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
    张昭这数月以来,针对蒙古小王子、火筛诸部的入寇,先后提出“平北虏三策”、“战争论”、“预备役”、“战略三阶段”,其观点是非常明确的。
    华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要灭掉他们。占其地,据其民。
    但是,刚刚在李教谕家中,李幽还剖析过李东阳的观点:漠北之地,占之无用。这个时候头铁的和李大佬硬顶能有什么好结果?
    然而当面改变观点,只怕会让李东阳瞧不起吧?而且,说出去的话,是要算数的。当面撒谎,日后李东阳焉会给他好果子吃?
    张昭的明史水平一般,但可是知道刘瑾是谁干掉的。李东阳绝对有份。换言之,这位大佬的隐忍功夫在明朝绝对可以排前三。对他撒谎,还不如选头铁!
    张昭想一想,坦然的道:“阁老,自高祖、成祖后,我朝受制于蒙古诸部,这个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霍光灭匈奴,方有汉室边境百年的安定。
    当然,战争打的是国力。国力不足,大军贸然出塞是堵国运。就像王振那般,致有土木堡之变。我认为不能将将士的性命,国家前途压到赌桌上。”
    蒙古肯定要灭。但是何时去灭,得看国力情况。这是他给出的答案。至于说他是否会诱导朱厚照北征蒙古,按照历史来看,他不诱导,朱厚照也会这么干的。
    他进东宫后,如果朱厚照问他这方面的事,他肯定会把必要性、危险性都讲透彻。
    李东阳微笑着喝茶,“回头太子问你,你也是这么答吗?”
    张昭点头,声音坚定的道:“是的!”
    李东阳伸手虚点一下张昭,笑道:“年轻人就是气盛啊!”眼中倒是有赞赏的目光。以他宦海多年的看人经验,但凡有所成就者,必须要心志坚定。
    被他问一问就改变想法,那能有什么出息?正所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他看得出来,张昭是真的想灭蒙古。但好歹还是知道战争的风险。然而,太子恐怕只会听他想听的部分,而不会在意其中的风险。这是人之常情。
    若将来太子北征蒙古,张昭必定会被文官们拎出来。种子就是张昭埋下的。
    李东阳道:“子尚,一国之政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譬如,你提出的预备役,现在朝廷正在九边推行,你知道是如何推行的吗?以卫所的形式组建预备役,将小旗、总旗、百户官授于当地缙绅。”
    以明朝的军制。小旗麾下十人。总旗麾下五十人。一个百户下辖两个总旗。
    张昭微愣。他当时提出的是:所有预备役军官都必须由朝廷来掌控。因为,明朝的国情不像后世。
    后世的民兵连长谁能拉队伍造反?而在明朝,皇权不下乡,掌握一百人的武装力量,哪怕是民兵,那也会制造出一批地主豪强的!他不信李东阳不知道?
    李东阳见张昭疑惑的看来,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你知道下面的缙绅们隐藏多少人口、土地?若按名册去登记、征兵,必然会搞的地方大乱。
    如今北虏连年入寇。只有给当地缙绅一些利益,才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和北虏作战。而此法只能用于九边,不得用于内地。”
    治国之道,很多时候都是和稀泥。想要快意恩仇、搞硬性规定,那是绝对不行的。
    张昭心里就叹口气,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道:“谢阁老教诲。”
    他提出预备役的建议,不是想搞出一堆汉朝时的地方豪强来。而是想要抵御蒙古入侵。但是,提出建议和执行落实下去,这完全是两回事。
    李东阳想给他说的就是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未必就是“善政”。
    李东阳微微一笑,点头道:“孺子可教也!你去东宫里和太子谈北虏之事。诚如你所言,北虏是必须要打的。但第一,不可因个人野心鼓动大军出塞。第二,不可鼓动太子亲征。子尚,本朝汪直、王振的结果,你是知道的。”
    正统朝的大太监王振,鼓动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致有土木堡之变。成华朝的大太监汪直喜好边事,仗着成化皇帝的信任,时常出塞捞军功。
    他对张昭还是很看好的。最后一句话是提醒、爱护,也是在敲打张昭。
    张昭道:“学生谨记。”
    李东阳微微颔首,道:“东宫哪里,我会让王德辉和太子提一提你的事。你去吧。”
    王德辉就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华。他儿子叫王守仁,号阳明。时任翰林侍讲学士、日讲官、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
    张昭再行礼道:“谢阁老。”
    …
    …
    走出李东阳的小书房,深夜里的冷风袭来。一名仆人在前引路。张昭琢磨着刚才的对话。
    李东阳对他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有些关照。但李大佬把话说的非常透彻:他在东宫中有哪些不能做。这似乎像一道枷锁紧紧的绑在他身上。
    但,这实际对他在东宫的发展计划影响不大。
    他当然知道战争的风险,火枪造出来之前,去漠北扫荡能讨什么好?现在可没有徐达、常遇春、蓝玉这样的名将。而且,他也不会鼓励朱厚照亲征。因为这不需要他鼓励,朱厚照自己会干的!
    其实,他觉察的出来,李东阳对全面反攻蒙古诸部并不敢兴趣。这可以叫老成持国。也可以说是:文臣的局限性!明朝的文官们喜欢关起门来自己玩。
    而这挽救不了明朝的命运的。
    平心而论,李东阳虽然其貌不扬,但喜欢开玩笑,而且机变多谋。其个人魅力令人心折。但是,只从他处理“预备役”之事来看,还是有缺陷。
    不如张居正啊!
    张居正敢清查土地的!缙绅们隐藏土地、人口又如何?要是张居正为宰辅,如果认可他提的预备役制度,肯定可以推行下去,将兵权尽数操于朝廷之手。
    大明唯一相!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张昭预感,他和李阁老不是一路人。
    当裱糊匠改变不了明朝的命运,如张居正那样改革,也只是给明朝续命五十年。如果他真的想做点事,改变明末时汉民被满清屠杀的命运,他需要给明朝带来更深刻的改变!
    &lt;a href=&quot;<a href="http://com&quot;" target="_blank">http://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http://com&lt;/a&gt;" target="_blank">http://com&lt;/a&g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