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骑兵,秦天就无法回避他将会面对的蒙古人。不可否认,在十二世纪的世界历史中,蒙古弓骑兵,是类似于二战德国的战车洪流一样的可怕的军队。这不仅由于他们是一群杀人不眨眼,视人命如草芥的魔鬼,更是由于他们在战争中体现出的强大机动性、无与伦比的杀伤力。蒙古骑兵为了保持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大多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开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在短兵相接之前,就可以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在这一时期,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都被发挥到了极至。
在野战中,无论是欧洲的重骑兵,还是阿拉伯骑兵,或是蒲甘的象兵,都一一败在蒙古骑兵手中,几无还手之力。尤其是重装骑兵,在机动力极强的蒙古弓骑兵面前,就像一只只待宰的免子,往往还未等重装骑兵刚刚看清楚敌人,蒙古人的长箭就射进了他们的胸膛,好不容易等重装骑兵靠近了蒙古人,却发现蒙古人快速的撤到了更远处,于是一轮又一轮箭雨之下,重装骑兵就被死神的镰刀收割殆尽。即使重装骑兵侥幸躲过箭雨,往往也因为自身的重量和长时间的骑奔,而失去了马力,这时的重装骑兵,就是普通的步兵,也可以轻易收掉,更何况血腥的蒙古骑兵呢?秦天明白,“在冷兵器时代,对付游骑兵,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游骑兵对付游骑兵!可是,那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还需有一大批优良的骑手,而此时的南宋,连像样的马匹都没有,更何况是偏居一隅的秦天呢?上哪儿去找如此多的骑手和马匹呢?”每次一想这个问题,秦天就不由得头大起来。
“算了,暂时不考虑蒙古骑兵,还是先训练一支优良的轻装步兵,依托今后建立起来的海上优势,先把南海征服再说。退一步讲,即使我无法对付蒙古骑兵,可你也没法子跨海来打我!这样,至少我也可以保护一部份华夏族民的生命,为苦难的华夏族多保留一点点原气。”秦天无奈地想着,又将思路调整回到原来的轨迹上。
以唐刀为主兵器的轻装步兵,配以相当数量的弓手,编成混合兵团,是秦天一直考虑的军队组成。“对了,长弓手!”闭目沉思的秦天脑海中出现了《勇敢的心》中长弓手射出的漫天箭雨,“对,制造长弓,训练长弓手!长弓部队,除了机动力不如蒙古骑兵,其他方面毫不逊色,对付南洋群猴、对付南宋的重装步兵、甚至对付以重装骑兵为主的西夏和金国,也是足可一战!”秦天调整了思路,继续想着。“还是一步步的来吧!先对付眼前的敌人再说,蒙古人,我总会有办法对付你们的!”
考虑完之后,秦天开始设计长弓。只凭记忆中的电影画面,当然是无法设计的。好在,此时的台湾也有了诸多人材,其中来自淮南的难民,宋世杰,宋铁匠就是一名优秀的弓箭制作专家。秦天大致绘了一张长弓草图,又向宋世杰解说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之后,将长弓的设计和制作交给了宋世杰。
至于唐刀,秦天也交给了由台湾最好的铁匠们组成的攻关小组,让他们依法制作。好在,夹钢锻造技术,此时还未失传,只是由于锻造不易,大多数打造兵器的时候,国人的劣根性,使得他们不愿采用这种烦琐的方式。而现在,秦天既然指明要用此法锻造,这些工匠也就只得照办了。说是如此,唐刀的锻造仍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反正,在张文政控制下的海南岛,铁矿石正源源运来,秦天对此也毫不为意,并无对工匠们的半点责怪,反而不断安慰那些感到内疚的工匠们。这也使得工匠们产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发誓要为秦天打出最好的兵器来。于是,工匠们更加夜以继日的在作坊内不停锻造。
