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虎他们花了十天才返航永兴岛时,台湾方面的补给船也到了。这次一共三条船,其中一条,是由李虎上次派回台湾的那艘船的船员驾驶的。原来,在一月前,秦天刚结束了环台湾岛勘查,回到台南。秦天刚下了“海天号”,立即就被祁峰拉去,看了李虎让补给船捎回的第一批战利品。这些劫来的商品,据满脸兴奋的祁峰估计,至少要值四万两白银,正好将登陆永兴岛的前期各项开支冲平。秦天不同于祁峰,对于这点小钱,没觉得太在意,深深了解南宋历史的他,明白这只是开始,随后,李虎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财源。
果然,7月初,随着补给船的回航,李虎又送来了近两船的商品,价值超过了九十万两。为什么有这么多?本来,两船的商品也就有三十万两白银的进项,但是,在秦天命人将李虎缴获的那艘南宋商船进行整修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夹层,里面藏着的全部是来自印度的上品南珠和宝石,这些贵重商品的总价值超过六十万两!话说回来,怪不得这艘船上备有大量保镖,原来如此!
这下,不仅祁峰,就是秦天也高兴得大呼小叫起来。秦天高兴之余,论功行赏,就把刚改装完毕后,从广州驶来的,原准备用来成立台湾本土舰队的两艘海天级中的一艘,命名为“天陨号”,让李虎的部下驾回永兴岛,归入了天雷舰队。当然,秦天也将李虎转送来的伤员进行了妥善安置,对战死的五人,一律抚恤家属,可惜,这五人中只有一人有家属在台南,其余诸人根本无从抚恤。
李虎在永兴岛接到了秦天的这批物资,马上按照规划,对永兴岛的建设加大了力度,不仅很快建成了相应的武器库、物资库、商品库,完成了六栋士兵营房的建设,铺设了几条主要道路,还开始在永兴岛东面海湾处修建一座小型的码头。当然,在台湾补给船返航时,李虎又给秦天送去了一份厚礼——两船多的劫获物。同时,李虎写信汇报了这几个月自己这里的情况,又让秦天给他多送些水泥等建筑物资和箭矢等武器,而像木料、砖石等等就不必再送了,等等。最后,李虎也不忘给夫人带去一封平安信,告知诸事顺利,年内会回台湾相聚,等等。
在秦天收到李虎来信时,已经是八月初了,此时,秦天已将台湾中级学校教材编写完毕,正全身心的投入到高雄港和高雄船厂的建设之中。
高雄港在两千名熟练建筑工和近两千名强壮的新移民共同努力之下,半年时间,已经初具雏形,虽然离成为东亚一流大港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相信只要继续下去,三年之内必可完成。高雄船厂再完成了第一条船坞后,正在努力进行扩建,以期在花半年完成另三条船坞的建造,以早日实现秦天的造船梦。为了与秦天配合,赵宁更是将广州一带好的船工、木匠、铁匠一批批来不断弄到了台湾。副作用是广州的宋朝政府发现大量人员失踪,着实紧张了一番,一度准备上报朝庭。后来,在赵宁等人的施压和打点之下,广州府官员发现这事惹不起,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权当不知情了。
也许是为了省事,赵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命人将这些工匠绑架而来。简捷倒是简捷了,可也搞得这些工匠,初到台湾时,个个脸色灰暗,以为末日来临,惶惶不安。费了秦天和祁峰好大劲去安抚、宽慰,才平息下这些工匠的情绪。虽然,秦天也知道这样对这些工匠,太霸道,太不尽人情。可是,在这年头,在南宋朝庭愚民政策毒害下,对于大多数华夏族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不得已才为之的,尤其,是对这些还算不愁温饱的工匠来说,但凡只要还有一点点活路,就根本不可能会自愿漂洋过海,远渡台湾的!非常情况之下,也只得采用这种非常的手段。至于,是否侵犯人权,这年代,还没有这么前卫的思想!最多,秦天在可能的范围内,让他们可以住好,吃好,可以让他们在台湾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可以让他们的劳动获得相应的较高报酬。除此之外,再就是以qing动之。随着,这些工匠在台湾逐渐安定下来,他们慢慢从不得已接受命运的安排,到开始自觉接受台湾的一切制度和法律,最终,完全溶入到了台湾居民之中,成为了秦天的追随者。
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秦天先期没有急于让高雄船厂去建设大型海船,更不要说搞啥工业革命,那纯属扯蛋!秦天组织工匠们先对船厂现有设备进行完善,能自建的就地解决,不能建造的,就让赵宁想法从广州、从泉州买来。在设备大体到位,船工适应了环境之后,船厂开始试着对现有的船只进行维护、修理。然后,船厂开始尝试建造一些小型的船只,慢慢地从建造像“海天号”可携带的那种小艇,到稍大些的渔船,再到可运载二十到三十人的单桅交通艇,高雄船厂的工人逐渐积累起了经验,完成了船厂的过渡期。秦天也在这其中,学习到了更多的航海技巧和造船知识。这种知识的沉淀,或者说是蓄积,为秦天等人设计、建造出举世闻名的舰船,为高雄船厂创造出世界航海史上最了不起的神话,为华夏族成为蓝色海洋的霸主,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民方面,人员持续稳定增长。
台南方面在首次收获了大批稻谷,取得一个不大不小的丰收之后,正在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以期最大限度的提升作物的收获量,早日实现自给自足。按照秦天的计划,台南已经暂时不再安置新的农业移民,转为大量安置各种工匠,以期今后进行工业生产做准备。毕竟“以农安国,以工强国,以商富国!”才是秦天的和祁峰制定的国策!
