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十八、进入咸阳
    道统二年三月十八日,咸阳。
    与半年前的咸阳城相比,如今的咸阳情形要好得多。
    不仅仅是因为关中的战乱已平,也是因为这几个月来,赵和亲自推动一项项措施落实下来。
    关中兴修水利、平整道路、招募流亡,最重要的是,随着对九姓十一家的清洗,大量的土地和隐匿人口被“发现”,这让护国公朝廷大大地发了一笔横财,原本被埋藏在地下的钱财、被压在库房中的绢帛、被装入私禀中的粮食涌了出来,使得护国公朝廷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撑这些事情。
    “咸阳安乐,非蜀中可比。”
    张钦进入城中之后便一直在东张西望,当他们到了东市之后,终于感慨地对甘安、申灿道。
    “朝廷有这许多钱粮,为何不广募兵员,扫平天下?”甘安却有些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招募这么多青壮去修路、挖渠,简直是浪费,这个时候朝廷更应该做的是养兵练兵,以护国公朝廷展现出来的财力来看,养出一支二三十万人的精兵不成问题,再辅以民壮、辅兵,已经足够发动统一天下的大战了。
    “我观护国公之政,可知护国公之志,此非尔所能识也。”张钦哂笑道。
    甘安知道张钦有些瞧不起自己,不过他心中也不生气,毕竟此时已经主客易位,张钦不再依赖他与申灿,而他与申灿却还需要张钦想办法为他们觅个出路。
    “我们住在何处?”申灿见情形有些尴尬,当即插嘴道。
    对他,张钦还是心存敬意,因为张钦很清楚,如今执政的护国公是个看重军功又知人能用之人,象申灿这样的人物,只要到了赵和手中,运气好点十年征战不死,哪怕没有经历什么大战,也能够积功为侯。
    他自己有意走文官一途,自然希望在武将当中也有盟友,而他与申灿有过这一段共同的经历,正是最合适的结盟对象。
    “先在东市的馆驿里住下,多年未来咸阳了,也不知当初曾经呆过的馆驿是否还在。”张钦说道。
    他们正待拐入东市市门之中,正在此时,却见前方正街之上有仪仗鱼贯而来。几人忙靠边站立,好奇地望着这队人马,当看清楚仪仗之上的文字之后,几人都是一愣。
    竟然是护国公仪仗!
    申灿不由自主地盯着仪仗之中的那个人。
    那人尚只有二十余岁,与他的岁数几乎相当,身材中等偏高,眉目清朗,面上虽然带着浅笑,但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让人不敢不敬。
    申灿目光只在赵和身上停了一会儿,然后便去看在右与其并辔而行的另一人。此人高大雄壮,骑着一匹大黑马,蚕眉美髯,凤目微眯,仿佛在打瞌睡一般。但当申灿注视其人时,其人眼睛突然张开,如同闪电一般看向申灿。这一眼瞥来,申灿觉得自己的寒毛都竖了起来,他几乎本能地将手搭在腰间刀柄之上。
    但那人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又眯起眼睛来。
    “嘶!”申灿倒吸了口寒气,心怦怦直跳。方才被瞧着时,他觉得自己仿佛被什么猛兽盯住一般,此刻浑身一松,但他的内心之中却更为兴奋起来。
    这绝对是一猛将!
    有这等人物效力,果然,张钦所言不虚,赵和知人善用,自己在其手下,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他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张钦,却发觉张钦并没有反应,他看向张钦,却发觉张钦盯着赵和身旁另一人出神。
    那人面色平静,甚至似乎有些无奈,看上去不象是大官,倒象是一个被上司和同僚们弄得精疲力竭的小吏。他将手笼在袖中,目光也有些茫然,哪怕赵和在与他说话,他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怎么?”申灿看到张钦神情有异,好奇地道:“张兄是遇到认识的人了?”
    张钦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是,如何不是认识的人呢……十余年前,我来咸阳,原是踌躇满志,但先是在咸阳之外遇到一个自称隐士的山野之人,然后又在咸阳城中遇到这位只是小吏的咸阳胥吏……呵呵,彼时我才知晓,天下之大,奇才之多,我不过是碌碌之辈罢了。”
    “有这么强?”申灿讶然。
    他们这一路来算得上是相互熟悉了,因此申灿知道这位张先生,虽然不幸失陷于贼人之手,但他其实颇具干才,至少在申灿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谁的见识、才华能比得上张钦的。可张钦见到这位旧相识,却自惭不如,那他所认识的这位,又会是何等惊才绝艳之辈?
    “申灿。”张钦突然又开口道。
    申灿应了一声:“张先生有何事?”
