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章 反省
    王家走了,曹家又来了。

    不同于王家的人,曹家派来的人一团和气。

    “李兄弟,曹家是来交朋友的。”

    初次见面,曹家管事曹仓给李逵的感觉很好,对方甚至根本就不谈生意,反而送来了一套禹州出产的茶具。禹州的不少窑厂是御窑厂,专门替皇家烧造官窑,但是也有不少为民间烧造的精品瓷器,品相和精美度一点都不比官窑差。

    高俅眼热的看着这套精美的瓷器,他一个月挣两贯钱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

    黑陶茶碗又结实有好用,还便宜。可是自从收入涨了十倍之后,他开始对生活品质有了追求。

    李逵低头看着锦盒中的瓷器,微微一笑,将瓷器往前一推,道:“无功不受禄。”

    “哈哈,李兄弟说笑了,你的雪花盐在汴梁可是闹出了偌大的风波,要不是市面上没有货,必然风靡京城。就凭这一点,曹家就有结交李兄弟的理由。”曹仓将锦盒往李逵身边推一推,笑道:“你或许想要问,不管是学士也好,还是其他人也罢,都说雪花盐是刘家的。可是有些事,纸是保不住火的,刘家的人在京城的表现太差。更不要说请得动学士出面了。”

    李逵无奈,对方的口气完全是吃定了自己,却能说的如此坦荡,也是一种本事。

    这种无力感,就像是他和王管家的关系颠覆了一般。

    李逵摸了摸鼻子,他有一个疑惑,王管家最后都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京城会一下子对雪花盐如此推崇?

    就凭借苏轼的名头?

    李逵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好奇心终于冲破了理智,李逵问:“曹管家,小子有疑问想要请教?”

    “但说无妨!”

    “雪花盐在京城出现才不过短暂的半月不到,却获得追捧,你也别不承认,要不是为了雪花盐,你也不会出现在颖州。小子就是不明白,凭借我师祖的名头,恐怕无法做到这一步吧?”

    李逵见推辞不过去,于是就不和曹仓客气,反而问出了他内心的疑问。

    曹仓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的疑惑,疑惑李逵竟然不知京城的轰动,随即爽朗的笑道:“李兄弟不知,做哥哥自然要好好说道。这雪花盐是在京城出现才短短的十来日。但是你不知,这雪花盐其实是在京城出现第二天,就名满京城了。”

    “哦!”这下子,连李逵都不淡定了。这速度……难道是皇帝也下场了?

    宫里的刘清菁难道在小皇帝跟前吹枕头风了?

    曹仓很快就揭开了谜题:“这要归功于王驸马,他在收到雪花盐之后,觉得老朋友在和他开玩笑,信上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卤毒尽去,延年益寿之效。他老人家带着雪花盐去了太医院找医正。然后医正煮了一锅豆浆,将盐倒进去了,你猜这么着……”

    “豆浆还是豆浆,但是变成了咸豆浆。”李逵明白了,太医院的背书,足以让人坚信雪花盐神奇的保健作用。

    但真要说盐卤对人体的伤害,其实很轻微。毕竟几千年来,盐都是卤水煮出来的,真要是连盐卤都没有了,这还是盐吗?

    不管哪里的盐,或多或少都会有盐卤。

    而盐卤是点豆花的一种不错的凝固剂,当然石膏也可以。

    曹仓一开始还以为李逵完全不懂,没想到他还没有说完,李逵就明白了。这让他顿时对李逵的印象又提高了几分,显然秘方在李逵手里。

    健康。

    有钱人怕死。

    这还用猜吗?

    既然曹仓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隐瞒,李逵自然也爽快些:“曹兄,既然是王驸马带盐去了太医院,得出了结果,那么他就家就肯定会第一时间就来找小子。”

    “你把秘方给卖了?”曹仓突然紧张起来,随后懊恼道:“李兄弟,你怎么能把秘方给卖了呢?这秘方在手里,想要多少钱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吗?”

    “曹兄误会了,不是卖了秘方,而是将京畿的售卖权给了王家。”李逵顿了顿,接着道:“当然,有期限,一个月。雪花盐刚刚上市,能卖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一个月后,王家也好,曹家也罢,都有机会争夺京城的售卖权。”

    曹仓还以为李逵已经做出了决定,有点尴尬,准备离开。

    反而李逵叫住他道:“曹兄,你不会想走吧?”

    曹仓尴尬道:“既然已经允诺,曹家自然等一个月后再做打算。”

    “可我说了,京城的售卖权是给了王家,但其他地方呢?大名府的繁华比不上京城,但在大宋也是一等一的城邑,更何况河北河西两路富庶之地,难道曹兄就不动心?”李逵笑道。

    曹仓当即心领神会:“王家什么条件,曹家也是什么条件,还请李逵兄弟放心,曹家只挣该挣的一份。”

    曹仓满意的离开了颖州,同样也给李逵留下了一万贯。反倒是高俅已经对李逵的挣钱能力开始麻木起来,他甚至觉得李逵这厮之前说过要做百万富翁,也是手拿把攥的轻松了。

    但是高俅却不太放心,毕竟王家不简单,曹家更不简单:“人杰,你就这么相信他说的?”