在台北方面的建设也不断扩大,先期移民1000户,计3452口,已经进住移民村,开始开垦土地,抢种稻种,为秋收而努力。吴浚一方面加紧台北县城和基隆港的建设,又一方面要不断安置源源不绝的移民进入预设区域,参与标准村的建设,百忙之中,又遵照秦天的命令,抽调一批人员前往新竹地区(秦天命名),进行勘查地形,为下步的开发作铺垫。
因为在环岛勘查之中,秦天多次遇见了土番,又发现了大量大陆移民的存在。为了安全起见,秦天也将台湾现有武装力量进行了调配,从台南的士兵抽调了一营人马,进驻了台北,以保卫台北建设顺利。又调了一营士兵前往高雄,以侧船厂和港口的安全。台南除原有的主力第一营之外,又以各营抽调出的军官,配以从移民中强征的五百名健壮男子,组成了新编第四营。在第四营成立后,立即就被派遣,进驻曾文溪一线,即原来闽清移民村左近。第四营的当前任务是:一面进行高强度军事训练,尽快完成民转兵的过程;一面在曾文溪南岸修建河堤,以防曾文溪出现洪水。同时,第四营要警戒有可能从北部流窜而来的大陆移民,或是高山中潜下来的番人。按照秦天的命令,假如有这种情况发生,则一律对其予以拘押,并送往预备移民团,进行洗脑教育,以期转化为自己人,之后,再妥善安置。如对方不听劝阻,甚至进行反抗,则可以执行军法,包括直接就地处决。
现有的台湾水军,秦天将其组建为台湾舰队。说是舰队,也真寒碜!包括“海天号”在内,就只有区区两艘船,而且,船上也没有装备床弩之类的重武器(买不到,也造不出!),充其量就是配了一些武装士兵站在船上,吓唬吓唬人而矣。说实际点,也就是两艘武装交通艇,兼职充当武装运输船。不过,这也足够了!在澎湖为秦天牢牢掌控之下,没有来自大陆方面强大的宋庭水军的威胁,这种舰队在台湾也是一枝独秀,毫无对手了!
