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80章 圣道十一品(求推荐票)
    封三鼎口吐浩然,连破三境的消息,如同插翅般传遍了书院和亳城,无数人为之震惊。
    且,亦往八十五书院传去。
    封青岩倒是很平静,连破三境说明不了什么。
    天下的天才何其多,但又有几人晋封为大儒?不为大儒,再天才,又如何?不过是比同龄领先一两步而已。
    而周天下,不知有多少前半生默默无闻的老儒生,一朝悟道破境为文相,甚至晋封为大儒。
    就如赫连山的祖父,前半生只是儒教二十七书山的一名老儒生,快到花甲之年了,还是普普通通的文师。但是,一夜之间破境成为文相,又在半年内晋封为大儒。接着,又在五年内力压众大儒,成为儒教六官之大司空,位仅在三宫之下。
    所以,有时候可怕的并不是什么天才,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儒生。
    因为谁都不知道,对方是否会一夜破境晋封为大儒。
    这样的例子,周天下并不算罕见。
    上午的经课过后,封青岩就来到藏书楼,打算阅读一些关于文宫及修行方面的书籍。
    他对儒家的修行,还不是很清楚。
    “一朝开文宫,便连破三境,不愧是名满天下的封三鼎。”在藏书楼前,牧雨白衣飘飘,款款而来,满脸笑容,“师兄,又一次名传天下了,雨甚为敬佩。”
    “牧女郎过誉了。”
    封青岩摇摇头笑道。
    今日早上,他的耳边几乎全是类似这样的话……
    这时,有不少凤鸣琴社的琴者来道贺,毕竟是自己琴社的社长,让琴者亦与有荣焉。
    封青岩与众琴者见礼后,便进入书楼来到二楼。
    那幅清幽小径的画,蓦然化为一条真实的小路,于封青岩而言,并没有半点的难度。
    他进入藏书楼,就来到放着文宫书籍的那个书架。
    他抽出了几卷书,一起拿到旁边的草地坐下,便认真阅读起来。
    文宫乃圣道之基。
    唯有开启文宫,才可踏上煌煌圣道。
    对于圣道门徒来说,最重要的莫过文宫,倘若文宫破损或是破裂,圣道就有可能就此断绝。
    这让封青岩暗暗小心起来。
    文宫越大,于同境的圣道门徒来说,优势便越大,最明显的就是圣道威力。且,储存的文气自然越多,甚至有可能把同境的文人生生耗死。
    封青岩看到此,有些明白众人为何如此震惊了。
    不过,他一开文宫便为七品文才境,这两百余丈的文宫,到底算是初开文宫,还是算七品文才的文宫?
    这,就值得思量了。
    其实就连封青岩亦没有注意,到底是刚开文宫就为两百余丈,还是晋升为七品文才后才两百余丈?
    不过,对他来说不重要了。
    他快速阅读。
    不久,他回到书架前,又抽出几卷书。
    当看完其中一卷,忍不住无声笑了笑,这卷书讲述的乃是圣道十一品。
    起初,圣道只有九品,但是后来有人认为,区区九品不足以体现出煌煌圣道的高深,于是生生划分出十一品了。
    且,还得到天下人的认可,特别是读书人。
    圣道十一品,即:
    九品文童
    八品文生
    七品文才
    六品文士
    五品文师
    四品文相
    三品文宰
    二品文公
    一品文宗
    王品文王
    圣品文圣
    文公于儒家,即为大儒,于法家即为大律或大法;于墨家即为大墨,于医家即为大医,于农家即为大农……
    各家各有叫法。
    文王即为大贤,各家皆为大贤。
    原本每一品文位皆有初境、中境、上境和大成境四个小境。
    但后人把九品划分为十一品后,就造成文相境和文公境只有初境、中境和上境三个小境。
    至于文相的大成境,就单独成为三品文宰。
    文公的大成境,便成为一品文宗。
    并把原来的二品文王和一品文圣,改为王品文王和圣品文圣。
    这种九改十一的分品,竟然得到不少读书人的认可,但不少人在习惯上,还是把三品文宰称为文相。
    例如,身为大儒之下第一人的安院主,就是文相的大成境,即三品文宰。又如大教谕百里堃,老教谕章秀,皆为三品文宰,与安院主为同一境界。
    但习惯上,还是称为文相,或者说为文相境。
    有人认为,九为极,十二为至极,这圣道十一品不上不下的,显得不妥。于是,又提议把王品再分为两品,即贤品文贤和王品文王,或小王品文贤和大王品文王,或小王品小文王和大王品大文王……
    又有人认为,十二不是至极,十二是为圆满,十三才是至极。
    提议将圣品再分为两品,凑成圣道十三品,以示煌煌圣道的高深。
    可惜,后面两种提议,得不到多少人的认可。
    但,还是有人在为此努力。
    虽然整个葬山书院的学子,皆已开文宫,教习皆为文士文位以上,但是于整个周天下来说,开文宫者依然是少数。
    因而,文人地位崇高。
    其实从文相、文公、文王的境界名称,以及又把二品文王改为王品,一品文圣改为圣品,就可以体现出来。
    相,自然是一国宰相之相。
    公,自然是公侯伯的公。
    王,自然是人王的王。
    也就是说,大儒可与诸侯平起平坐,大贤则与人王比肩而立,而圣人自然是在人王之上。
    封青岩读到此,亦明白读书人为何认同九改十一的划分了。
    且,并大力推广天下。
    “我现在,应该是文才初境……”
    封青岩内视一下文宫后说。
    其实,什么初境、中境、境和大成境,并没有想象中重要,因为一眨眼间就过境了。
    例如封青岩,一开文宫便为七品文才了。
    他连文童境和文生境都没有体验到,更不要说是四小境了。
    其实,文童、文生和文才三境,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为文气的积累。
    但到六品文士境,则没有那么容易。
    在这一境,不知道困死了多少七品文才,且终其一生亦无法踏入半步……
    欲成文士,先铸文骨。
    文骨,乃是一切“文法”之基。
    法,即法术之法,如儒术,儒法等,这也是为何兵家的“纸上谈兵”,一般需要文士方可推演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