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八十四章 见太子(二)
    郭致远一听朱常洛这口气就知道他此时心里对自己极度不爽,这是故意要找自己的岔子好收拾自己呢,连忙躬身行礼道:“郭致远能有今日全靠太子殿下提携,在福建任职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不敢行差踏错半步,唯恐有负太子殿下的提携之恩,岂敢行那贪赃枉法之事?这一万两银子乃是微臣经商所得,昔日微臣离京之时囊中羞涩,连上路的盘缠都没有,多亏太子殿下使人赏赐微臣一千两银子方才顺利到达福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太子殿下大恩微臣暂时无以为报,也只能用这等俗物略表微臣的感激之情了……”
    朱常洛听郭致远说得很是恳切,脸色也好看了些,他其实一直有关注郭致远的情况,自然也知道妙衣坊其实是郭致远的产业,拿出一万两银子是很容易的事,不过越了解郭致远,就让他在如何对待郭致远的问题上越发纠结,一方面他非常欣赏郭致远的才华,希望能拉拢郭致远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从妖书案和郭致远打交道的经历来看,他又感觉郭致远是一个非常不好控制的人,让他成长起来的话很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必须尽早把这个威胁勒杀在萌芽状态!
    他本来已经对郭致远动了杀机,但郭致远刚才那一番知恩图报的话又让他犹豫起来,感觉郭致远还是有为自己所用的可能的,就暂时按下杀意,重新换上一副平易近人的笑脸,摆摆手笑道:“郭大人见外了,令尊乃是本宫讲官,本宫自当提携你,快请坐吧,和本宫说说你在福建的所见所闻,本宫还从未出过京城呢……”
    听朱常洛这么一说,郭致远也不由升起了一丝恻然之心,说起来这朱常洛还真是可怜,当太子的时候整日战战兢兢活在恐惧之中,连京城都没有出去过,后来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却只当了一个月就嗝屁了,不过他很快警醒过来了,他可没有同情朱常洛的资格,朱常洛的命运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出生在帝王之家本就是一种不幸,更何况朱常洛还摊上万历皇帝这么个冷血的老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心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扭曲,自己要是同情他,只怕最后也落不了好下场!
    郭致远打起精神向朱常洛讲起了自己在福建当官的经历,而朱常洛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一会儿两眼放光,觉得郭致远是难得的栋梁之才,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拉拢重用,一会儿眼中又流露出深深的忌惮之色,郭致远这么年轻就表现如此逆天,这样成长起来又岂是他能够控制得住的?
    郭致远望着朱常洛变幻莫测的表情越发警醒,上位者本多疑,像朱常洛这种性格的人是不值得效忠的,要是对这种人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注定只能悲剧收场,就好像崇祯和袁崇焕一样,崇祯欣赏袁崇焕的时候恨不得把他捧到天上,亲自脱下身上的皮裘大衣给袁崇焕披上,对袁崇焕也是言听计从,一旦起了疑心,下起手来却是比谁都狠,所以袁崇焕最后落了一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想到这里,郭致远就越发注意自己的言辞了,关键的地方都是一语带过,即便如此仍然还是让朱常洛对他生起了深深的忌惮之意,神色复杂地望着他感叹道:“当日本宫第一次见你便知你绝非池中之物,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你到福建任职不过两年,便能有此成就,未来必定不可限量啊!……”
    说到这里,朱常洛突然语气一转,目光灼灼地死死盯住郭致远道:“郭致远,你可愿意效忠本宫?本宫保证,只要你肯为本宫效力,本宫保你平步青云,不出十年你便可与令尊比肩,待本宫继位之时,本宫便让你进入朝廷中枢,未来首辅之位必定是你的!……”
    不得不说朱常洛为了拉拢郭致远确实是下了大本钱,连首辅之位都承诺了,甚至不惜暴露他隐藏的野心,换做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动心,但郭致远早已看清了他的真面目,知道朱常洛绝非良主,而且郭致远知道朱常洛只能当一个月的皇帝,自己到时候不但当不上首辅还会彻底被卷入朝堂残酷的党.争之中,所以朱常洛开出的条件就对郭致远就没有什么诱惑力了。
    但是郭致远也不敢直接拒绝朱常洛的拉拢,朱常洛为了拉拢他连隐藏的野心都暴露出来了,要是他直接拒绝的话,朱常洛只怕立刻就会杀了他灭口以绝后患,只得含糊其词地装作诚惶诚恐地含糊其词道:“太子殿下乃是未来天子,微臣效忠朝廷不就是效忠太子吗?微臣才疏学浅,首辅之位是万万不敢奢望的,太子对微臣有提携之恩,即便太子不说,微臣也自当尽心尽力,为振兴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常洛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他已经把话挑明了,郭致远却仍然含糊其辞,眼中顿时寒光闪动,起了杀机,郭致远见势不妙,连忙转移话题道:“微臣今日前来,还有一事请太子殿下相助……”说着就把自己想在东蕃开府建衙的事说了出来。
    果然朱常洛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件事给吸引住了,按下杀机,诧异道:“那东蕃不过一荒芜之岛,你为何要在东蕃开府建衙?你向父皇承诺不花费朝廷一钱一粮,还每年向朝廷奉献十万两银子,这如何可能办到?……”
    郭致远连忙道:“东蕃实乃一宝岛,只是世人不知其价值,微臣敢向圣上承诺,自然是有把握的,否则岂不是拿微臣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朱常洛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连连摇头道:“非是本宫不信你,兹事体大,便是父皇也难一言而决,才会通过朝议讨论此事,朝中大臣必定反对,此事绝对行不通,本宫劝你还是息了此心,只要你肯效忠本宫,知府之位唾手可得,又何必如此行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