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
    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
    大明到底有多少流通的银两。
    有人估算有八亿两。
    当然了,这个数字也未必对。
    即便是朱祁镇也不知道大明市面上到底有多少银两流通。
    但是并不妨碍,朱祁镇觉得废两改元的时机到了。
    毕竟大明已经铸造了四千万枚银币,这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流通出去了,而且随着流通,北京附近已经很常见了。
    这个时候,借助朝廷的行政权力,一点点的将银两禁绝。完成朱祁镇一直以来将货币正规化的想法。
    朱祁镇说道:“如此每年,能得钱息多少?”
    刘定之面有难色,说道:“最多不过两百万元。朝廷铸钱的钱息在二成,但是朝廷每年收入银两在一千万五百万两,但是其中银币为数不少,每年能够铸造一千万枚银币,也是多亏了佐渡银矿。”
    朱祁镇说道:“二百万两就二百万两吧。”
    刘定之说道:“陛下,如果只需通行银币的话,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思量,那就是银币面值太大,百姓日用不便。”
    这一点朱祁镇也知道。
    一个京营战兵的月饷不过是一两银子而已,而一枚银元就值一两。
    一个京营战兵的月饷总体上在北京不能算是低收入,毕竟给太低了,谁愿意为朝廷卖命了,也就是大部分普通人,一年赚的钱,也不过三五两银子。
    想想你一年的工资,不过几枚硬币,你出花,大部分时候都需要找零的。
    但是在大明承担这个找零功能的货币是什么?
    一是传统的铜钱,二是碎银子。
    要知道大明对铸钱并不积极,终大明一代铸造的铜钱,比不上宋朝一朝。
    虽然朱祁镇在周忱时期看重铸钱,但是大明缺铜,虽然在云南就地取材,每年铸造也不过几十万贯而已。
    以一两银子千枚铜钱。
    即便价格有所浮动,也不过在一千一百到九百文之间浮动。
    这样的铜钱数量,根本不够大明民间需要。再加上大明之前铸造的铜币也不多,完全不够百姓日用。
    所以,碎银子就成为另外一种最流通的钱了。
    大部分百姓其实很少见一锭银子,他们见到的都是碎银子。
    只是提高铜钱产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明缺铜是众所周知的。
    朱祁镇已经不只一次,下令让少府在各地探矿,其中对铜矿的要求也很高。
    朱祁镇说道:“以卿之见,当如何处置?”
    刘定之说道:“以臣之见,莫不用银铸小钱,当百文,或者当五百文?”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吧,先开始大量铸银钱,将朝廷所有的银两全部铸造成银钱,从今之后,朝廷不收银两了。”
    之前朱祁镇只敢提倡用银钱,毕竟大明民间银币存量并不多,甚至朝廷打造出来的第一批银币,因为铸造精美,水利锻压而成,被大多数人收藏起来。
    即便而今,大明市面上流通更多的是银两,而不是银币。
    但是毕竟四千万两的铸造量,自然有藏不住的。
    朱祁镇又与诸位商议了其他小事。李实说道:“陛下,臣刚刚从礼部得到了消息,日本国内乱了。”
    “哦?”朱祁镇眉头一挑,有些预料之中,又在期待之外。说道:“具体情况怎么样?”
    李实说道:“臣不知道,只是日本使臣已经到了京师,似乎向朝廷求援的。”
    朱祁镇说道:“传云雷。”
    锦衣卫指挥使云雷立即上殿。朱祁镇见了云雷直接问日本的情况。
    云雷说道:“秉陛下,正统三十一年末,也就是去年冬天,日本国主足利义政,改易三管领其中一个,并插手其中一个继承。想要去除足利义视一派的力量,但是细川家站在足利义视一方。”
    “已经正式决裂了。”
    “在细川家的支持之下,畠山家正式出兵上洛,日本已经分裂了。”
    朱祁镇说道:“为何不报?”
    云雷说道:“请陛下恕罪,锦衣卫在日本的人手太少,在大乱之后,也被限制了交通,也是刚刚发回来的消息。”
    朱祁镇也知道这个时代情报传播的速度,也就是那回事。
    锦衣卫的情报比不上日本求援的使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祁镇心中一阵欢喜之意就要炸开了。
    中国缺少金银,日本不缺少,中国缺少铜材,日本不缺少。如果这一切都能从日本得到,对朱祁镇的变法是一个绝佳的利好。
    在现代钱不过是一张纸,很可能有贬值的风险,但是在古代金银就财富的象征。
    持续不断的金银流入,自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
    就好像是明后期,南美的白银流入,让江南富豪都雄起起来。
    经济上向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明内部矛盾,朱祁镇动起手来,坚决的反对的人就少了许多。
    所以,朱祁镇的心思也就再明白不过了,就是插入日本内战。
    朱祁镇说道:“诸位商议一下吧,日本该只能办?”
    “陛下,日本小国也,区区荒岛,得之不足以富国,大兵轻出一旦有事,。恐怕殃及而今的朝政,请陛下以大局为重,日本使臣求援,只需派遣一使臣,去训斥一二即可。”王永和说道。
    王永和虽然很多时候不说话,但是而今不能不说话了。
    很简单这是预算之争。
    于谦当初一进京,就建议朱祁镇修从西安到伊犁的驰道。能不能克服沿途的艰难险阻修好是一回事,但是修不修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线,已经开始动工了。
    总不能废掉这一条路线。
    于是在王永和的主持之下,大明正在同时修着两条驰道,也可以说是一条,因为朝廷改变的路线,不让从北京到南京那一条,直接到达南方,而是从河南转道陕西,毕竟连同驰道之后,从京师运东西到西北就简单多了。
    减轻西北这一条路线的压力。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钱上面。
    大明而今有多少钱粮,刘定之知道,王永和也知道。如此而今情况下去,是够用的。但是如果增加额外的一场战争,就未必够用了。
    毕竟战争要花多少钱,从来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直接定下多少预算,大部分时候都是超支超支超支。
    但是朝廷没有这个钱,必须掏战争经费,自然要挪用其他部门的经费了,最有可能挪用的就是工部的。
    王永和正是看到这一点,才竭力反对。
    而且他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日本是小国,朝廷大军参与进去,如果胜利了,大家并没有惊喜,在大多数人想来,能横扫天下的明军,打一个日本自然是手到擒来。
    但是一旦打败了,却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不至于动摇朱祁镇的地位,但是在这里失了一分,朱祁镇在朝廷之上的权威就少了一分。
    朱祁镇想要变法,就难了一点。
    王永和这样一说,其他内阁大臣想了想分分出列说道:“臣等附议。”
    唯有郭登站在原位一动不动。
    郭登这位国公身后有不知道多少想要打仗都快要想疯了的年轻将领。所以他不能反对打仗,同时郭登也不是一个毫无政治嗅觉的人。
    在他看来,如果陛下没有将变法的事情推得这么大,这日本打了也就打了。但是而今朝廷内部处于激荡之中。
    各种意见纷纷纭纭的,不用看别的单单看京师几分主要的报纸,就能看出朝野动荡的轨迹来。