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三七章世袭罔替
    第三三七章世袭罔替
    在极短的时间内,李靖大胜吐蕃的捷报就传遍了长安城。
    特别是满朝勋贵、文武大臣。
    吐蕃的战争威胁,对于李唐朝廷来说,这就像是被人冷不丁的抽了一个耳光,视为奇耻大辱,现在听到捷报,文武大臣自然是欢天喜地。
    然而,冷静下来,他们又不约而同的想道:“莫不是在虚报战功?”
    但是想想,还真没有哪个虚报战功的家伙敢把斩首数目、俘虏数量写得如此详尽的。
    更何况,河源军的长史马周、司马刘洎都是李世民的心腹。
    虚报战功千万不要把具体数字列得太详细,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清点的,可以查的,一查就穿帮了,比如说国共内战中国军某师报捷说歼灭共军万余人,缴获步枪五支,让人笑掉了大牙。杨天保和李靖敢把数字列得有整有零,摆明了是有干货,不怕查的,所以,还是不要触这个霉头为好。
    翌日早朝,长孙无忌的心情相当激动。
    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年轻时就是至交好友,无论是天策上将开府,或者是参与夺嫡之争,再或者玄武门武装政变。
    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大脑,事实上当时无论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赞同武装政变,在他们看来,李世民绝对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然而,还是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拿着刀架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脖子上,逼着二人表态。
    长孙无忌非常清楚李世民的为人,表面上看李世民非常大度,就连魏征指着他的鼻子骂,他都可以忍。
    关键的关键是,这只是表面。
    李世民内心里是一个心眼非常小的人,秦琼和程知节在玄武门政变中,不愿意出力,他让程知节坐了十三年冷板凳,秦琼更是直到死都没有再重用,当然,文人的春秋笔法不会这么记载。
    长孙无忌知道,禄东赞挑衅李世民,可把李世民给恶心到了,李世民能忍东突厥三年多,可是绝对忍不了吐蕃三年多。
    现在也不是贞观元年,那个时候国库空得可以跑老鼠,李世民现在国库收入有钱,尽管欠了利民银行不少钱,不过李世民真耍流氓,杨天保能怎么样呢?
    李世民肯定会学习杨广一样,攻打吐蕃,一征失败,就二征,二征不行就三征。
    如果真要到了那个地步,大唐就真的完了,长孙无忌真怕李世民重蹈杨广的覆辙。
    现在好了,吐蕃主力与唐军在平蕃城对战,一战精锐尽失,再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了。
    长孙无忌也多少知道一些吐蕃的情况,对于一个拥有三百余万部族的吐蕃来说,一战损失二三十万部队,这不是元气大伤,这已经是打得只剩半条命了。
    长孙无忌异常激动:“恭贺陛下,全赖陛下洪福,三军用命,我军在平蕃城大获全胜,痛歼吐蕃,歼敌十数万,斩杀吐蕃大相以下,王公贵族数十,此赫赫战功,实是十数年来未曾有过,当时折辱之仇,至今雪矣!”
    被禄东赞折辱,一直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他做梦都盼着唐军能够打个大胜仗,洗雪这一奇耻大辱。
    然而,他也感觉不可能,唐军与吐蕃并不是陌生,双方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年,无一例外,在唐境之内,唐军肯定会胜,进入吐蕃境内,马上就会战败。
    似乎老天也觉得把他折腾得太惨了,该给点补偿了,竟然让唐军在平蕃城不可思议地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心里乐开了花,笑容是再也遮掩不住了。
    文武百官声音洪亮,跟打了鸡血似的:“为陛下贺,为大唐贺!大唐万岁!”
    李世民放声大笑:“同贺,同贺!哈哈哈……”
    李世民兴奋的手舞足蹈,倒也没有人指责他什么。毕竟,当初听闻突厥被打败,俘虏了颉利可汗的时候,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俩都抱着琵琶与宫娥跳舞。
    “杨爱卿不愧是我大唐的冠军侯,有勇有谋,李爱卿更是文武全才,这两位爱卿都是我大唐的镇国柱石,有他们在,何愁大唐不能威加海内?痛快,痛快!朕登基数年来,数今天最痛快了!”
