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
    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
    朱祁镇说道:“而今又两个大问题,要解决,第一是朝鲜如何长治久安,另外一个是肇州乃至海西的战略该如何变化?”
    “先说朝鲜,有徐有贞在,朝鲜那边一些事情,朕是可以安心的,只是而今在朝鲜的驻军,却不能久驻朝鲜,将来朝鲜驻军该怎么办?”
    孟瑛说道:“陛下,军中已经收降了不少朝鲜士卒,臣以为当按照开国时候的旧例,建立朝鲜卫所,巩固朝鲜。”
    朱祁镇说道:“朝鲜毕竟是大国,虽死未僵,如果朝鲜当地皆用朝鲜降兵,朕心不安。”
    孟瑛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最近几年灾异频现,百姓流离,不如召集灾民为兵,在朝鲜建立卫所?”
    朱祁镇说道:“用意虽然不错,但是百姓一时间哪里有战力?总就不可行。”
    此刻孟瑛如何不清楚,朱祁镇心中早就有了注意。说道:“臣等愚昧,请陛下明示。”
    朱祁镇说道:“中原多年,太平无事,朕已经中原各地卫所多无用处,不若将这些卫所迁到朝鲜,这样我也可以心安,这些将士也有用武之地,至于朝鲜降军与家属,迁居海西。为朝廷充实边疆,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就是朱祁镇心中的计划。
    卫所制度已经在朱祁镇心中打了死结,故而,朱祁镇才扩大卫所制度。他心中有两个方案,第一就是在地方编练一支招募的兵马。或者干脆从京营之中抽调一些兵马驻扎在朝鲜。
    但是朱祁镇想了想了,决定不用这个办法。
    无他。太费钱了。
    与瓦刺大战在即,朝廷军费已经不够,已经不能再扩编了。
    毕竟,招募的士卒,与卫所士卒的成本,是天地之别。
    那么只有第二个办法了,就是朱祁镇而今所言,将内地卫所迁到朝鲜去。
    首先,达到消减内地卫所的目的。
    毕竟中原承平日久,这些当地卫所,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朱祁镇想裁撤,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否则很容易好心做了坏事。
    所以,朱祁镇在面对任何事情,都在琢磨着这一件事情。什么办法能将卫所分批撤除,最好一点波澜都没有。
    而在朝鲜驻兵,就有这样的好处。
    首先,徐有贞在朝鲜的行动,收回了大量的土地,朝鲜李家的土地就不少,这些土地该怎么处理好?
    卖了?
    土地作为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且不说数量巨大,不好出手。即便是出手,也未必能得到他应有的价值。
    还可以列入官田之中。
    只是这个办法还是不大成功,江南的官田就是如此,而今早已混乱不堪,成为了江南重赋的源头之一。
    至于授田。
    很抱歉,如果是在大明,朱祁镇大概会用这个办法,毕竟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并非财货,也不是土地,而是人心。
    这东西,虽然虚无缥缈,但是到了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但是朝鲜新入的土地,朱祁镇不能确定这样做,有多好的效果。
    所以,他想出的办法,就是将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一系列卫所,迁到朝鲜去,大量中原人进入朝鲜,能改善朝鲜人口结构,也给大明在朝鲜的统治,提高坚实的基础。同样也可以将原本卫所的土地,划入郡县。
    虽然这些土地里面的猫腻,不能细究。但是总体上,他们都要成为大明朝廷黄册之中的土地,这样一来,也大大增加了赋税。
    而在迁徙卫所这一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如果一些人物实在不堪,留在当地做富家翁就行了。
    也算是对得起,当初这些人祖辈追随太祖皇帝开国的功劳。
    如果人数不够,孟瑛也说过,数年大灾之下,虽然救灾得力,但是依旧有不少流民。可以编流民入军户。
    而到了朝鲜之后,重新调配土地,却是实打实的。
    如此朝鲜卫所也可以维持上一段时间,数十年,一代人左右。等朱祁镇将其他各地卫所一一削平,或者改造之后,再收拾朝鲜卫所不迟。
    孟瑛听了朱祁镇的话,心中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臣恐中原卫所,承平日久,早就不堪为战了,到了朝鲜反而坏了朝廷大事。”
    孟瑛宁肯招新兵,重新建立卫所,也不愿意迁徙旧卫所,就这里的猫腻有多深。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无妨,此等大事,朕不急于一时,今年武学的学生,都派往要迁到朝鲜的卫所,实在是故土难离,朕也听其自便,只是天下卫所缺额日增,朕也不原因再清军扰民,所以,这迁离的卫所留下的土地,就归为府县了。这一点要说明白。”
    “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刘定之立即开口说道:“滕国公之前也不是说过,即便是流民也能训练为军,朝廷经制之军,反而不如流民了?”
    刘定之对财政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他身上的压力也很大,朝鲜驻军大概要十几个卫所,或者更多一点,按照每一个卫所五千六百人来算,迁徙的人数在七万到十几万之间。
    而这些卫所占据的土地,可是一大片土地,毕竟在国初,地广人稀,军方屯田占据的田地决计不在少数。
    只是在卫所体系之中,收不上粒子粮,但是落到府县手中,岂能收不上来粮草,如果做成这一点,每年赋税最少多出几十万石之多。
    能比上好一两个府的赋税了。
    对刘定之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自然要出言支持。
    朱祁镇说道:“就这么说定了。兵部,户部,五军都督府联合督办此事,不用太急,但是正统二十一年,一定要全部落实。”
    孟瑛看着刘定之,又看着王骥,只能说道:“遵旨。”
    “在此之前,前军就在朝鲜驻守一两年吧。只是如此一来,京营就不大够用了,这一次派往朝鲜的军队。也将城防军派出一些,也好招募新兵。”
    朱祁镇对城防军的战斗力,从来不大指望的,也趁着这个时候精简一下,如果真不能作战,到了朝鲜落户为民,也比北京强多了。
    毕竟在北京可没有分田的可能,但是在朝鲜却是可能的。
    朝鲜一国的财富,给了朱祁镇很多的操作空间。
    朝鲜事务就议出一个大概了,剩下的细节就要看徐有贞的做法了,如果徐有贞做得不错,那么将来内阁之中,就有他一个位置。
    朱祁镇将话题,转到了海西上面。朱祁镇说道:“朱仪领五千士卒驻守肇州城,我看过前线的肇州城防图,这肇州城小,又年代久远,很是残破,五千士卒到底能不能守?即便能守,又能守到几时?”
    朱祁镇虽然也想开疆扩土,但是本质上他还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人,决计不会因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还强令下面士卒做些什么?
    每一次战斗目标,朱祁镇尽量让明军一方从各个方面胜过瓦刺,然后再要求下面打胜仗。
    所以得到肇州,朱祁镇固然高兴,但是也同样担心,孤悬于外,如果守不住,白白浪费士卒性命,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守。
    这个问题,回答的自然是孟瑛。
    孟瑛说道:“一座城池能不能守,或在储备,或在人心,或在城垣,各种原因纷杂,到底能不能守的住,即便是臣也不清楚。”
    “但是臣以肇州的得失,不在肇州能不能守,而在肇州要不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