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8章 八十万唐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说过李是一个奉迎上位的小人奸臣。即便是那些不太喜欢李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能文允武,而且是个豪气干云光明正大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统帅和治国的能力和勇气,都非一般人所能比的。
    许多人都认为,若不是因为太过年轻,这位救时宰相比皇帝还年轻两岁。若是李年纪大上十岁,那么毫无疑问,房玄龄的中书令之位,会是李的。
    哪怕现在朝中百官之是房乔房玄龄,但真正要说朝中最得皇帝信任倚重的,那当之无愧还是李。
    正旦大朝会上,皇帝把裴寂和封德彝都给抄家流放,李成了三公中仅剩下的。朝中三公三师中唯一的授封的一位,就任了尚书令,成为了十一位宰相中,最耀眼的一个。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想看看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宰相,入主尚书省之后,会做什么。
    皇城。
    中书省。
    朝廷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就设立在中书省内。
    中书门下衙门,其实和原来的尚书都省政事堂设置差不多,有五房,有宰相公房,有完整的幕僚班子,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宰相们聚集议事的地方,也是他们常驻办公场所。
    大会议室,会议圆桌。
    圆桌中央摆着花瓶,上面插着新鲜的梅花。
    圆桌边有十二把椅子,每把椅子前已经倒上了热腾腾的茶。在这张圆桌后面,两边墙边,还各摆了两排椅子,这些椅子是给各位宰相的幕僚们留的,还有些位置,则是给列席会议的大臣准备的。
    一阵脚步声传来。
    皇帝走在前面,边走还边和身边的尚书令李说着话,后面跟着其它宰相们,再后面是五房的幕僚们。
    李世民进入会议室,看到这张特别的圆形会议桌,笑了笑。
    “文远终究还是把你以前在户部的圆桌给弄到中书门下来了,不过这个桌子也挺好,坐在一起议事还靠的更近了些。”
    会议桌虽是圆形的,但也是有主次的。
    皇帝当然是坐在最上头。
    然后两边依次是诸位宰相,虽然都是宰相,可宰相却也有排名先后,三省长官排前面,然后依次是三省副长官出任宰相的,再是六部中出任宰相的尚书。六部中的尚书也是有先后的,吏部排第一,兵部排第二,户部排第三。
    魏征这个宰相是唯一不是出身三省六部的,他是御史台的,因此在排名的时候,排到的是最后一名。
    桌上没有摆名牌,但大家都非常默契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没有谁坐错。官场上,找准自己位置是相当重要的。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对这把椅子非常满意,靠背很高,而且两侧有扶手,还有腰枕和头枕,最神奇的是,这椅子的靠背角度还是能够调整的,甚至椅子的高低都能调整,想高就高,想斜就斜。
    饶是李世民身后九五至尊,也觉得很有趣,在那里把玩了一会,都试了一遍,最后找到一个最佳的角度,让自己靠着更舒适。
    “文远啊,不用说,这椅子肯定也是出自你们李记的家具厂。”
    李也调整了一个合适的角度靠着。
    “好了,王太监,传诸位大将军们过来吧。”
    中书门下的会议,一般就是十一位宰相,皇帝多数会参加。但有的时候,议论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把该部门的大臣叫来。
    而今天,皇帝直接把南北衙的二十位大将军叫来。
    如今大唐的军队,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南衙卫府军,一个是北衙禁卫军。南衙卫府军共有十二卫四府,北衙则是四军一营。
    南衙十二卫四府,其中十二卫统领天下各卫府兵,四府则不统外府兵,只是负责宫禁侍卫等。至于北衙四军一营,则统领的是常备禁卫军。
    每卫一位大将军,因此现在是二十位大将军,新建的神机营,则以神机将军统领。
    皇帝直接把这些大将军们叫来,今天要商议的事情,明显就是关于军队的事情了。
    李身为尚书令,同时又是宰相,当然清楚今天要讨论的是什么,关于这个,李世民已经私下跟他和房杜一起商议过了。
