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营的编制一般是,下辖四个华工连,每个华工连大概在400人左右。每个连配置军事人员管理,其中有1名军官(上尉或中尉),1名军士,4名中士,11名下士和12名士兵。
在华工内部一个连有4名监工,20来个人负责后勤。在连以下还分很多小队。华工营都是中国人做饭给中国人吃,一个华工营有时还会有1到2名中国翻译。
如此大规模的招募,而且作为雇主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对中国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招工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委托一些中国的民间组织或个人去进行的。这些组织和个人很多时候为了利润,只追求数量,完全是凑人数。
这样招募来的人就会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华工们来到法国后,交给这些大多数不了解中国的军方人员来管理。
这些军方人员只是死搬硬套地沿用英军的军队管理模式,来管理华工们,而且还带着种族歧视的目光。就是把环境恶劣,危险重重,物资匮乏,这些因素抛开不说。
单就说人之间的交往,用一群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去管理这么一支另一种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而且这样的队伍几乎没有通过任何形式的整训。这样的集体可想而知,就会出现层层矛盾。何况,还加上了环境恶劣,危险重重和物资匮乏了呢。
所以各种各样的矛盾始终贯穿了华工们在法国的各个时期,其中的血和泪有时完全不亚于奴隶的遭遇。
贝尔盖特事件刚刚平息不久,在加莱港又传来消息,华工们开始闹罢工,英国方面对华工的指责是不绝于耳。什么“懒惰”,“厚颜无耻”,“没有纪律性”,“暴乱”等等的词都用到了华工们的身上。
文祥听到这些指责,不去看就想,多半是华工们无法忍受,才起来反抗的,虽然华工中不乏存在三教九流中的无赖,但就是无赖,如果没有什么逼不得已的事情,在这样俨然像监狱一样的劳工营里,会轻易拿自己这样的鸡蛋去碰英国的军事管理者吗。
要说厚颜无耻,说这些词的英国管理者才当之无愧。但中国弱小,说起话来直不起腰。文祥只好又往加莱赶去。
加莱港是离英国本土最近的法国港口,而且和布洛涅一样靠近一战的前线,每天的货物吞吐量,可想而知,由此加莱港成为了一战时期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对英军如此重要的港口,作为敌对方的德军,肯定没少关注它,所以德国的飞机就时常光顾这里。一战的时候,飞机也是刚刚投入战场,所以城市里还没有防空警报之类的设施。
常常是人们正在干活的时候,敌机就来了,看到天上飞来了敌机,人们才开始四散奔逃。往往飞机下的蛋,就落在了奔逃的人群中。
每天要装卸无以数记的货物,在码头上当搬运工的华工们,能够想象出他们的工作有多繁重。
来到加莱码头的华工营,文祥作了一番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心碎而愤怒。华工们描述的事情是这样的:
华工们在码头干活通常都是十多个小时,这样的搬运工作,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华工们招募过来,完全是奔着薪水来的,英国人与德国人之间的战争跟华工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就谈不上什么荣誉之类的东西了。
单就这工作来说,如此繁重的劳动,已经不是人的体力能正常承受的了,也和以前签订的合同有了很大的出入,作为合同双方的华工,就合同效用来说,是完全可以拒绝的。何况时不时有敌机前来轰炸,时时都有人在轰炸中死去。
每每敌机刚刚离开,英国人就会象赶鸭子一样,把劳工们赶去赶紧卸货。对于怠慢了的劳工就会用皮鞭抽。
德国人的飞机刚刚又一次离开之后,所有的劳工被赶上了码头,码头上常常是吊车在上面吊卸货物,劳工们就在下面搬运货物。
正在劳工们搬运货物的时候,吊车吊的货物由于吊着的绳子断开,绳子可能是在敌机空袭的时候受了伤,也可能是由于太匆忙,没有绑牢靠,正在吊着的货物从半空中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密集的搬运工身上。当场就砸死了4个埃及劳工和五个华工,还有十多个人受伤。
其中有一个华工被货物砸中了双腿,鲜血象泉水一样往外流,但华工并没有死,只是估计就是送医院也是难以救活。英国人为了赶时间,索性开枪把他打死了。
华工们看到这一幕,都义愤填膺,当即就丢下了手中的活,开始对抗英国人。英国人没有给华工们如何解释,就调来士兵开始镇压他们认为的暴乱。又有几个华工在冲突中被打死。
在整个事件当中,华工们都是手里拿着枪的英国人的待宰羔羊,英国人唯一能占得上一点道理的地方,就是装运货物的船只长时间停靠在加莱港码头,如果被德国人的飞机投下的炸弹击中,不但船上的货物会没有了,船只一旦被炸沉,沉到码头边上,会使后来的船只靠不上码头,那么整个码头就报废了。所以英国人才这样不惜代价地赶时间。
但站在华工们的立场上,华工们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人给他们讲这些道理,事件从头到尾英国人都没有任何解释。既然不知道英国人这样象催命一样的行为,从自身利益出发,华工们就认为自己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来谋取权益。
在英国人看来,打死几个劳工来处理事情,要比费尽巴力去讲道理和解释,时间来得快,也来得简单。而且他们还不认为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妥,因为中国人的死,就像中国人对待这场战争一样,对他们来说有点无关痛痒。这就是英国人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