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六章 杀年猪
    村里通常十二月份,就开始比较集中的杀年猪了。
    往后退十来年,一头猪,大约能养到一百五六十公斤,甚至更多,也就是俗称到三百斤往上的。现在少了,生活好了,条件也高了,那种五六指膘的肉,大多数人都吃不动了,所以能养到一百二三,就差不多不会再加精料上膘了,差不多喂着就行。
    今年因为地里的活有了大马力拖拉机,有了喷罐和打杆机,活少,李玉梅的主要工作就放在了养殖上,很干脆的让林国栋在年初扩大了猪圈,喂了三头猪。
    农村养猪不讲究,林涛小的时候放学还会去地里割猪草,再拌点玉米面什么的,煮一大锅,够猪吃一两顿的。
    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猪自然也不会再吃那么糙,通常都是玉米面掺着麸皮、油渣,甚至还会掺些黄豆面什么的,煮一大锅,闻着也香。
    林涛三头猪,在村子里算是不少的,所以很早就和村子里的杀猪匠约好,在十二月下旬,一个周末,开宰。
    杀猪要在院子里临时架一个炉子,专门烧水,为猪褪毛、清洗下水来用。
    因为提前打好的招呼,陆陆续续的来了十来个人——杀猪要快,处理要快,毕竟都是在外面,人手都是湿的,尽管用的是温水,但一会儿就冻了。这谁也受不了。
    林涛提前开车去了县里,等回来,提着两大袋子新鲜菜的时候,发现一头猪已经放倒,三四个人正在浇水刮毛,另外一头猪也已经被绑上放倒,正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李玉梅正好推开厨房的外门,看到林涛,急忙接过袋子往里提,几位邻居家里的女人正在厨房里准备着呆会儿的杀猪菜,以及蒸猪血馍。
    和传统的普遍的拿猪血灌血肠不同,林涛所在的绥来,通常杀猪都是用猪血蒸血馍。把血接好,滤过,切葱洒盐,蒸笼上铺一大块和好的面,把快凝固的猪血倒上去,四周用面包好,直接上锅蒸。
    好吃肯定是好吃,不过没传播开,其他地方的人应该不知道。
    林涛这边还没闲下来,就有人喊着:“小涛,快过来帮忙提水!”
    林涛一看,是姐夫杜兵,他急忙从正倒水的林海手里提过一壶开水快步过去,帮忙给刚放倒的猪身上浇水。
    “六十八公斤,这一片差不多刚好一半,加上另一半,再算上刚才切走的脖子,这头猪一百四十公斤!”杀猪匠在其他人的帮忙下已经把第一头猪腔子处理好,干净利落的剖成两半,然后把其中的一半抬上了秤,称过后,大声报着数字。
    “四指膘,好肥!”有人比划了一下,“脖子上膘还厚,呆会儿酸菜大肉,肯定香的很!”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杀猪菜是有着非同一般的魅力。大家都是同一看法:猪肉,杀猪那天做的杀猪菜是最香的,等过了这一天,再怎么做,也没那么香了。
    而最普遍的,杀猪当天做的都是家常菜,也没什么高超的手艺,但味道就是不一样。
    所以,当听到林涛家今天杀猪,就连张宏远和祝文强也都说要来。
    林涛家养三头猪,刚一开始的时候,李玉梅的想法是卖一头,亲戚家送一头,自家吃一头。不过后来林涛的工厂越开越大,往家里拿的钱越来越多,李玉梅也就淡了这心思,一年到头家里难得热闹这么一次,所以卖的话就不想了。
    三头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收拾的干干净净,肚子洗干净,肠子翻好,甚至猪肉都按林国栋的意思打好了条子,猪腿分开,猪排分好,整整齐齐的摆在外面冻上了。
    当帮忙的人洗干净手进了屋子,林家的屋子彻底热闹起来了。卢鹏很干脆的把合作社过来的那帮人带到东面林涛那屋子里去打扑克了。
    张宏远和祝文强是一辆车过来的,不是自己开车,而是带着司机。从车后备箱里搬下好几个箱子后,他们才和林涛打着招呼,又专门去和林国栋、李玉梅打了招呼。
    都是本地人,明白这事,真要去吃杀猪菜,如果还自己开车,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这么好的菜,如果不喝酒,那真对不起自己了。
    男人在外面,女人在厨房单开一桌。林涛和祝文强、张宏远则是在东面屋子里,三个人一桌。
    没办法,能聊在一起的,也就他们三个。
    张宏远和祝文强先是去给林国栋、李玉梅敬了酒。
    张宏远还好,知道是本地人,有人见过,听说过。
    不过听说祝文强是油城的一个处长后,村子里的人目光就变了。
    问题不仅如此,这两个人还是以后辈的姿态向林国栋敬酒,就是林国栋也有些意外,等两个人跟着林涛去了东屋,有人就打听开了。
    林国栋心里感慨,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今天给撑面子的有点足了啊!
    酒是西疆最常见的伊犁老窖,大瓶一斤的那种。三个人坐下,祝文强先举杯给林涛:“小涛啊,今年多亏了你了!种棉花收的不错,但如果不是你提醒,我这一万多亩地,至少少收上百万,这人情我记下了!”说完先举杯一饮而尽。
    其实他的农场里,不少人和大家一个看法,这棉花价格去年那么高,今年开的虽然也不少,但很多人想着肯定还能多一些,所以都建议先别卖。甚至这其中包括了油城的高层。
    但祝文强顶住了压力,第一时间把棉花卖掉了,虽然没赶上最高价,但均价也在四块六七。
    结果,卖完后,棉价直接掉下来,谁也没想到。
    对祝文强的质疑声,也就嘎然而止了。
    谁也不是傻子。这不光是钱的问题——那么大的油城也不在乎这么点钱,但这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问题。
    祝文强的权威,自此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是转折点。
    也正因为如此,祝文强才如此的感谢林涛。
    祝文强其实帮林涛也不少,林涛帮他也不过是几句话的提醒,但这意义完全不同。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炭,那感觉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