    “说实话,我劝你们来咸阳之时,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咱们此行会白落一场空,但如今,我却有十足信心了。连这位这样的人物,都被赵……都被护国公请出来办事,护国公根基已成!”
    他们二人悄然说话之间,赵和身边的萧由突然拉住赵和的手臂。
    “护国公,你瞧那路边之人。”
    赵和顺其示意望来,便看到了张钦正与申灿在交头接耳。
    此时街道两旁看热闹的人特别多,象他们这样小声议论的也不少,因此赵和最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二人。此时一看,至少申灿的模样是入了赵和之眼的:“那佩刀之人是个壮士,身手应当不错。”
    “此人我不认识,但与他说话的那位,十余年前我曾经见过,他到此处,蜀地之事,你不必愁了。”
    赵和精神一振:“竟然是这般人物?其才如何?”
    “治守一郡,绰绰有余。”萧由说到此处,望了赵和一眼,笑了起来:“自然,依护国公之制,他须在下吏之位先熬上两三年,才可委以重任。”
    这是赵和并未明文宣布的一条规定:所有中层以上的官员,都必须有两三年的基层经历。
    哪怕自诩为赵和门生的稷下学宫弟子,也需要在基层进行相应的锻炼,这才能够进入上升通道——自然,若是真正立下卓越之功,也可以跳过这一过程,但是除了战场之上,哪里有那么容易获得卓越之功?
    “不经下吏,不明下情,不可使之为州郡长官。”赵和很是认真地对萧由道:“萧公,你此去之后,于用人之上,也须如此。”
    萧由懒懒地应了一声。
    赵和一行离开东市南门之后,张钦沉默了会儿,便带着申灿诸人进了东市之中。围观的人群,此时也各自散去,从这些人的谈论之中,张钦算是明白赵和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他在送萧由、解羽出京镇抚河北诸郡。
    原本萧由此行早就该出动了,但是一来护国公政权初立,百废待兴,赵和手中可用的武将不少,文官却是有限,原本朝堂之上的文官,他用起来并不是很放心,故此将萧由暂留下来相助;二来河北事情复杂,颇有反复,便是赵和一时之间也无法看透,直到二月底才确定情况。故此,反倒是从北州赶来的段实秀在年后便已经出抚河东,而萧由却到三月中旬才出发。
    “护国公以关中为根基,以齐郡、西域为两翼,如今又遣信重之人镇抚河北、河东,想来用不了多久,便是举兵南下,扫平叛逆了。”正听之时,有一句话传入耳中,让张钦向说话之人望了过去。
    此人话语之中带着齐音,一看他模样,张钦便觉得一股稷下气息扑鼻而来。
    “方贤弟所言甚是。”另一人笑着道,“不过方贤弟乃护国公旧识,为何不于其府中投帖拜会,以图晋身之阶?”
    “咏虽不才,却也知护国公行科举之意。此事乃千秋之策,咏未遇其时倒还罢了,既遇其时,自然是要参与,以图青史留字,如何能为一时之幸而弃万古之功?”那姓方的稷下之人说道。
    他言语之中极具自信,仿佛觉得此次开科取士对他来说中的是探囊取物一般,张钦又仔细看了看其人,发觉其人面相稚嫩,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四五岁的模样,倒不显老。
    “据说护国公将于诸科之中择其优者授予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名,定其为甲等之士,方贤弟信心十足,看来是笔指状元,欲名扬天下啊。”另一人又道。
    这话中有话,颇有深意,张钦暗暗一笑,知古文人相轻,这位说话之人,显然是想将这个方咏架在火上烤啊。
    但方咏却是昂然道:“状元不敢自许,但甲等之内,必有咏名。”
    这就是给自己弄了个前三的定位了,虽然他此前说话颇有见解,但张钦听到这里,心中还是暗自有些不服气。
    不过以他年纪,自然不会与这个比自己小了十余岁的人去当众计较。但人群之中,自有人听不得这样的话语,当即冷笑道:“自吹自擂罢了,小视天下英杰!”
    方咏瞧了那人一眼,原本张钦以为他会发怒,却不曾想这位稷下学子却是心平气和:“所谓当仁不让,咏不敢小瞧天下英杰,却也不敢小瞧自己。阁下有才,自信不疑,亦可以甲等之士自诩。”
    听到他说“当仁不让”,张钦便猜出此人乃是儒家弟子,心里隐约便明白他为何如此高调了。
    儒家原为显学,隐隐有独尊之意,但是先后经过数次挫折之后,如今却只能成为道统之一,而且只用于约束人的修身品德,这对儒家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打击。特别是如今朝堂之上,百家齐争,偏偏儒家因为司马亮之事,前辈凋零,所以只能推出年轻一代的英杰,来争取赵和的青睐了。
    这也可以看出,儒家只怕也在暗中看好赵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