秦天也没有让他们盲目的瞎来,还是给了很多的指点。比如,为了提高炉温,秦天让人用煤炭先制成焦炭,再用焦炭替代铁匠们常用的木炭,果然,炉温暴长,化生铁为熟铁的过程为之大幅减短。这也让那些工匠叹为观止,惊若神人,再结合以住秦天诸多不凡之举,台湾岛上的人纷纷私下里传说:“秦岛主是‘神’,是无所不知的‘神’!”一时间,在台湾各地,四处流传起秦天是天宿下凡之类的话。到最后,越传越邪呼,搞得秦天都快成了西天如来转世了!对于这些溢美之词,秦天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是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之中。
宋世杰果然不负秦天的重望,以秦天的草图为基础,制造出了第一张长弓,这张长弓,虽然与秦天的想像还有些距离,不过近二百七十米的有效射程,也算是单兵弓驽中的极品了!秦天除了勉励宋世杰继续努力之外,也帮助宋世杰分析了这张弓的不足之处,又对一些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然后,叫宋世杰再进行改良,务必要使长弓的射程达到三百五十米以上,更要在二百五十米范围内能洞穿宋军现有的重铠。宋世杰的制弓过程,历时近半年,直到次年,也就是华夏历七年(即南宋嘉泰三年)二月,这种被命名为“汉弓”的长弓才算完全定型。汉弓以台湾岛上出产的优质杉木为主材制成,汉弓的弓身长度为150厘米,弓架的前部为圆弧形,后面则是平的。弓身中间的手握部,宽3.5厘米,往两端方向逐渐变细,端部用角料镶包。汉弓的箭矢分是以轻材质的白桦木为杆,箭长为85厘米,箭头为精钢打造,三棱锥刺形。汉弓最远射程达到370米,有效射程为260米,在150米范围之内,汉弓射出的箭,轻易洞穿了宋军的标准铠甲,至于蒙古军队常用的皮甲,汉弓在200米处,就可一次洞穿。而在100米的射程之内,汉弓可以侵入最为坚固的板甲。如果到了50米以内,汉弓将是无坚不摧!
另外,由于汉弓的射速极快,在理论上,一个熟练的汉弓手,完全可以达到每分钟射出10至12箭。汉弓的这种射速和穿透力,足以在敌人密集编队的骑兵,冲到己方战阵之前,就有大批折损在汉弓布下的箭雨之中。如果汉弓是用在守城战中,居高临下,射程还会大幅提高,相信也会更为恐怖!汉弓虽不足以抵抗蒙古骑兵的冲击,但是,只要将汉弓手与其他兵种合理配置,对于宋军的重装步兵,西夏和金国的重装骑兵来说,绝对将是大难临头。至于那些根本没有什么像样铠甲的南海群猴,或是东洋倭狗,汉弓的威力则更将是彰显无遗。有了长弓之后,考虑到今后南洋作战的需要,秦天也命令宋世杰研制一些穿透力强大的短弓,和使用更为方便的弩,以备将来针对不同地形和不同敌人,使用相应的有效器械。
单从射程来说,汉弓达到了宋军神臂弩的级别,可是在射速和操纵的简易上来说,汉弓还是明显更为出色。至于蒙古人的复合弓,在同等条件之下,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汉弓同样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汉弓手非一朝可成,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蒙古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男女老幼皆是射手!
比别人多出一千年的阅历,这时又一次体现。早在宋世杰开始制作汉弓之初,秦天就有一封手书送到赵宁手中,信中要求赵宁大量收购低价但是硬度不低的玉石。干嘛?制做满清骑兵人手一只的玉扳指啊!有了这个小小的扳指,弓手在拉弦时,不会被紧绷的弓弦割伤姆指,也可以更为有力的拉开弓弦,这样,弓箭会射得更远更有力。独一无二的小装置,就可以让秦天的军队无论训练,还是作战都上一个小台阶,就权当是作弊吧!