秦天在这个台湾四面建设,多点开花的局势下,又要主导高雄船厂的建设,又要把握祁峰和吴浚等人工作的大方向,偶尔还要被祁敏或祁峰拉去给男校、女校当客串讲师,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又要去整理急需要的舰船资料,或是整理其他的各种文档。就连抱抱儿子、与自己的女人亲热一下,也成了件很奢侈的事情!秦天整个儿是忙得昏天黑地,只恨自己分身乏术,体能不足…
按照秦天的规划,未来的高雄县除了造船业、农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成为台湾军队的兵器研制基地,因此,在台南县尚未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秦天就将台湾现有最好的铁匠及其他能工巧匠,集中到了高雄,给予他们新建的住房,优厚的待遇。秦天在仔细思索了记忆中的兵器谱之后,制定了台湾军队的标准装备。
在冷兵器制造史上,有三种钢,或者说是三种刀不得不提。那就是大马士革刀、倭国刀、马来刀。
排在第一的大马士革刀,按后世的说法就是高级合金钢刀,包括了产于印度的乌兹钢刀(顶级),产于波斯的斯切尔弯刀(次级)。对于大马士革刀,秦天不是不想自己的军队能人手一把,可是大马士革刀的锻造极为复杂,其制造工艺到后世时早已失传。宋朝时,虽然在西亚地区偶尔还有同类的刀问世,不过即使这些形似的钢刀,由于关山万里,秦天也无法获得,更不要说找到通晓大马士革刀锻造的巧匠,加之,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即使懂得锻造技术,也会因金钱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大规模装备于军队。所以,大马士革刀首先被秦天排除了。
排在第三位的马来钢刀,实质上是种焊接花纹钢,大体是在淬火时将钢镶在刀刃处,宋朝时中国通用的镔铁也是这种马来钢的变种。马来钢刀,不适合锻造成长刀体,一般只适于短弯刀,或是像宋朝军队普遍使用的朴刀,朴刀的实质还是短刀加长柄而矣。马来钢刀相较其他的两种钢刀来说,造价要低廉得多,打造技术也简单得多,至少,目前在台湾的铁匠中,就可以打造出来。
排在第二位的倭国钢刀,实质上是种暗光花纹钢,中国民间讲法叫作“夹钢”,倭人自称为“玉钢”。之所以如此称谓,原因就在这个“夹”字上。倭国刀在锻造时,是将“钢精”夹在两块韧性良好的铁中,进行不断打造成形,再经过覆土烧刃、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等工序,方可成为一把上等的好刀。这种刀,锋利异常,只是不适合打造成厚重型,故而倭国刀一般通体狭长。
“夹钢”锻造技术,本是源于华夏,在唐朝时进入顶盛期。遗憾的是,在后来战乱频繁的华夏大地“夹钢”技术逐渐失传,以至后世人都称其为倭国独创的锻造技术。可叹!其实,就连倭国狗们引以为傲的倭国刀,其外形也源自于大唐时的横刀。横刀在唐时,是大唐骑兵的标准装备,不仅普通士兵大量使用,就是高级将领也多有配戴。其中,就包括有倭国刀样式的双手使用的横刀,在使用双手横刀的武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世民部下大将丘行恭。时至今日,西安唐昭陵,著名的六骏图中有一幅“飒露紫”图中,丘行恭所配佩戴的正是:加长了刀柄、双手使用的横刀!也许是因为倭狗天生矮小,四肢粗短,对于略显偏长的唐横刀,倭狗单手使用殊为不易,故而倭狗就多使用双手式横刀。
夹钢技术自传入倭国后,倭狗视若珍宝,不断钻研,进行了诸多改良,尤其是在后期淬火技术中确也有独到之处。倭刀,也自此成为冷兵器谱中的老二。在宋时,倭刀之利,已隐隐临架于华夏钢刀之上,这点,在蒙古东征日本的战役中亦多有体现。相较于宋军装备的朴刀,横刀更便于携带,至少在行军时,横刀可带于腰间,或背于身后,双手可完全腾空。作战时,体长一米的横刀,即使面对的是骑兵,也并不吃亏许多。
在经过一番思量之后,秦天确定就以横刀作为台湾军队的标准装备。又是一番仔细研究之后,秦天手绘出了刃长76厘米,手柄长28厘米,全长107厘米,重心在护手前15厘米,可双手使用,力大者亦可单手使用的横刀,并将其定名为唐刀。原本,唐时的横刀为直形刀,包括到宋时的倭刀,也多为直形刀。而秦天知道,按照力学角度来说,带有弧度的弯刀,更利于劈砍,尤其是对于骑兵而言,冲刺时用弯刀进行砍杀,不仅犀利,更不易折断。故此,秦天设计的唐刀,摒弃了原有的直横刀式样,改为带有一定的弧度。并为了在以“刺”的方式杀敌时,有利于更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和从敌人的体中轻松拔出唐刀,秦天突破性的在唐刀之上,增加了一条血糟。血槽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放血,主要作用在于,如果刀身没有血槽,在刀刺入人体后由于肌肉剧烈的收缩,会使拔刀变得非常困难。但是,再加了这条血槽之后,就可以使肌肉与刀身之间产生一个缝隙,这样空气可以进入肌肉,也就可以容易地拔刀,进行下一个战术动作,这点和刺刀上血槽的道理相同。秦天这样设计的唐刀,既可以作为轻步兵的装备,也可以配备给骑兵使用,增加了武器的通用性,从经济角度来说,也很是划算。不过,如果给骑兵使用的话,最好还是要加厚少许刀背,以免因无法承受剧烈地冲击,而使刀体折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