    李世民大笑一阵,才心情畅快的坐了回去,勉强止住笑声。
    能够参加大朝会的官员,至少是正七品以上。当然,常例朝会,需要从五品以上,这名不入流的信使,其实是一名从九品的陪戎副尉,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
    李世民望着信使问道:“陇右都督府新军伤亡怎么样?”
    “其他各军还好,河源军都伤亡过半了!”
    信使哭丧着脸:“陛下,你是不知道,平蕃城之战,打得那个惨呀,整个战场都让尸体给铺满了,那一汪汪污血硬是汇成了一条血河,又被冻成了冰面,很多伤兵由于倒在冰面上,摔伤的……”
    太极殿上响起一片吸凉气的声音。
    这一仗打得也太惨烈了。
    李世民有些动容了,他甚至流下报鳄鱼泪,喃喃道:“好样的,朕的勇士们都是好样的,朕定要重重的奖赏他们……”
    侯君集出班启奏:“陛下,臣以为,临蕃城一战,尸山血海,吐蕃固然伤筋动骨,但是我军亦死伤惨重,实不宜再打下去了,不如见好就收,让李靖李大将军撤回来休整。”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侯君集在去年的时候,被吐谷浑慕容伏顺打得大败,当时他就用气疫也就是高原反应当作借口搪塞。
    当然,没有发现平蕃城之战,唐军军队进不了高原,这是既定事实,虽然那么失败很惨,人们也没有理由追究伊侯君集的责任。
    毕竟,败在吐蕃人手中的将领多了去了,如果人人都要问责,至少好几十名将领都要被问责。
    可是现在不同了,杨天保率领侯君集的旧部,不仅在距离吐蕃腹地更深的地方,而且以少胜多,对比之下,显得他更加无能。
    没有办法,侯君集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提出让李靖率领大军撤退。
    侯君集是李世民秦王府元老,他的态度,也代表着秦王府系的态度。
    随着侯君集发声,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刘师立也道:“对啊,再打下去,吐蕃的援军一到,胜负就很难说了!”
    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看着侯君集向他抛来求救的目光,长孙无忌明白,侯君集的担忧。
    长孙无忌也躬身道:“臣以为过犹不及!”
    对于侯君集内心中的小九九,李世民心如明镜,刘师立的出言附和,也不能说明什么,然而长孙无忌的份量不同,他代表着李世民的最强大脑。
    更何况,从李世民与长孙无垢成婚以来,长孙无忌一路出谋划策,从来没有失误过,李世民心里一慌,觉得这三位都说得很有道理,好不容易才打了一场大胜仗,他已经很满足了。
    万一,杨天保杀红了眼,穷追猛打,撞上了吐蕃的生力军,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他把目光投向房玄龄。
    房谋杜断,房谋事实上比长孙无忌考虑得更全。
    房玄龄正色道:“老臣认为,辅机言之有理。”
    他虽然不怎么了解平蕃城前线的情况,却也知道凭李靖身边四万余军队,想一口吞掉那四五十万人马的吐蕃大军是不可能的。
    任何进攻都是有极限的,一味的穷追猛打,胜仗都可能变成败仗,这是兵家大忌,不可不重视。
    随着房玄龄表态,文武大臣齐声叫:“请陛下下令收兵,让了新军回防关内!”
    李世民沉吟良久,轻轻吐出一口气,说:“好,传令新军不可贪功冒进,速速收兵,回防关内……朕要出城十里,迎接这支得胜之师!”
    唐俭马上道:“老臣愿意前往平蕃城,督促李大将军收兵!”
    唐俭的此举,被认为蹭功劳。
    侯君集不甘示弱,说:“唐尚书,你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还是让某家去吧。”
    唐俭年龄虽然大,可是人家身体好啊,他急忙头摇得跟个泼浪鼓似的,连声说:“本官腿脚灵活得很,跑一趟平蕃城绝对没问题的!”