    大唐的军政事务,其实也很有特色,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越大的会议上,越不会拿那些大事商议,一般拿出来的时候,都是有了结果的。那些重大的事务,都是在中书门下的会议上宰相们商议,甚至直接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里,三巨头跟皇帝一起商议。
    就如今天这会,李世民已经跟三巨头先达成了一致,然后才拿到中书门下的会议上,与所有宰相再商议,并叫来二十位大将军列席。
    二十位大将军依次进入,向皇帝和宰相行礼。神机将军因为兵马少又是新设,因此不够资格参与此会。
    能够担任大将军的,都是朝中一等一的大将。
    不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各卫大将军,基本上都是兼职。
    比如秦琼,就是左卫大将军,兼任关中道大都督。
    诸将坐定。
    李世民环顾诸位宰相和诸位大将军们道,“昨日朕与三省长官检视大唐兵籍,现我大唐如今府兵共有五十万在籍,另外,北衙也已经有了五万。这个数量,不算少。朕记得,在隋朝的时候,当时隋朝各地府兵在册总数达六十余万。”
    五十五万,这个数量虽达不到隋朝强盛时的六七十万之众,但也不算少了。好在这么多兵,其中五十万是府兵。府兵的一个优势在于,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就算是战时,也只是抽调部分出战。
    除了战时,开销较大,平时府兵不需要额外开支,军费较少。
    不过要想让几十万府兵保持战斗力,让他们稳定,朝廷也不是没有本钱的。
    府兵制最基本的就是授田免赋,普通百姓也均田授地,但他们要交纳租庸调,而且现在又新增了户地两税,但朝廷的府兵授田,却不需要纳租庸调。
    再加之,打仗立功能升赏,能得勋封爵授官,能够赏田赏钱,因此府兵们的战斗意志向来很高。
    大唐开国以来,战事频,但却鲜少败仗,正是因为这些制度。
    “晋阳起兵时的府兵,都有授田。武德年间点选的府兵,却只有部份授足了田。贞观年朝廷也打了大仗,新招募了不少兵,却还有大部分没有授足田。这些府兵将士,为了大唐出生入死,朕不能亏待他们。”
    “如今战争稍息,有大臣上奏,称朝廷应当裁撤部份府兵,保持个二三十万就足够了。朕问询文远,文远反对此议。朕,也觉得文远说的有道理。”
    “文远跟朕说,朝廷不但不能裁撤府兵,还得增加府兵,按文远的计划,朝廷的总兵力将达到八十万之众。”
    数个宰相惊呼。
    八十万兵力,这是要干嘛,穷兵黩武吗?
    萧瑀坐不住了。
    “陛下,臣反对扩兵,如今战事平息,此时不撤兵却反而要大举增兵,请问这是要干什么?养兵八十万,这得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朝廷现在的财政赤字还高居不下,现在又要拿什么来养这么多兵?”
    李笑着对萧瑀道,“萧相请稍安勿燥。”
    “居安当思危,忘战必危啊。今日虽未有战乱,但边患未除。别忘记了统叶护可是一统草原,他随时还会打过来的。我们这个时候,不加紧武备,反而裁撤兵马,这不是明智之举啊。”
    “可你说的轻易,养兵八十万,拿什么养?”
    “萧相放心,我李既然敢跟陛下说拥兵八十万,就肯定有办法养兵。”
    养兵八十万的开支很大,但好在大唐不是北宋。
    宋代实行的是职业军队制度,他们的兵是职业兵是常备军,当兵那是职业,因此朝廷的军费开销是巨大的。
    不过大唐不同,大唐是府兵制,虽然北衙也是常备军,但数量少,以府兵制为主。府兵制相当于民兵性质,平时务农,战时为兵。
    就算有一百万府兵,可平时番上也是轮流的,当番或者在值训练的,也只有其中的几分之一。
    哪怕打仗,也不会一下子全抽调。
    当然,也不是说因此就能无限点选府兵,府兵也是要成本的。其成本就是土地,府兵一旦点选,就是终身制的,要服役到六十岁。分给他的田,要到他死后才能收回。在此期间,府兵所拥有的军田,是不缴纳任何租庸的,对于朝廷来说,就少了许多的田赋。
    一个府兵,就意味着一户人家。
    如果大唐拥兵八十万,就意味着八十万户人成了不课户。一个府兵拥有一百亩军田,大唐就有八千万亩田地不纳田赋。
    对于朝廷来说,府兵制少了许多军费开支,可也一样少了许多税赋收入。
    八千万亩地,可不是少数。
    不过现在有一个好消息,随着大唐收复了许多疆土,也随着朝廷的分封制度和移民屯边制度的推行,现在许多贵族门阀都把土地置换到边疆,中原的贫民也大量迁移到边疆去,这使得中原地区,人口减少,朝廷手里的土地增多了。
    还有朝廷从那些佛寺手里收回的田地,现在朝廷手里的地真的不少,这给朝廷增选府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