唐刀在年底之时,工匠们就打造了出来,经过秦天现场测试,一连斩断了多刀宋军刀剑,而唐刀却刃口不卷,端是一把好刀!又再用唐刀宰杀了几头猪牛,也都是一刀斩断,或是直刺入体内,丝毫不见停滞。只是,唐刀的打造成本太高,费时太长,如果台湾军队大批量换装,以台湾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个三五年,根本不能完成。秦天当即决定现在生产的唐刀,优先配给军官使用,待海南岛的兵工厂建成之后,采用改进后的炼钢技术,使得唐刀可以大批量生产之后,再行换装。高雄兵工坊当前除了组织人员,继续生产唐刀之外,主要的就是继续改进唐刀后期淬火上的一些瑕疵,使唐刀日臻完美。还要将生产工艺再进一步改进,以求简化锻造程序,缩短打造时间,并将详细的锻造技法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最后一点,就是培养新人,让更多的工匠成为打造唐刀的好手,一待时机成熟,马上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在确定唐刀和长弓的同时,秦天也重新确定了台湾军队的防具。像宋军重装步兵所穿戴的,全套重达三十公斤的铠甲,秦天是根本不予考虑的。这种铠甲穿在身上,不要说跑动了,就是原地站着挥刀,用不了多久,一个壮汉也会累趴下来的。重装铠甲除了在守城时,可以较为有效的发挥出作用外,其他的,比如野战之时,面对弓手轻盈的射击,就只有死路一条,更不要说对上移动力惊人、攻击力同样惊人的蒙古骑兵了!再说,秦天也没城可守,现阶段的主要敌人,同样也只有一些小城,更多的战斗将会是山地战、丛林战,那里只能是轻步兵的天下。既然如此,干嘛还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弄这种华而不实的铠甲呢?不穿防具,当然也不行了!人命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一场战争打下来,仅抚恤金就会掏光了秦天的家底。那么,就只有皮甲一种防具可选择了。好像倭狗的武士也最喜欢用鹿皮为甲。单纯的皮甲可以保证很方便士兵们的移动,可是防护力实在太低,基本上是既不能防远距离上的弓弩,又无法面对近距离的刀枪,甚至说,还不如南蛮们的藤甲。
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秦天了,以精钢打造的,比如像护心镜之内的镶在皮甲之上,就可以护住躯体的主要部位,这样,士兵们战斗中一下子毙命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而且,相对而言,铠甲的重量却并未被增加许多,士兵的移动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还有,蒙古骑兵必备的里层作战服——丝绸内衣,也被秦天想起,并利用起来。讲到丝绸,那是咱华夏族的宝贝,蒙古人能得到的估计也不会是极品,咱们要穿,可一定得是极品丝绸内衣。作为辅助防具,这种丝绸内衣,不仅要有坚韧性,可以有效的阻碍弓箭的穿入,尤其是对于带有倒刺的箭头,更可以兜住箭头,使得在随后的战场救护医疗中,起出箭头变得容易很多,最后,这种丝绸内衣,还要舒适贴身,决对不会引起皮肤过敏。
外层以复合式皮钢铠甲为主,辅以丝绸内衣防止箭头深入体内,这样的装备就此成为了台湾军队的标准防具。丝绸内衣最为简单,秦天亲自带人去试验了不同的丝绸之后,最好的防护内衣就确定下来。复合式皮钢铠,就有点难度了,具体的怎么去搞,秦天也不大清楚,自己闭门造车的成果是否能够成立,只能先由工匠们去制作,再用实验去检查实际的效果。反正,就是要在保证拥有一定机动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士兵们的安全。经过大家的努力,复合式皮钢铠在华夏历七年(即南宋嘉泰三年)三月完成,随后,这种铠甲被秦天命名为秦铠。再经过秦天主持下的反复试验后,表明最好的汉弓对于秦铠的精钢部份,也只能在160米以内才射穿。这与宋军所穿重装铠甲的效果差不多,但秦铠却只是重量仅有十余斤的半身铠,结合体现在两者移动力上的巨大差异,这样综合考虑下来,使得秦铠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了!当然,因为精钢不易冶炼,秦铠产量受制于核心部件的短缺,目前只能优先供给军官使用,军队大批量的换装,尚需假以时日。
其他的诸如头盔、护腕之类的小护具,秦天也没有太花时间,设计了个式样,让人直接打造出来了事。鉴于技术原因,像头盔之类的只能是铁盔,而且为了不要因为头盔过重,而影响到士兵们移动,又一再减轻了头盔的重量,使得它的防护力着实不怎的!秦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只得命令手下继续改进,在没有更好头盔的前提下,目前的先生产装备军队。军靴的制造,倒是没有难倒这些巧匠,全仿制美军的牛皮作战靴,看上去也像模像样,可就是不太耐穿,士兵们跑步训练一个月下来,就得报废一双,成本太高了。以致,秦天不得不在后来发出特殊规定:军靴、秦铠、丝绸内衣只能是在作战之时才穿,平时的训练当中以普通的鞋子和滕甲为主。这条显得有些滑稽的补充规定,也是台湾一切初创的特殊时期才有的产物,待到帝国成立并强大起来之后,富裕的国家可以为军队大把提供资金时,秦天很快就将这条规定取消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