    一大帮大臣七嘴八舌的叫:“唐尚书,你的腿脚确实不方便,前天还在嚷着风湿骨痛呢!这风波之苦你是吃不消的,还是把机会让给我等后生晚辈吧!唐尚书,你户部一大堆事情都没有理出过头绪,走得开么?还是让下官去吧!”
    朝堂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跟当初突厥兵临长安城下时那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喘的情景截然不同了。
    原本被视若畏途、避若蛇蝎的吐蕃高原现在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一只烤得滋滋冒油的肥鹅,无数把叉子从四面八方伸过来,谁都想叉上一家伙,那份积极,都让李世民觉得陌生了。
    作为李世民的御用外交大臣,唐俭在民部简直如同坐蜡,度日如年。
    李世民笑着说:“唐卿,辛苦一趟好了。”
    群臣心里那个酸啊。
    李靖打仗一本正经,可是杨天保却非常灵活,无论是前去犒劳军队还是点验军功,都会混得满嘴流油。
    这次又便宜唐俭了。
    李世民的心情实在太好了,完全欠下利民银行数十万贯给抛到了脑后,草草吩咐了几句,便宣布退朝了。
    就在这时,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前道:“启禀陛下,是否为杨思慎封爵冠军侯?”
    冠军侯早在西汉时期,是霍去病的爵位,在东汉时期,又被转封为贾复,贾复虽然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无论名气和功劳,他远远不如冠军侯霍去病,后来刘秀改封贾复为胶东侯。
    第三位冠军侯则是窦宪,窦宪为车骑将军,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与霍去病封狼居胥同样成为中国古代武将无上的荣耀。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以窦宪的功劳,确实配得上冠军侯这个比较特殊的爵位。
    然而,杨天保的问题是,他的功劳确实是足够,无论是参加北讨东突厥之战,还是擒获颉利可汗,然后大败薛延陀部,加上这次大败吐蕃的功劳,确实是足够了。
    问题的关键是,汉朝是汉朝,汉朝除了异姓王爵,有名无实之外,侯爵是最高爵位,可是唐朝却不同,唐朝别说侯爵,就算是公爵都已经烂大街了。
    在李渊开唐之后,先封十七位开国公爵,还有其他各大世族门阀的爵位,唐朝视情况予以承认,这样以来,在武德朝功爵就五十三位之多,贞观朝又封了四十三位,加上东突厥、吐谷浑的勋贵大臣,这样以来,唐朝在册公爵就多达一百余位,侯爵一百七十七位。
    杨天保被李世民叫成了冠军侯,这可是金口玉言,可是,冠军侯和原来的冠军侯已经不同了,按照杨天保的功绩,封公爵都绰绰有余,连刘师立都是公爵,更何况杨天保呢?
    李世民迟疑起来。
    良久,李世民道:“册封原云中侯杨思慎为冠军侯,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
    唐朝对于公爵的封邑都是有定数的,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杨天保这个冠军侯虽然是侯爵食邑却是三千户,与开国公爵食邑相等,关键是世袭罔替这四个字就厉害了。
    这就是戏文里所说的传国侯。
    事实上唐朝并没有传国侯,加上世袭罔替,就等于传国侯的意思了。
    在大唐一百多位公爵,一百七十七位侯爵里,能称得上世袭罔替的只有杨思慎这么一位,最最关键的是,只要不造反,他的儿子是冠军侯,孙子也是冠军侯,重孙也是冠军侯。
    ps:以为今天不会更新吗?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老程有苦难言,作为中年老男人,养家糊口责任重大,现在已经不是为了爱好写作的时代了,偏偏这本书没有成绩,上个月稿费,不好意思,老程写作十一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累计支付,订阅加打赏,不足二百块!当然,正所谓自己约的炮,含泪也要打完,太师会佛系更新,根据原来的节奏。一定会给大家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