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
    七月二十三日,金陵大小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全部都是谴责、声讨打砸真理报的文章。
    真理报上的用词要严厉的多。
    “我朝官僚处处讲祖制。然而,以兵部令军事是祖制吗?太祖高皇帝明文规定:生员不得言国事。敢问金陵监生、秀才冲进真理报社打砸又是何道理?
    按照祖制,当剥夺这些读书人的功名,流放三千里。并要求其赔偿损失。”
    明理报等报纸的文章就要温和的多。笔墨主要集中在“损坏财物要赔偿上”。
    这是一个放之天下皆准的道理。
    金陵城,秦淮河畔。
    汤玄策清晨出门,在街头的店铺吃着金陵本地的特色早餐。
    一碗小混沌,一份鸡蛋灌饼。
    连汤带混沌,一口一个吞下去。辣椒油的香气和猪肉馅的鲜味在嘴里融合。非常够味。
    配着咬一口金黄色、外酥里韧的鸡蛋灌饼。甜面酱和辣油的酱料进口,美味无端。细品,青菜的水嫩和面皮的柔软结合的恰到好处。
    汤玄策昨天刚在同行们面前装过逼,心情正好。手里的报纸也印证着他的看法。
    一边吃早饭,这间价格不菲的早餐店铺里食客们的各种议论传到耳朵里。
    “真理报简直是异想天开,还想要赔钱,要惩罚国子监的监生们。”
    “生员是他们一家报社能惩治得了的吗?知不知道这些年我们南直隶有多少生员?”
    “就是。新秦伯张昭改革盐法搞得天怒人怨,还不许我们这些读书人说句公道话吗?”
    “别提了。看报纸上的论调都是一致,估计是给张昭威胁了。你们看,连报道魏国公的文章都少了些。据闻,王老大人昨日曾说过,我辈圣人子弟便带不得兵么?”
    “王老大人目光如炬!赳赳武夫懂个什么?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国朝的兵事必须得兵部管着才行。”
    “正是。”
    “吴兄此言大善!”
    汤玄策听的想拍桌子骂娘,这都是写什么傻逼论调。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顾吗?
    方才的好心情被搞的极其糟糕。汤玄策会了账,气咻咻的坐船去报社上班。
    金陵这边的风气很不正常,他要以笔为剑,改变这种观念。
    …
    …
    金陵城中针对书生们的谴责、施压,并没有起多大作用。话题始终是高度围绕着魏国公的奏章上。
    文武之争,有时候就是那么的无聊。但其实可以看做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碰撞。
    明中期时文官集团的力量早就急剧的膨胀。这时候,有人想要动生员们的“权利”,自然不会得到支持。
    对于武臣们来说,唯一的利好大概是张昭业已“一统江湖”,军方上下只有一个声音。不像文臣还有一堆山头。
    金陵城中的纷争如此。而在扬州城中则是另外一番场景。
    扬州城本地的缙绅大族于家的头面人物致仕的湖广左参政,两榜进士于伟诚在午后时分,邀请李巡道至府中小酌。
    清秋时节,风吹过就是一地黄叶。精美的江南园林之中,小桥流水、怪石嶙峋。
    于伟诚将近六十岁,一身布袍,头戴璞头,颌下一缕长须。显得清廋矍铄。
    “李大人,还请你在张使相面前美言几句啊!我那侄孙也是受人蛊惑呐。”
    寒暄之后,于伟诚径直提出要求。
    张昭明天见李巡道,意思已经传达。于家这里自然也是知道。
    李巡道心里一阵苦笑,这是我美言就能办成的吗?读书人闹事是什么性质?看看真理报最近的“批判”文章!张使相八成是要下重手的。
    若非他先下手为强,扬州这边的局势恐怕一发不可收拾。读书人闹起事来,只要死一个,张使相的麻烦就大了。
    李巡道拱手道:“于前辈,非是晚生推脱,真理报上的风声想必于前辈也知道。晚生只能说尽力一试,并没有把握劝说张使相轻恕那些读书人。”
    于伟诚点点头,叹口气道:“多谢李大人!”
    别看在江南地区秀才仿佛不值钱:秀才满地走。但其实只是表象。任何一个传承几十年的大家族必须要保证后辈读书人不断,才能延续辉煌。
    而家族里的后辈力量、根基便是“生员”。于家虽然为扬州大族,当地缙绅,但损失一个秀才也是非常心疼的。
    …
    …
    “江南园林确实天下一绝,鬼斧神工啊。”
    张昭接见李巡道是在扬州城外的大盐商陆奇文的园子中。早秋季节,另有一种荒芜的美景。
    他今天是带着妻妾们来这里游玩,局势已经稳定,自然要带她们出来多转转。
    顺便和李巡道见一见。
    李巡道穿着便服,跟着张昭走进一处精美的楼阁中。但见前门石榴树排开,后面湖泊波光粼粼。残荷铺陈。白鹭戏水,闻人声而飞还。
    亲卫许杰带着人,将酒菜送来,铺在一楼的大堂中。
    张昭举杯,“李大人,请!”
    李巡道默默的饮一杯,想要说情真是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感觉张昭并不想谈论这个问题。但两人今日见面又实实在在的是要谈一谈这事。
    或许,这就是张使相的高明之处吧!一言未发,他便已经处在逆境之中。
    其实,李巡道并未犯什么错,不存在像扬州知府那样被张昭拿捏着把柄。但即便是中立的立场,心中对张昭还是非常忌惮、尊重。
    “使相”这个别称,通常是指的阁臣出镇地方为总督,总览全局,相当于唐时的节度使。
    张昭是枢密副使,大明官场默认的这是当朝相公之一。一如宋时旧制。
    由此别称,可见其地位。
    李巡道终究还是开口,“下官斗胆,敢问使相如何处置在扬州被抓捕的盐商、士子等人。”
    张昭给李巡道斟酒,“李大人以为呢?呵呵…,盐法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流血的!扬州的士子也一样。既然有聚众闹事、散步流言的举动,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生员功名在礼部管着,我或许剥夺不了。但流放我肯定是要做到的!”
    李巡道默然的叹口气,“唉…”
    张使相这个决定又会在大明掀起怎么样的浪潮呢?这或许就是历史风流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