此一点,就会让造价增加10%。

    最后,帝国海军再次向现实低头,决定直接用“旭海”级的动力系统,并接受在此条件下的32节的最快航速。

    不过,到“旭海”级建造的时候,获益于技术进步,比如超高压锅炉问世,其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已经提高到了15万马力。

    可是即便如此,动力系统的采购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而且大型舰用锅炉的产量一直就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在满足航母与战列舰之后,还需要考虑舰队油船与战斗支援舰,最后才是大型巡洋舰。

    总而言之,动力系统成为了影响大型巡洋舰造价的头号因素。

    当然,武器系统也一样。

    按最初的设想,主炮有两种口径可选,250毫米与300毫米,而且设计单位也给出了不同的配置方案。最为廉价的方案是4座双联装240毫米主炮,最为昂贵的方案是3座三联装300毫米主炮。

    选这两种口径,也只是习惯使然,或者说可以借鉴,从而降低开发与制造难度。

    只是,不管哪一套方案,都无法绕过一个难题。

    前无畏舰全部退役之后,帝国海军再没有使用240毫米与300毫米炮弹的战舰,连配套的弹药都全都销毁掉了。

    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到后期得到完美解决,也就是使用从迢曼帝国引进生产的280毫米舰炮,连炮弹的生产线都直接从迢曼帝国采购。

    因为280毫米炮弹并不具备对付战列舰的能力,对付巡洋舰则是绰绰有余,迢曼海军也愿意提供穿甲弹的生产技术,换取帝国海军掌握的先进技术,所以帝国海军并没有花力气设计新式穿甲弹。

    可见,在大战爆发之前,只是帝国海军就在大型巡洋舰的取舍上反复了好几次。

    等到大战爆发,那就更加犹豫不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