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魁 作者:太上小君
酒坊中,一众村民喝的酒加起来不过数斤,比起此回出的千余斤酒来说九牛一毛。
李不琢心中一算,往年卖酒的净利润是五银铢一斤,人力与粮食花费的成本为三银铢,算来如今的利润的确提高了五成左右。
姚仲豫算完利润,又说:“按往日惯例,这批原浆庄里会卖出去一半,剩下一半留到立春时煮沸,再封坛贮藏。不过,贮藏越久的酒价格越高,我看这次的酒比往年好,不如多贮藏一些,只卖出四成,贮藏六成,大人以为如何?”
“这些经营之事你既然熟稔,就全权交由你做。”李不琢说完,便出了酒坊。
午后,李不琢终于等到三斤回信,见到信上内容,便心下大定。
将姚仲豫唤到书房,李不琢将三斤回信中附带的机关图纸推到姚仲豫面前,问道:“这些东西找人赶制,需要多久?”
姚仲豫接过机关图纸一看,图上之物似乎是一架龙骨水车,此物常被用来从河中提水,灌溉田地,需要人力踏动。
一看尺寸,却是比一般龙骨水车庞大太多,寻常龙骨水车有一丈高就了不得,这图上的“龙骨水车”却有十丈高,木链间距宽也有一丈,原本刮水上行的板叶,也改为了斗状水槽。
“这个……虽然大些,但看图上的部件,倒是一般木匠就能制作。”姚仲豫压抑着心头疑惑,这样的龙骨水车,别说是人了,十头牛都够呛让它运转。
“全力赶制,多久?”
李不琢双手搭着扶手,手指在人偶灯盏开关上摩挲着,笃定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姚仲豫疑虑顿消,回答道:“半月内可以打造完成,花费的话,约莫三……两个金铢即可。”
“五个金铢,七日内完成。”李不琢道。
“这……”姚仲豫犹豫了一下,想起李不琢轻易让酒坊利润提高五成的事实,点头道:“我去找来别处的匠人帮忙,定不负所托。”
…………
李不琢来到村南边村长的住处,提了一坛新酒找到江石。
“江老,我有一事欲请诸位乡亲出力。”
“大人但说无妨,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乡亲们自然会全力支持的。”江石今晨出酒时没忍住喝得多了一些,回来又喝家中藏酒,喝得老脸酡红却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了,见到李不琢手中的酒双眼放光,却推脱到:“使不得,小老儿怎能要大人的酒。”。
李不琢不由分说放下酒坛,走到窗边,遥遥指向不远处的句芒山。
“这几日我上山看过几次。山上有条枯竭的水道,想必是古时山洪冲出来的,只需将其中的乱石朽木搬走,疏通几处堵塞的地方,若有二十人,只需四五日即可完工。”
江石一怔:“大人是要做什么?”
“挖条引水渠。”李不琢收回目光,扭头说。
江石酒醒了大半,南麓下的那片湖离北麓有十多里远,就算是没有句芒山,平地用水车引水,耗费的人力兽力也太大了。
更何况,中间可横着个句芒山呢。
不由面色犹豫:“这倒不是什么难事,但大人是要从何处饮水,难道是句芒山南麓?这小老儿却是……”
“不错,就是句芒山南麓。”李不琢点头。
“大人是在说笑?”江石只觉不可理喻。
李不琢呵呵一笑:“自然不会亏待诸位出力的乡亲的工钱。”
…………
酒瓮子村人口五十六户,占地不大,村口一声狗叫,村尾都能隐约听见。于是新酒一出,李不琢改良造酒的事不到几个时辰就传遍村中,斩妖的威望又更高一成。
但过了一日,李不琢要挖水渠引句芒山南麓湖中之水的消息一传开,连见多识广的村长都觉得这位酒庄新主人思维太跳脱,其他村民也开始有了闲言碎语。
毕竟就算话本里的神仙,从纸面上走下来,看久了也会觉得腻烦。李不琢这永安县魁首,众村民初见惊奇,眼下也习以为常了,毕竟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炼气士本事大一些不假,但也不至于坐在这边一张嘴,就能把十里外的湖水吸过来吧。
但到冬天过去大半,粮食收过了,除了入山砍些木柴以外,就只能躲在家里过冬,李不琢出钱雇人的消息一传出,村里青壮便去了大半,足有近三十人。
虽然去帮工,众人心底里都认为这活是白干,但李不琢威望虽比不上当年积威多年的姚氏,却也足够让众村民不偷懒。
…………
三日过去,那条枯竭水道中的乱石被清空了大半,几处灌木藤蔓浮土堵塞的地方也被疏通。
半山腰上,积着两寸的薄雪,李不琢站在山崖上,望向下方,见水道被渐渐疏通,村民也精神焕发。
应十一已去河东县港口等待,姚仲豫赶工的大龙骨水车已快要收尾,酒庄周围诸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不琢隐有诸事尽在掌控的感觉,若有所悟。这并非夜郎自大。他的剑道乃是推演万象万物之定数,但如今剑道只是初成,此道关键在于“知”与“能”,这一村格局,没什么大事瞒得过身为酒庄之主的李不琢,而以他之能,也不难影响村民。
这种情况下,若无变数,自然诸事尽在掌控。
这段时日休养生息,发展酒庄,恰恰能让剑道初成的他温养道心。
“厉无咎说我的剑道缺乏意志。”李不琢摊开手掌,从这角度看去,恰好覆住山脚下那片村庄。
“若站在山巅,覆住的就是整片山麓,若站在云端呢?”李不琢仰头一看,高天无云。
收敛心神,李不琢望向南面。
句芒山南麓的湖泊虽与村庄距离十里,但句芒山南面一片山崖下,有座深潭和湖泊间有暗河相连,深潭紧挨的山崖上方十丈之后,是一片不大的死谷,死谷北面地势最低处,就是李不琢让村民疏通的那条枯竭水道的源头。
虽说在北麓的村民看来半山腰有数百丈高,但实则南麓地势本就高于北麓数百丈。
所以在村民看来,将湖水引至半山腰的无稽之谈,其实在所有信息已在掌控的情况下,难度比他们预料的要轻松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