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
    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
    马顺虽然是走了王振的门路。但他自己还是有几分能力的。
    过一日而已。就将吕整案给查的七七八八的了。
    第二日来是傍晚时分。
    一天之中,朱祁镇也只有这个时间,才能接见马顺。
    朱祁镇在暖阁中,马顺进来连忙行礼,说道:“微臣拜见陛下。”
    朱祁镇说道:“坐。”
    立即有小太监搬过来一个绣墩来,马顺只敢坐下半个屁股,小心翼翼的好像是蜻蜓点水一般。随即说道:“谢陛下。”
    朱祁镇问道:“查得怎么样了?”
    马顺说道:“已经派人去河南了,也派人去瓦刺,关于草原上的文书,正在整理之中,这一两日就可以报给陛下,请陛下给我一点时间。”
    朱祁镇说道:“那吕整案可查清楚了。”
    马顺说道:“已经查清楚了,吕整乃是方政的部将,兵部想要重重处罚,以儆效尤,只是方政觉得不公,是以与英国公写了书信。”
    “英国公出面,兵部尚书王骥,只能向杨士奇大人求援,只是杨士奇大人并不愿意在这里非常时期,与英国公闹出事来。所以这事情才没有压下来。”马顺将这一件事情背后的情况一五一十的细细道来。
    朱祁镇也品出一些味道了。
    马政这个人,朱祁镇是知道,就是大同镇的守将,也算是老臣。靖难功臣之一,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但是总是有这个资历,随后久经沙场。才有而今的地位。
    也是可以依靠的大将。大同在手下,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但是总算是太平无事。吕整正是他的部下。
    兵部尚书王骥。朱祁镇也是有印象的。
    虽然三六九上朝。都是礼仪性的。但是朝廷上的大臣,也都在朱祁镇面前露面。兵部尚书。也是六部尚书之一。文官最高级别。仅在内阁大学士之下。自然是要露脸的。所以朱祁镇是见过的,也说过话。但是更深的交流就没有了。朱祁镇对他的印象。大多时在文书上奏折里。
    王骥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大臣,堪称干吏。只是在文官与勋贵的冲突上,也是一员急先锋。
    兵部在他手里,几乎要将五军都督府继承一个空架子。兵部在他手里。人员在扩张编制在扩张。几乎在膨胀。名义上天下为所都归五军都督府管理。各级将领。都在五军都督府门下,但是这些权利。兵部都要插一手。
    各级勋贵自然是不满意了。但是也无力反抗。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两个。一是皇帝站在文官那儿。仁宗皇帝以来,大明皇帝与文官的亲近远超过了勋贵。从某种意义了。在与仁宗皇帝争位的时候,有不少勋贵站在汉王那边。即便这些人已经被清理了。皇室依然觉得大学士们才值得亲近。
    张辅能有今天。也与他亲近文臣有关系。
    二是勋贵内部也青黄不接。
    大明开国以来,勋贵可以分为开国功臣与靖难功臣。而今靖难功臣都死的差不多了。接替他们的都远远不及。
    而今重用的武将,大部分都不如永乐之时。
    而文臣经过了开国时的休养生息,而今三杨之后,的确有一批能办事的大臣。王骥是其中之一,于谦也是其中之一。
    朱祁镇明白其中关节,继续问道:“吕整杀降之事,到底有没有?”
    马顺听了朱祁镇的话,神情微微有些迟疑。朱祁镇见状,说道:“难道有些事情不能让朕知道吗?”
    马顺一听,几乎冷汗直流,说道:“微臣不敢,锦衣卫乃陛下耳目,不敢有丝毫隐瞒陛下,吕整的确有冒功之举,但说要杀降,却有些过分了。”
    “哦。”朱祁镇说道:“此话怎讲?”
    马顺说道:“陛下是知道臣,臣跟随过太宗皇帝去过漠北,对边塞形式,还是了解的。我军与鞑子之间,从洪武年间到而今,战火连绵不断,在边塞之上,早已形成习惯了,每到秋季,就会派出小队骑兵出关烧秋。将草原烧掉,一来是为绝鞑子粮草,二来是为防止鞑子突然袭击。”
    “所以边关内外,实为世仇。”
    “虽然也有不法之徒,越过边墙与鞑子贸易,但大多数时候,见了鞑子,还是要先杀而后快。”
    “不论男女。”
    朱祁镇说道:“是大同是这样,还是九边都是这样。”
    “绝大部分边关都是这样。”马顺说道。
    朱祁镇说道:“那招降?太宗皇帝与父皇都招降了不少蒙古人,这十几个蒙古人未必不是投降?”
    马顺说道:“人数太少了。”
    “太宗皇帝虽然屡次晓谕蒙古,但是招降的都是蒙古上层,少有蒙古百姓。”马顺说道:“为了装声势,蒙古贵族投降,决计不会这么的人。”
    “你的意思是吕整是清白的。”朱祁镇说道。
    马顺说道:“臣不敢为吕整担保,不过以臣之见,这十几人鞑子,又有女子,或许是鞑子熬不住青黄不接,带着家小老投降的。”
    “但是这样投降,不过是为边军多几个军户而已,直接杀了的,也绝非吕整一个人做的。”
    “只是陛下想要查清楚真相的话,臣这就赶往大同,细细查明。”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不必了。”挥挥手让马顺下去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朱祁镇的心思,早就不在吕整杀降这一件事情上了。
    他所想的,不过两个,第一个是明军的军纪。吕整杀降一事,朱祁镇觉得应该是真的?毕竟丁补文书做的滴水不漏,几乎找不到一个突破口。马顺语气之中都有含糊。想来自己也不坚定。即便在罪名上有所区别。但是大差不差谈不上冤枉。只是武臣们都为吕整抱屈,甚至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也是这个态度。
    是他们觉得吕整的行为,太普遍了。
    所以明军的军纪恐怕很成问题。
    这一件事情,朱祁镇暗暗记下来。
    第二件事情,就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之间的争权行为。
    这一件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听见,而今却是亲眼看见了。兵部拿下一个都督佥事。也算是一个高级将领了。
    而勋贵集团的反应,看似强烈,但是无力。
    别的不说,看处理结果就行了。
    内阁呈上了的文书,可以都是附有票拟的,也就是处理方案。如果皇帝不推翻的话,就按着这个执行。
    而票拟,就是吕整流放广西。
    这一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拿下一位高级将领。而张辅所做所谓不过是闹一闹而已。
    可见虽然而今武将的待遇,还在文官之上,但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时候。
    不过,而今三杨不过是借助仁宗一脉的信任将勋贵压在下面而已,想要真正的以文御武,还要好长一段路要走。
    张辅的存在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
    在皇帝不能亲政,内阁大权实力大增的时候,张辅却能列身其中,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在大明的最高权力结构之中,是万万不可少了勋贵一环的。
    朱祁镇看到这里,也算看明白一点了。
    但是面对这个局面,该怎么去应对啊?
    “什么样的真相,才是我想要的真相?”朱祁镇心中暗道:“或者说,我想给这一件案子一个什么真相。”
    票拟就在手中,如果朱祁镇想,他随时可以用红笔勾除。只是勾除容易,想明白再往上面写些什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祁镇思来想起,苦苦沉思,也没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