    “不信!”李逵坐在钱箱前,摸着一个个摸样可人的银锭,从付钱的手段上来说,曹家高了王家不知道有多少,王家用的交子,价值低下不说,有时候还会遇到信用无法兑现,小地方就不大喜欢交子,但是金银在任何地方都是硬通货,好用的很。仅凭这些就让他相信一个辉煌了上百年的将门,他说什么也做不到:“曹家也王家一样,只要有机会,恐怕我这个白丁会被他们吞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但是谁让我看曹仓顺眼呢?”

    “上万贯的生意,就因为看顺眼……”高俅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他有种脑子转不过弯的木讷。

    李逵道:“别瞎想,这钱不仅仅是我挣,刘家挣,但很大一部分会去宫里。我们不过是过路的财神,王家也好,曹家也罢,他们的富贵来源于宫里。所以,只要知道了这雪花盐背后的故事,他们不敢争。不禁不敢争,还要极力的维护雪花盐的生意,曹家不敢动,谁敢对秘方动坏心思?”

    高俅若有所思的离开。

    翌日。

    高俅回忆着这些天和李逵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发现李逵做事看似毫无章法,背后却有滴水不漏的算计。他忽然记起,李逵曾经说过章惇心存报复。以至于他应该无缘科举登顶,连三少爷苏过也可能此生无法过殿试。

    想到这些,高俅就心急如焚。李逵这厮好死不死的他不管,但是三少爷苏过多好的人啊!要是连他都无法当官,还有天理吗?好在这天苏轼脑子很清醒,实在忍不住的高俅将李逵前几天给他说的话,再一次复述给了苏轼听。

    苏轼听完之后,沉默了起来。

    章惇?

    面对这个人,苏轼是有愧疚的。在他看来,章惇这个人博学善文,高傲自负。能够入他眼的人不多,所以朋友也很少。唯独和苏轼却关系很好,他们的交往中,章惇总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但是他曾经的亡妻王弗却说过一句话,原先他听过也就一笑了之,以为女人小心眼而已。

    但这句话,多年之后再次勾起了他的回忆。

    亡妻王弗曾经就说过:章惇这个人热情过头,却性格狭隘。一旦得罪了章惇这样的人,恐怕会对你不利。

    苏轼对自己的眼光一直不怎么自信,因为看走眼的多了,让他的自信荡然无存。

    想起来和章惇的交往,一开始他们是同一科的进士,算是同窗之谊。章惇是探花,苏轼是榜眼,都是那一科最为耀眼的新科进士。

    然后就是章惇受到王安石的青睐,辉煌腾达。

    自己开始倒霉。

    乌台诗案……

    章惇在是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身为王安石的心腹,却站出来挺苏轼这个破坏新法的犯官。当时章惇是参知政事,地位超然。如果没有章惇开口,苏轼都认为自己的结局恐怕只有冤死一条路可走了。

    别看兄弟苏辙散尽家产,搭救自己。

    但是苏轼去知道,苏辙有多少家底?苏辙的自白书,要是没有人递送上去,谁会看?

    关键是皇帝看不到,王安石看不到。苏轼还是死路一条。

    章惇,是让苏轼安然度过乌台诗案的恩人。从那一刻起,他认为自己的妻子看错了。后来章惇倒霉了,主要顶撞了太皇太后,并在御前新旧两党争辩失败之后,他也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涯,一路向南的贬谪。

    官越当越小,地方越来越偏。

    而当时的苏轼因为吹捧一把司马光,把堂堂文坛名宿司马光拍晕了,然后回到京城之后不久担任了帝师。

    期间,被贬谪到岭南的章惇写信给苏轼,希望他出面为自己申辩。

    当时苏轼完全有条件为章惇申辩,但是结局很可能和章惇一起倒霉。因为章惇得罪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皇家为代表的太皇太后高氏,旧党为代表的司马光,吕公著。苏轼真要冲动的写下为章惇的申辩书,恐怕谁也容不下他。

    最后,弟弟苏辙制止了苏轼的莽撞。这段过往,苏轼一直没有说过,连妻子王闰之和小妾王朝云都不清楚。

    所有的事都藏在心里,却被高俅再一次揭开。

    痛?

    还真不痛,反而五味杂陈。惶恐,愧疚,还有无奈,都有。

    但更多的是让他回想起了亡妻王弗,还有王弗对章惇这个人给出的定义。心胸狭隘。如果没有李逵给高俅说过的话,没有周元在沂州被章惇的刁难,恐怕连苏轼都忘记了这么一个人。

    往事重提,他这才明白亡妻说的多半有道理。

    可知道章惇心胸狭隘,但他能怎么办?

    认怂吗?

    苏轼仰着头,看着房梁,回忆着自己漫长的一生,看着看着就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