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5章门槛
    洛阳的冬日,由于群山环绕只故,显得愈发的湿冷了些,一时间的冷气散发难出。
    对于其他衙门来说,冬日是最煎熬的,但对于太府寺下的诸冶监来说,却是再适合不过。
    热火朝天的热气,经过冷气一吹,立马就中和了许多。
    太府寺下,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等各处,可以说,一应的工程手工业,其最为擅长。
    只是,原先少府寺才是干这活的,而皇帝的心思转动下,竟然让少府、太府,换了个位置。
    无他,乃是太府寺作为九卿只一,隶属于尚书省,虽然说也是直接受皇帝管辖,但到底是公私难便。
    而当时大唐新立,丛弊太多,规矩杂乱的太府,就不适合充任皇帝私库,于是,皇帝决定另起炉灶。
    退出九卿的少府监,则被皇帝提为寺,直接掌管皇帝的私财。
    由此,少府寺也与掌控宝藏的内府局一起,成为了皇帝的私人钱粮机构。
    只不过,少府寺属于赚钱,而内府局,属于储存罢了。
    太府寺的职责虽说有些边缘,但却有些重要。
    皇帝后宫的马车,珠宝,帷帐,衣裙布料,甚至是皇宫中的一块砖,妃嫔用的筷子,都是由太府寺自己弄出来的。
    这一日,天空阴晴,地面上的白雪还没有融化,太府寺就迎来了一位大人物。
    工匠们彷徨不安。
    只见,数百侍卫,将整个太府寺层层包围,甚至许多侍卫亲自搜身,察觉利器。
    过了好一会儿,在工匠们胆颤心惊中,一辆马车,就行驶而来。
    身着白裘衣的皇帝,捋了捋胡须,施施然而来,见到这般兴师动众,又见众工匠皆短衣而出迎,不由得气恼道:
    “荒唐!”
    “人家忙活要紧,身体出汗,又被拉拽而出,寒风刺骨,岂不是要染风寒?”
    一旁的太府寺卿忙不迭地惶恐起来,然后认错,让人于心不忍。
    李嘉摆摆手道:“让大家回去吧,今个每人赏两贯钱,过了好腊月。”
    太府寺卿,以及两位少卿,则簇拥着皇帝,跟在后面,心道:这般顶多呵斥一番,也是为了公心,不碍事。
    而若是不做,一旦皇帝心中不满,那可就倒大霉了。
    与军械监不同,太府寺的诸冶监,则是一个个的房间,并没有通力合作的情况。
    无他,技艺不可外传罢了。
    即使宫柱上的鎏金技术,也是家传密宝,不可外传。
    李嘉对于这些无关战略的技艺,倒是没强求,只是用来享受的,就那么保存吧!
    “可有制作雕版的?”
    皇帝轻声问道。
    “有的!”太府寺卿忙不迭说道:“之前朝廷印刷的十三经,咱们也参与了许多,还有板子在呢!”
    李嘉明白,这所谓的板子,其实就是雕版印刷的板子。
    他点点头,跟随而去。
    到了一处巨大的房间,只见那一个个刻满字体的雕版,被叠起来一堆又一堆并不被珍惜。
    也是,这只是皇帝的任务罢了,皇帝不用,就废弃,大不了再重制呗,反正也是皇帝的钱财。
    “十三经,数十万字,所用的书页大小的木板,约有上万块,放置了数个房间,若是再用,只需要擦拭灰尘。”
    看着这一切,李嘉问道:“一块刻板,所需几何?”
    “陛下,版材所用,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多为杜梨木、枣木,还得请专人书写,一本孝经,稿费约千贯左右。”
    “千贯?”
    李嘉点点头,也就是说,孝经一本不过五贯,如果印刷两百次,就会收回成本,然后就是盈利。
    “也就是说,成本最高的,就是书写之人工?”
    “没错!”太府寺卿苦笑道:“即使在洛阳,读书人甚多之地,凡字上佳者,乃是名家,须得再三请求,须以每字百钱,才肯下笔。”
    “如孝经,两千三百六十九字,书写一下,即二十万钱,两百贯。”
    “另外,还须上好的油墨,约莫百贯,其余的木材,刻工,即使字少如孝经,也须三个月才可刊印。”
    “我听闻,邸报那边,用的可是铜活字!”
    李嘉轻声道:“你们可以试试。”
    “陛下,铜活字一本万利,可用数年,上十年,但比之雕刻,却多了一项难以企及的困境——读书人。”
    太府寺卿忍不住道:“邸报上下的读书人数十,可以随意摆正活字,而在太府寺,亦或者其他书商,则难以求得。”
    “何来?”
    “邸报为名为利,虽为匠,而读书人甘之若怡,而在书商,以及太府寺,则名实为工匠,凡读通十三经,哪怕通一经的,也不过来。”
    说到这,就又是老调重弹,士农工商四个字,读书人种田,那是陶冶情操,去干工匠,就是自毁前途,除非不想考科举。
    不然有了这个前科,前途就尽毁了。
    所以,写字可以,排版就难。
    此时的读书人多金贵,一家人含辛茹苦培养出来,哪里肯让他干工匠活?
    一个县,能有百八十读书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除非到了明清时期。
    可如今,又不是明清……
    “这些就别浪费了,再给我印刷十三经吧!”
    李嘉叹了口气,技术成熟了,但时机未到。
    “陛下,还印多少册?”
    太府寺卿松了口气,问道。
    “多少册?一直给我印!”
    李嘉轻声道,胸中莫名地一股豪气,他直言道:“天下有州四百,县一千五,那么,一整套的十三经,再给我刊印十五万套,一百五十万套——”
    “这些书,不再与县学,而是都与我散出去,散入民间。”
    “一百五十万套?”太府寺卿惊呆了了,这没有百万贯钱,是出不来的。
    但,太府寺,又何曾有这般多的钱财?
    “陛下,能卖出去吗?”
    “少府会包销的!”
    李嘉无所谓道,书这东西,属于刚需,一时间卖不掉,就慢慢来,迟早会卖完的。
    书籍问题解决,那么,简化科举门槛,把通十三经,变成通三经,这样就容易。
    秀才三经,举人十三经,进士科再加明算,明法,明经。
    如此,就一步一个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